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徽为何不用康乾线条,用汉唐线条?林徽因:你去霍去病墓前看看

 冬不拉拉 2023-03-08 发布于安徽

林徽因作为一代才女,十分具有传奇性,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成功地活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样子,以至于,她的名字流传至今,仍然十分具有诗意。

我们对林徽因的了解,更多的是在她的文学成就上。

图片

比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的《八月的忧愁》。

可是除此之外,林徽因,还是一个拥有卓越成就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她保护了景泰蓝、创办了清华建筑系。

至今,她的墓碑上篆刻着的,还是“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其中,她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之一,便是参与了国徽的设计。

图片

可是,在设计国徽时,她曾面对人们的不解,坚持使用汉唐线条,这是为什么呢?

  • 一国之徽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徽的本意,有将三根绳索绕在一起构成一根的意思,其引申义有标志之义。

所以说,国徽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荣誉和历史,以及当前的国情。

对于新中国而言,国徽无疑是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授意成立了设计国徽的六人小组,由马叙伦担任组长,作家茅盾和叶剑英将军担任副组长,专门负责研究和草拟国徽设计方案。

几人认识到了设计国徽的重大历史意义,不敢草率决定。

便在《人民日报》《齐民报》上,发表了征集国徽设计方案的声明,将国徽设计的权力交给人民。

没料到的是,群众对于此件事情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十分之高,不久小组便收到了数百封稿件,甚至还有来自海外的稿件。

可是,这些稿件却很快全被否定掉了。因为,它们不是略显小气,就是不能够彰显中国特色,这让设计小组很是苦恼。

图片

面对这种情况,组长马叙伦决定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

很快便找到了张仃和钟灵。张和钟都是当时著名的工艺美术家,专业领域绝不逊色于其他人。

一段时间后,他们给出了五种设计方案。

虽然,方案已经具备了一些如今国徽的元素,却还是不太满意,可是此时已经没有充足的时间给他们再设计了,所以只能将此事推到开国庆典之后。

大典之后,为了能够在第二年国庆之前,敲定国徽设计方案。

图片

所以,这份任务交到了周总理手上,由其亲自领导。林徽因就是在此时,接到了设计国徽的任务。

  • 徽因与国徽

温婉的江南女子林徽因与国徽,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接到任务后,身处清华园的林徽因带领着自己的学生,立马投入了设计。

设计中,林徽因充分考虑到了多重因素,将齿轮、麦穗和天安门结合起来,冠以红丝绸,红色的背景上点缀着五颗星星,象征了经国英雄浴血革命,工农紧密结合在了共产党的领导下。

图片

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光要考虑国徽的寓意,也要考虑到它的美观性艺术性。

林徽因提出的总体要求是,要在保持庄严性的前提下,追求其民族艺术性,一定要表现出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所以,她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勘测报告。

甚至,还专门调出了天安门城楼的建筑图纸,希望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国徽悬挂上去之后的效果。

而且,她对自己手下的学生也要求十分严格。

有一次,她在指导学生设计国徽的线条时,情绪激动地叫停了手下的学生。

因为,对于绘画线条极为敏锐的林徽因,意识到了不对,问他们,为什么要使用清朝康乾时期的线条去绘制麦穗和丝绸。

图片

学生回答她说,因为康乾时期的线条华美雍容、繁复多彩,用上之后,一定能够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可是,林徽因还是否决了学生的意见,坚持要使用,汉代时期较为简朴浑厚的线条。这让一众学生疑惑不解。

明明有现成的,更符合设计风格要求的线条,却偏要,把目光回溯到艺术发展并不太成熟的汉代,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林徽因回了一句:“去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图片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墓碑上,篆刻着汉代时期的粗犷疏放的线条。

林徽因之所以让她的学生,去他的墓前看看,主要是想让她的学生明白两点。

一是,虽然康乾时期的线条华美雍容,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单从艺术角度讲,直接用在国徽上,完全没问题。

但是,积贫积弱的清朝,对于当时刚刚翻身的中国人民来说,是难以回首的耻辱,经历了被英国人欺负、被法国人欺负、被八国联军欺负。

图片

覆灭之后,日本人又趁虚而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中国共产党好不容易领导着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出,历经千难险阻,终于成立了属于人民自己的新中国,难道还要再以清朝的面孔,面对世界吗?

回首历史,最能代表中华璀璨文明的,肯定是汉唐盛世。

至今,国外还在将中国人称为唐人或汉人。

所以,使用汉代的线条,是一种民族自信的表现,更能够代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光辉历史。

二是,即使是汉代的线条,它也自有美的存在。

图片

汉代的线条雄浑有力,带着一股淳朴之气,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沧桑,来到观者面前。

似乎,反映出了大一统不久的中华民族的,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也是新中国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精气神儿。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视觉上的雍容华贵,所以汉代的线条,用在国徽上,更能符合大众的期望。

图片

林徽因对于国徽设计线条的执着追求。

表现出了她对于中华民族炽热而深沉的爱,也正是她的这种爱,才让今天的我们,能够欣赏到如此大气端庄的国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