分享

国徽为何不用康乾线条,要用汉唐线条?看懂了才知道林徽因境界高提起

 洁洁赢 2022-10-23 发布于安徽
国徽为何不用康乾线条,要用汉唐线条?看懂了才知道林徽因境界高
提起林徽因,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她民国才女的名号以及她与徐志摩梁思成等人的纠葛感情故事。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林徽因除了这几层身份外,她还是国内知名的设计师,更有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的美称。
林徽因及其丈夫梁思成都是中国建筑学领域的翘首,他们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对中国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
除了建筑学方面的成就,林徽因还参加过许多国家项目,比如人民纪念碑的设计,东北大学校徽的设计,以及我国的国徽设计。
在设计国徽时,正是由林徽因斩钉截铁地决定将国徽中的康乾线条换成了汉唐线条,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代表了中国精神的新国徽。
康乾线条与汉唐线条的抉择
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国歌、国徽、国旗等代表国家形象的各种象征的设计可谓是重中之重。
这其中尤其是国徽的设计,既要表现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底蕴,又要体现出新中国的精神面貌。在这一点上,林徽因与和她一起参与设计工作的十余位设计师可谓是绞尽脑汁。
最后他们确定了将国徽设计成和氏璧的形状,国徽中间是代表着中国北京政治中心的天安门,而环绕着中心的一圈则由麦穗填满,麦穗即代表着中国的工农阶级。
这一设计甫一出来就得到了无数好评,但有一个地方的设计始终让人难以抉择,那就是汉唐线条与康乾线条的选择。
最开始,在国徽的设计上大家选择了康乾线条,毕竟康乾时期是距新中国成立最近的朝代,也是中华文化沉淀发展了几千年以来的一个巅峰时期。
人们都说康乾盛世,不仅是指经济与政治上的繁荣,也是文化的繁荣。康乾线条就如同这个繁盛时期一般,线条繁复但是华丽优美,但最后林徽因却选择了较为简单平直的汉唐线条。
林徽因认为,康乾线条虽然华丽,但这个时代终究是中国逐渐走向败落的转折点,这华丽的线条就像摇摇欲倒的清朝江山,华而不实。
而汉唐作为我国古代的中华文化第一次向外传扬的鼎盛时期,汉唐的朴实线条更能凸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
另一方面而言,新中国是全体人民的国家,是工农阶级温床上诞生的新社会主义国家,这种简单平直的线条会更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与理解。
从结果上来看,林徽因这次的选择无疑是完美的,新的国徽将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完美结合,成为了我国新时代的文化象征。
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林徽因
除了国徽的设计,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许多国家象征建筑的设计都有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的手笔,可见林徽因在建筑学和设计领域上的成就非凡一般。
从林徽因的经历来看,她正代表了近现代中国女性思想意识和文化研究的崛起与发展。
林徽因自小出生在书香门第,她的祖父出身进士,全家诗书传身,在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后,林家亦有投身于民主政治的家庭成员,也就是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林徽因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后来她随着父亲在欧洲游历,接触到了建筑学,从此开始立志于成为一名建筑学家。
在当时建筑学对于女孩子而言是不那么容易去接触学习的。一方面国内并没有关于建筑学的成熟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国内甚至整个世界上,人们认为女性不应该去学建筑学,女性更应该去接受文学类的教育,而并非这些偏向于理科建设的学科。
和梁思成一同赴美学习的林徽因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建筑学专业当时禁止女性进入,无奈之下,林徽因只好就读于美术学院,但这并没有打消她对建筑学的热情。
在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林徽因选修了建筑学的课程,并全部修满了学分。虽然后来林徽因只能获得美术学的学位,但是实际上她已经学习了建筑学的全部课程,并有能力独当一面,成为一个真正的建筑学家。
和梁思成结婚回国之后,他们夫妇二人便开始了辗转于国内各地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工作。当时还处于抗战时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夫妇二人仍能不畏艰险,在全国各地寻找传统建筑,并尽力去对其加以调查保护和研究。
抗战胜利后,国内日渐平稳的政治局势给予了夫妇二人更好的环境。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主持下,中国第一次开展了大学教育中的建筑学学科,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就是由这二人主持创建的。
林徽因的事迹,不仅展现了她作为女性的坚强和执着向上的精神。也给许多女性带来了榜样,鼓励了更多女性去追求自由,追求教育,追求平等。
同时,也正是有林徽因夫妇的存在,中国才能经历过战争之后仍然保有那些古代建筑的调查数据,给后世留下了经典范本,让五千年来沉淀的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头条创作挑战赛##近代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