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语文原创】豫北名校高二年级十月教学质量检测作文“不为与有为”(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下水作文+两篇优秀范文)

 郑州一中侯巍 2022-10-24 发布于河南
遇语文原创

豫北名校高二年级十月教学质量检测


01


一、写作材料

《荀子》有言:“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意思是努力探求才有所得益,身体力行才有所成就。《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前者提及“为”的意义,后者提及“为”的前提。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社会现实及其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


二、审题立意

材料选取了儒家经典中的两则名言,这两则名言看似意旨冲突,实则引领学生深入的理解“为”的多重意涵。“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强调积极行动的意义,鼓励人们努力探求,勤于实践。“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行为的选择性,有些事要干,有些事则舍弃不干。如此,方能实现“有为”。对两则名言的意旨,需要辩证的去看待:一方面承认积极作为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又要思考行为的前提及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事物,我们一定要有双会甄别、选择的眼睛,有些事情“不为”方能成就事业、人生等的“有为”,方能体现人生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应该学会选择和适度放弃,方能专心致志的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

立意的时候,可以先从“为”的选择上谈起,论述清楚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能为,再论述我们要去“作为”,去探求,去身体力行,唯有如此,方能有所“成”,有所“得”。论述过程要站在我们青少年的自身发展和成长的角度,思考“为”的前提和“为”的过程及意义。简单的思路如下图:

(1)“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 “为”的过程和意义。探求、力行才能有所得,有所成,实现“有为”。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为”前提,有选择的“为”,有的事情不能“为”,要选择能“为”的事情。

参考立意:1、“有为”非“泛为” 2、君子有为,为之有道 3、不为非不作为

03


三、优秀段落

1、老子有言,“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那么圣人是如何“可为”呢?国难当头,生灵涂炭时,敢于“我以我血荐轩辕”,自我牺牲是可为;政权腐败,民不聊生时高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为民请命是可为;科技落后时坚信“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为国奉献是可为……这些人坚定地将个人“可为”与国家民族“可为”联系在一起。

——8班 赵奕杰

2、树,不向阴生长,才能获取营养,茁壮成长;鱼不向污水游去,才能保证呼吸,健康游弋。人亦如此,人不向恶生长,方可实现人生价值。看孙晓果被捕人生路,感贪官落马后忏悔之言,浩然正气的时代青年,要明辨是非,有所不为,走好人生路。

——5班 刘智华

3、人生旅途漫漫,必须有所取舍,放下无用的行李,才能轻松有为。君可见,管宁视黄金为粪土,专心学习,传下了“管宁割席”的佳话;君可见,年少贪玩的孟子,在孟母“断机杼”之后,专心学习,终成亚圣;君可闻,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放弃最重要的财富——土地,放弃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成为伟大的作家……同学们,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学习走出生活舒适圈,舍弃一些“不可为”之事的做法,这样,才能够靠近我们的梦想,走向“有为”。

——8班 赵奕杰

4、“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佛家智慧精深奥妙。舍不得财宝的泅水人沉入海底;不能“断舍离”的主妇杂乱无章,不放弃不义之财的公仆锒铛入狱。他们不能舍弃身外钱财、物质的重负,最后丢弃了生命、整洁和自由,何谈“有为”呢?

5、“求之而后得”,没有对“苹果落地”的探求,就不会有力学三大定律;没有对“沸水顶壶盖”的探求,就不会有第一次科技革命;没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就不会有《资本论》的出版……他们的探求赢得了煌煌盛世,满目繁华。

6、空有抱负而不付诸行动只会眼高手低,一事无成。君且看,面对村民质疑,焦裕禄身先士卒,用身体力行说服了人民群众,“生于沙丘,死于沙丘”,被千万人民铭记于心。君且看,面对有美国帮助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用实际行动获得人民的信赖,最终一只小小的红船照亮了希望的纪元。君且看,纸上赵括谈兵,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盲目有为,最终亡了军队,亡了国。正是古之贤者所云“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既已有了目标,就应有为,实干筑梦,身体力行。行动起来,前方就是星辰大海。

——6班 李欣烨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中这句充满智慧的话,在当今的时代依然普遍适用。我看见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放弃自己的专业,奔赴国家的大业,终成时代“民族魂”;我感受到航天工作者的热忱,他们放弃与家人的团圆,聚四方之力,汇八方之气,用无悔书写国之重器;我听见抗疫工作者的宣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内心让他们放弃岁月静好,转身背上青囊,剑指四方。人生有失才有得,不做出生命中重大的选择,哪里会有令人艳羡的辉煌。

——6班 李欣烨

04


四、相关名言

1、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宋 . 朱熹

2、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

3、古之所谓正心而意诚者,将以有为也。——唐 韩愈。

4、静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 ——张养浩

5、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为刚斯不惧,惟刚是有为。——罗学赞

6、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孟子

7、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8、人在生前,如果没有作为,告别世界时会感到惭愧。——伊朗谚语。

9、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冰心家训

10、孰能无为,故能使众为也?——吕氏春秋。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

12、少小而学,其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佐藤一斋

13、技术只有为高尚的目的服务,才有价值。——舒曼。

14、上交不谄,下文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15、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05


