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百味人生之——漫谈“成才与标准”这件事情

 杜老倌侠客居go 2022-10-24 发布于上海

  当我们刚刚才开始懂得一点点各类人事物情的时候,对于家里的父母以及更年长的长辈而言,对我们最大的一个心语心愿就是——期盼自己的小辈能尽快地长大成长起来,并且还能够成梁成才……


  我在上段文字中所撰写的内容还不算什么哩,当我们进入小学开始上学读书以后,凡每一位教授过你和我的各位先生(老师)都会异口同声地对我们这样来说道:“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要去好好地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等到你们在将来的日子里面,大家都能有所作为、全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等到我们长大成人以后,已经迈入职场开始工作时,有时不免也会去想到“成才”这个问题哦,总会让你和我感觉到,有些问题和人事物情,还没有能够真正地去搞清楚、弄明白哩,也不知道一个确切的答案,一直都在寻寻觅觅。譬如说:成才,总在想,什么才算是成才?!怎样才能去成才?!成才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只要你和我用心地去观察一下生活与周遭,就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哩,那就是——今时今日的社会,的的确确是属于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若是和我们小时候去做一个横向方面的比较的话,可以说绝对是截然不同有着天壤之别的,由于人类世界都迈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发展;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深入,因此竞争也就会随之演变的越来越激烈哦!


  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新的因素不断地涌现,就会导致小辈们和长辈们会各自展现出不太一样的状态来,当小辈们还不觉得是什么的时候,那些长辈们反而是显得有些不怎么淡定的,从而还导致有许多家长都被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还会感到有些茫然与不安,不知道自己如何去操作才算是好,心态也因此变得极其的焦虑。


  我还会认为,不仅会让各位长辈们展现出焦虑不安的坏状态与坏心情,那些家里的长辈们或多或少还会出现这样与那样的顾虑与担忧,像这样的一种状态与态度,还会传染给自己的小辈们,时间一长久而久之长此以往下去的话,也会让自己的小辈们搞得不知所措的。


  另外要去指出的一件事情就是——整个社会的三大教育系统,即:社会、学校和家庭又是如此的高度和谐与高度统一,全都有着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只要学生子女都能去做到如下三个大方面就好。


  第一个方面就是:对于学生们的要求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除去学习以外,依旧是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一天都能有一点点进步,时间一长、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分数或考试成绩而言,哪怕只有一分也是不可以去忽略、去丢失掉的,也要做到锱铢必较的程度,在其他地方或方面,可以完完全全地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说是都被忽视掉。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求师生们共同去努力,学生们则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可能去考上最好的学校与大学,这还不算什么,还会要莘莘学子所考的学校与大学,既要排名靠前的,还是名列前茅的。


  既一旦上述的种种全都得以实现以后,而且还是执行得挺不错的话,外加上有很多莘莘学子考进名牌的、名列前茅的学校与大学以后,那些长辈们,既会闻风而动;还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会挤破脑袋想尽所有的手段与办法;也要让自己的小辈们到这所学校求学。


  我出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末期,被大家称之为70后,我至今依旧还能清楚地去记得,当我们刚刚开始就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迈入到起步的阶段,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亦缺乏大学生和各个方面的人才,对于学习方面的要求来说绝对没有像现在,有那么的严格(苛)与较高的要求。对于普通的同学而言,只要每次考完试以后不亮红灯就好,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或年级组里,即便是中等偏上一点点也是可以接受的,要求我们尽量做到“品学兼优”、要“五讲四美三热爱”、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反正不管怎样地去述说,“品学兼优”、“五讲四美三热爱”与“德智体美劳”,在这三种要求当中,学生最起码也要拥有其中的一项哦,至少个人也要去做“五讲四美三热爱”一类的良好学生!


  然而,当时光这列高速列车奔驰到现如今以后,对于现在的三大教育系统而言,我认为基本上都是有些自说自话与各自为政的,全都是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与喜好去操作的,从来就不会去顾及被教育者的想法与感受,也不会去考量被教育者其人是否有这个能力与实力,是否能实现、是否能完成他们或她们提出的要求与喜好。


  在这三大教育系统当中,但凡那些被教育者的想法与观点,和他们或她们所提出来的要求与喜好,既是属于背道而驰的,还要另起炉灶的话,或者说,那些被教育者达不到他们或她们所提出的要求时,他们或她们不是把那些被教育者的想法,不管是那些好的思路、想法与做法,还是那些坏的思路、想法与做法,都通通的扼杀在摇篮之中、萌芽的状态之下,还要对被教育者体罚、大声训斥。对于那些施教者而言,最好那些被教育者就如同同一个生产车间里加工生产出来的、标准化的产品一样,还会要求莘莘学子要不断地增强集体感,要高度的集中统一,被教育者是坚决不能自说自话地去另外搞一套的!


