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领巾”助残圆梦计划,这个项目了解一下~

 社工客 2022-10-24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李沛临、陆雪娟、董子怡

    单位 | 金华市婺城区城东街道社工站

一、项目背景

金华市婺城区城东街道社工站于2021年9月正式开始运营,作为开展社会工作的基层综合性服务平台,城东街道社工站发挥党建引领、联盟共建的优势,通过搭建服务平台、资源平台,整合“困境人群基础兜底服务”、“社区增能服务”、“社区研究服务”、“社区环境治理服务”四大类服务项目。

运营期间,始终立足社区实际,为有需要的家庭,居民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米”。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发展,先后制定实施三个周期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

这要求社工机构继续发挥残障群体帮扶作用,为残障群体提供持续稳定的专业服务。

金华市婺城区城东街道属于年份较久的居住区,人口较为密集,儿童数量众多,为响应国家号召,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塑造儿童良好的道德观,需要对相关活动进行开展。

而残障人士作为弱势群体中的相对少数,对社区儿童来说接触机会较少,开展以儿童为志愿者的残障人士帮助活动,有助于促进社区儿童思想道德的塑造和发展。

二、项目简介

为响应国家对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求,壮大儿童志愿者团队力量,帮助辖区残障人士,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残障活动中来,城东街道社工站开展“红领巾志愿者助残圆梦计划”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寻找微心愿”、“阳光市集”以及红领巾志愿者培育活动,帮助社区中的残障人群,使其感受到社区的温度,并给参与活动的儿童树立助残的良好道德意识,促进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三、服务对象

红领巾志愿者、青春路社区残障人士

四、服务目标

(一)项目总目标

从青少年儿童和残障人士两个群体出发,结合增能理论和系统理论,通过助残活动对适龄儿童进行增能对同时,为残障人士构造更为全面完善的支持系统。

一方面加强红领巾志愿者对于残障人士的认知、培育红领巾志愿者的心智和技能、促进红领巾志愿者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为残障人士提供帮助、带去温暖,提高了残障人士的幸福指数和在社区中的参与度。

(二)项目具体目标

1、通过无障碍体验,增进红领巾志愿者对于残障人士的正确认知,激发红领巾志愿者的助残热情;

2、通过红领巾志愿者队伍培育,招募与培训红领巾志愿者,定期培训课程,提高社区儿童互助能力;

3、通过寻找/圆梦微心愿,打造残疾群体身边的“微幸福”,给残障群体带来温暖和帮助。

五、执行情况

(一)第一步:与爱无碍——无障碍体验活动

通过微信群里发招募令,招募红领巾志愿者参与。通过障碍体验让红领巾志愿者体会残障人士的不易,增进对残障人士的了解,激发大家的助残热情,为后续的助残做准备。

在沉浸式的活动体验中,大家纷纷表达了想起了身边见到的残障人士,在盲行体验中,感受到盲人出行的不易;在蒙眼识物中,参与者用自己的触觉、嗅觉等其他感官,来摸索出自己所触摸到的事物,当触摸到东西,但却不知道那是什么的时候,内心的那份焦虑与惆怅;

什么是无障碍?无障碍设施都有哪些?关于残障人士都有哪些节日?关于残障人士都有哪些权益?红领巾志愿者在知识竞答中,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们每个红领巾志愿者都能在此,知道一些关于残障人士的小知识,激发起了解残障人士的小火种。

无障碍体验活动环节:

(二)第二步:点亮心愿—寻找微心愿

本次阶段为“阳光市集”的铺垫活动,内容分为上门探访残障人士确定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员的基本情况,所需的帮助。

社工组织带领红领巾志愿者寻访身边的残障人士,与残障人士零距离接触,孩子的世界很单纯接触的人和事物也很简单,坐下来与残障人士沟通更是让孩子加深感触,原来世界还有一部分不健全的人,他们的生活似乎和我们不一样,对于孩子来说很有意义。

在探访前,社工向红领巾志愿者分享了社工的价值观:平等、尊重、接纳、同理。在交谈中,社工鼓励红领巾志愿者积极表达、耐心倾听,陪伴残障人士聊聊天,问问身体现在怎么样?平时在家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心愿我可以帮助到你的?从而了解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概况与微心愿。

“我希望可以做一点点事情可以帮助到他们”,结束后,红领巾志愿者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三)第三步:阳光市集,义卖筹资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得知要开展“阳光市集”,红领巾志愿者们纷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旧物,精心设计了海报,有点红领巾还在父母的协助下,批发了一些大家喜欢的小东西,活动现场十分热闹,同学们各显本领,每个人都是“能手小摊主”,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满头大汗仍在坚持,商品有价,但爱心是无价的,通过本次“阳光市集,爱心义卖”的活动让红领巾志愿者们体验到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的成就感,让红领巾志愿者体验奉献带来的快乐,培养孩子们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

(四)爱心驿站,圆梦微心愿

圆梦微心愿的第一站来到了薛大叔的家中,在寻找微心愿中了解到,薛大叔平时不太出门,他的微心愿是想要一台收音机,平时可以陪伴着他。残障人士的孤单,都需要我们用心做起,来温暖他们的心,9月6日,社工和红领巾志愿者们一起上门给薛大叔送收音机,薛大叔的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对于残障人士来说,一台小小的收音机,让他了解信息资讯,对生活充满乐趣,即使他的家是冷清的,至少身边有个声音响着,也不会感觉到太孤单。

圆梦残障人士的微心愿,红领巾志愿者们的行动还在继续,通过实现残障人士的微心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残障人士薛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爱心。



六、专业反思

(一)沉浸式参与,发挥主动性

在整个助残过程中,社工更多的起到引导作用,引导红领巾志愿者们沉浸式体验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去了解残障人士生活的不容易,一起经历服务中的各个环节,熟悉服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在服务结束后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总结。红领巾志愿者很享受其中的成就感,喜欢看到被帮助的人脸上露出笑容。

(二)双重受众,1+1>2

传统的社会工作活动往往将受众群体选定为一个单一的群体,这样有助于活动的开展和信息的收集,组织者就是实际的服务提供者,与参与者互动从而组成活动的关键部分。

本次项目将组织者与客观上最终的服务提供者拆分开来,社工站不直接对残障人士提供实际和具体的帮助,而是只承担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起基本的引导作用,通过培训红领巾志愿者,组织红领巾志愿者帮助残障人士,做到了“一个主题,两个受众”,且起到了1+1>2的效果,对日后有关活动的开展起到思路的开拓作用。

(三)孵化“红领巾志愿者”,打造“青春志愿”品牌

以社区内的青少年儿童为主,成立“红领巾志愿者”志愿服务队,通过参与体验、培训、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他们的社区责任感,同时提升社区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社区支持网络系统的扩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