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有些时候你被针对,未必是你做错了什么!

 谋略那些事 2022-10-23 发布于江苏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四十四卷,汉纪三十六
汉明帝永平二年(己未,公元59年)

【原文】
十二月,护羌校慰窦林坐欺罔及臧罪,下狱死。林者,融之从兄子也。于是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及林诛,帝数下诏切责融,融惶恐乞骸鼻,诏令归第养病。
【译文】
十二月,护羌校尉窦林因欺骗主上及贪赃枉法之罪,下狱处死。窦林是窦融堂兄之子。当时的窦氏家族,有一个公、两个侯、三个公主和四个二千石官。从祖父到孙儿,他们的官府和私邸遍布京城地区,可以彼此相望。窦氏的富贵与显赫,皇帝国戚和功臣中无人能够与之相比。及至窦林被诛,明帝接连下诏严厉责备窦融。窦融惶恐不安,请求退休,明帝便下诏命令他回家养病。
【解析】
上面这段材料与其是在说窦林,都不如说是在讲窦氏家族。
自窦融带着河西五郡投靠刘秀,加上他极其到位的政治态度,窦氏家族在光武帝朝获得极大的利益。
就如材料说的那样:于是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但这东西就过山车一样,到了高点,之后必定是下坡。
窦氏家族到此出现的问题,也是古代很多大家族常见的问题。
窦融本人有极强的权力敏感性,在很多方面能够贴合刘秀心意、不膨胀、谨小慎微。
因窦融而富贵的子孙们呢?
他们并不像窦融一样经历天下大乱,更没有丰富的经历历练,身居高位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自然是漏洞错误百出。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融在宿卫十余年,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
这一点放在现在也是如此,爹妈有权有势,儿女衣食无忧,平时宠着惯着,觉得自己不得了,进了社会觉得都得让着自己,某天碰到硬茬,哭爹喊妈摇人求援,结果踢到铁板,爹妈都栽进去。
换个角度说,大家族里面这一类的人不少,谁家没有几个败家玩意。
窦融家有,其他家就没有?都一样好吧。
所以窦融家那点破事,只要不是造反都不是什么大事。
那为什么汉明帝要针对窦融呢?
个人认为,有两个主要因素。
其一,立威的需要。
时间到这里,汉明帝已经登基有两年多,前面的时候,汉明帝基本上没有什么主张,对下、对臣民、对宗亲可谓是极其和善,各种作秀不断。
而针对窦氏的处理,算是转折,紧接着就是针对三公的突然任免。
后面在《资治通鉴》中对汉明帝的描写就有大转弯。
有如此转变就是前期工作到位,该刷存在的刷完,现在需要树立权威,开始贯彻自己的权力意志。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杀鸡儆猴,窦氏就是那只要被拎起来的鸡。
其二,窦氏够分量
为什么是窦氏被拎起来针对?原因大抵有三个。
一来,就如此材料中说的那样,窦氏家族门生故吏极多,这些就是利益,打击窦氏这些官位的空缺能够拿来分配给汉明帝的自己人。
要体量太小,肉还不够塞牙缝。
二来,窦融在汉光武帝刘秀死后,失去了他最大的靠山,而他又是河西派的头面人物,汉明帝又是南阳派捧起来的。
打击窦融就是打击河西派,也就是变相的捧南阳派。
三来,窦融或窦氏够大,挑出来批评一番,在能体现汉明帝的态度,要抓个小猫小狗,别人不当回事。
窦融被批,窦林下狱都不是单纯一个事件导致,而是一连串的博弈导致,此时此刻的窦氏注定要受到打压。
所以,再看材料中:
及林诛,帝数下诏切责融,融惶恐乞骸鼻,诏令归第养病。
注意这个”数“,如果是某个事情不到位,批评一次就够了。
但这里用了”数“,表示不是一次,而是好多次,这就说明摆明了就是要针对你窦氏。
这个时候,能怎么办?
融惶恐乞骸鼻,诏令归第养病。
这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闲扯】
上面这段材料,其实也没啥说头。
有句话是这么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有的时候,要针对某个人,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问题。
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
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不再单纯,要是没点智力水平,当真是被人吃干抹净了还对人说声谢谢。
这种局面基本上无解,要么你被干下去,要么你把别人干下去往上走。
因为你的存在,就是原罪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