  事后,那些施教者们还会以貌似“语重心长”地对被教育者来说道:“现在的'我’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一种手段,今天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你们好,等到走过若干年的时光以后,你们一定会来感激涕零的!”不仅是这样,要求和喜好也会一变再变,今天要求大家这样去做,等到明天又要要求大家那样去做,害得被教育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修正自己刚刚才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我始终认为,每一个个体,因为家庭背景、生长环境、智力发育、身体素质等综合原因,应该去实施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教育,要因地制宜地因材施教,还要实施“快乐教育法”、“年龄教育法”、“时间教育法”等各种教育方法哦。“快乐教育法”,就是要培养被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要让他们或她们切实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年龄教育法”,就是处在何种年龄阶段就该去做怎样的人事物情。譬如说:1岁至6岁是玩耍的时间,边玩耍边学习边教育,主要还是以玩耍为主;又譬如说:7岁至13岁是读小学的时间,以此类推;“时间教育法”,就是分时分段地进行学习与教育……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情,绝大多数的家长,只为自己的子女从一开始就不输在起跑线上,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更是为了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材,在小孩刚刚踏入幼儿园的时候,就给孩子报“书法班”、“乐器班”、“图画班”、“奥数班”、“舞蹈班”、“拼音字母学习班”和“英语口语班”……从读小学开始,还会被要求所有的莘莘学子都要去穿统一的校服;作息制度要求相对统一;既要有相对统一的思维和模式;还要有相对统一的答题模式、思路和套路;更要有相对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制度……一点都不能改变,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好像从标准化车间里做出来的标准化零件或产品。社会或各类企业单位对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这样的要求哦,会要求学校里面所培养出来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去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任何岗位与工作都能胜任、都能做好。


  不可否认的是,自从人类世界拥有一个标准以后,我们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拥有质的飞跃哦,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哩,它从而使得我们的生活,由过去的一团糟糕混乱不堪,逐渐地变得井井有条井然有序、可以去遇见。譬如说:食品安全法的出现,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动物保护法的出现,能够有效地保障地球生态的平衡;汽车尾气排放和汽油纯度标准的提升,能够有效地保障地球的生存与环境……这些标准的出现,为人类走可持续的发展把道路给铺平,与此同时,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预留有发展的空间。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去量化成为标准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东西和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标准的,因为标准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技术和道德工具,使用得当能造福人类世界,使用不得当对大众反而是百害而无利的。譬如说:一群孩子在将来能否成梁成才,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不能制定统一的模式,凡制定统一的模式,如若是以分数为标准,学校就会忽视教学方法,以至于优秀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差的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劲。还若是学生与先生(老师)都是以分数为标准的,先生(老师)的收入和学生的成绩挂钩在一起,学生分数越好,先生(老师)的收入就越多,“只会”去帮助好学生,而“不会去”帮助差学生,反而会阻碍学生成梁成才。


  曾几何时,国内的各类新闻媒体,还报道过这样的一条新闻哩,有两位来自不同省市,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留学生,因为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答题时所撰写的答案与内容、以及方式方法都是极其相似的,教授怀疑他们俩之间“都有相互抄袭的嫌疑”,最后在评分的时候,教授都给予双双不及格,还怀疑他们的诚信也有很大的问题。这两位学生就和教授去理论,教授的回答是,题目可以是同一个,但回答的方式与方法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种多样的,答题内容“不可能”会如此的相近,更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我怀疑你们其中有一个人有去抄袭另一个人的答案,才会双双给予你们不及格……后来经过调查核实,他们俩是在不同的考场同时进行考试的,不存在相互抄袭的可能性,又把不及格改为及格。事后,教授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还对大家说,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还是第一次碰到有两位学员,答题的内容、方式与方法,竟然会是如此的相近,简直不可思议。从这个例子可得知,这和我们国家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息息相关!


  长此以往下去,教育所有的莘莘学子,都会按照相对统一的标准与模式去操作的话,而且这种情况越陷越深,还不加以改变与修正的话,恐怕是培养不出国家与家庭的栋梁之材的,国家和人民是不可能取得巨大的进步,更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还有的就是,如果莘莘学子在学习的全过程当中,一定要给“学习”去定制一个所谓的“统一”的标准,我个人则是这样来理解并去认为的,只要让莘莘学子掌握好“四个学会”就行,分别就是去“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就好。


  此外,莘莘学子去学会这“四个学会”,不仅仅是成梁成才的基础与必由之路哩,就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考察与论证以后,还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想要成为栋梁之材,也必须要做到“我所提出的四个学会”,各个国家与人民要想走可持续的、长久的发展道路,还要想获取长足的进步,也必须这样去做,这是唯一的标准答案,也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好标准,是值得我们去做的。


  当文章撰写至此,我已然得到自己想要的一个答案哦!……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和文章有关系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2年03月03日星期六下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