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障子”与篱笆

 山人也 2022-10-24 发布于河南

屯话的证据链

——《红楼梦》与《暴风骤雨》方言特征词比较(九)

    若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红楼梦》与《暴风骤雨》,似乎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就此漠视二者的共同之处,难免失于偏颇。

    首先,两部小说的作者曹雪芹和周立波,同样生长在江南;其次,两位作家同样曾经迁居北方;第三,两部小说同样在北方迁入地完成;第四,两部小说同样大量使用东北方言;第五,两部小说中的东北方言特征词,能够相互映鉴;第六,两部小说共同之处的基础,应该在于“屯”——兼具东北民俗特色和东北方言特色的“屯”。

“障子”与篱笆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页556)中有“花障子”:

    若进了“花障子”到后房门进去,虽然碰头,还有小丫头们知道;若不进“花障子”再往西南上去,若绕出去还好,若绕不出去,可够他绕回子好的。

    《暴风骤雨》(页10)中有“柳树障子”:

    灰砖高墙的下边,是“柳树障子”和水壕。

    构建“障子”的工艺,在东北话里叫“夹”。《暴风骤雨》(页30)写道:

    他家里挑水、打柴、盖房、扒炕和南园“夹障子”,都派官工。

   网络图片

    所谓“夹”,就是用条状材料(如秫秸),在内外两侧横向“夹”住各自独立的秫秸等,再绑紧,形成整体的“障子”。夹障子,《暴风骤雨》当页脚注释为“编篱笆”,比较接近,不够准确。篱笆的材料,多为柔韧的竹子,能“编”;障子的材料,多为不够柔韧的秫秸,不能“编”。

    障子,功用与篱笆相同,形制与篱笆有异。东北话里没有篱笆,却有“笆篱子”。蹲“笆篱子”,即坐牢。《暴风骤雨》(页34)写道:

    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诉了森田,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的“笆篱子”,完了送到延寿当劳工。

    下篇:“老母猪”与“老母鸡”

【作者简介】吴歌,旧名吴戈,闲名山人。高级经济师。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市级非物遗“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锦州市“最佳写书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