五、优秀范文
有所不为勇舍弃 探求力行争有为

下水作文


李荣芳

回眸历史,哲人慧思,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荀子曰:“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星燧贸迁,丹心不改。那么,“有为”是什么呢?有为的前提是勇于舍弃,有所不为;有为还意味着努力探求,身体力行。总而言之,材料里面的“有为”有三层内涵:舍之、求之和行之。新时代,新青年,有所不为勇舍弃,探求力行争有为。

一曰:舍之。舍弃生命不可为之“重负”,轻装上阵,奔赴有为。

“舍得,舍得,有舍必有得。”佛家智慧精深奥妙。酌古,不食嗟来之食,成为有尊严的乞讨者;不求功名利绿,志士仁人百世流芳;不行谄媚之状,高士隐者东篱留香……斟今,弃医从文的鲁迅重塑国魂,放弃200米跑道的博尔特成为百米王者……“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正是他们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做“有为”青年,则必舍弃急功近利、骄傲自满之心,则必不为自私卑劣、懒惰放纵之事,如此,才能成为追求知识、谦虚进取、自律自强的有为青年!

二曰:求之。探求世间的理想和真理,永不停息,有所作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为”的过程也是克服困难、探求不止的过程。百年风云,中国社会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先驱者“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求;中国的航天、网络、核电等科技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优”的“有为”之路,是因为科技工作者焚膏继晷、探索不止……“求之而后得”,他们的探求赢得了煌煌盛世,满目繁华。我辈少年,无论是遨游题海,还是攀登书山,都需要秉承前辈探索不止的精神,才能扬帆沧海,一览群山,奋发有为。

三曰:行之。身体力行方能大有作为,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千百次的行动方能成就伟业。行之,李时珍28年的游历采摘,终著《本才纲目》;行之,爱迪生几万次的实验发明,终成发明大王;行之,塞罕坝人55年的代代接力,终成绿洲仙境;行之,航天人20多年的废寝忘食,终让飞天梦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已,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他们一日日的“跬步”,走向了星辰大海。吾辈少年郎,行胜于言,用行动博取“有为”的未来!

大道壮阔,长风浩荡。卸去生命的“重负”,奔赴“有为”的本质;高擎探求的火炬,燃出“有为”的灿烂;迈开行动的双脚,走向“有为”的道路……少年似山挺脊梁,有所不为勇舍弃,万里躞蹀阻且长,探求力行争有为!

谱一曲“有为”不辍 踏一路“不为”芬芳

范文2

17班 路源

百年变局,东方潮涌,少年意气,扬帆破浪,奋发有为。那么,怎么“有为”?《孟子》曰:“人有不可为,而后可以有为。”为何要“有为”?《荀子》言:“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圣人之言,顿悟我心。所以说,挺立于潮头的我们,应担起民族复兴之责任,去努力求之,为之,并有所不为。盛世繁华地,青春少年郎,谱一曲“有为”不辍 踏一路“不为”芬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为,必先求之。

翻遍尘封数年的名人名传,你不难发现,数风流人物,无不是去躬身求取真理的人。你听,深夜微弱的灯光下,传来一阵阵笔尖与纸面相互碰撞与摩擦的声音,那是华罗赓探求数学奥秘的声音;你看,大雪纷飞,堆起三尺,确有程门立雪之身影,只为求教;你读,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会感受到司马迁记录和求索历史的血汗……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筑人生大厦者,哪一个不是去附身求之?而今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去求,去求国之强盛,去求己之有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欲有为,更需身体力行,行之,为之。

追求真理之途中,虽千万人,吾往矣。君不见战机设计师顾颂芬为解决问题,排除争议,亲自上战机而为之;君不见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孔子,即使路远马亡,也要为实现自己的学说亲自为之,游历各国;君不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即使功成名就,也不纸上谈兵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奔走在稻田里亲自为之。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就是身体力行。我们也应该在生活学习中亲自为之,感受躬行的快乐和收获。

“有失才有得,取舍看人生。”欲有为,必先不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道则不取,这是君子的不为。不必说莫言“不为”,斩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他,波澜不惊,面对媒体的争相采访,他还在榆树下安静的写作,这是他的“不为”;不必说庄子的“不为”,面对楚国“愿以境内累矣”的相位,庄子“持竿不顾”,这是他的不为;更不必说,钱学森、黄大年、南仁东……他们面对外国的舒适环境、丰厚报酬,不为、不屑、不受,毅然回国……外界纷扰,我们亦如他们,永葆初心,不悔不为!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今我少年郎,烨烨如扶桑。位于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我们,有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应在“不可为”中寻得“有为”的芬芳,在探求和力行路途中走向“有为”和“大为”!岁月如歌,弦歌不辍,谱一曲“有为”不辍,踏一路“不为 ”芬芳!壮哉!美哉!我“有为”青年!

有为有不为 阔步天地行

范文3

6班 牛子豪

千年的诸子说不尽“为”与“不为”,荀子“为之而后成”,孟子“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穿行世间,“为”与“不为”的智慧助力我们前行。生于新时代,长在天地间,我们应适时作为,适时不为。

求之后得,为之后成。积极“有为”是进步之源。

有为方得硕果累累。种瓜得瓜,不来作为,何来成就。君且看,“当代愚公”毛相林积极作为,带领群众克服大山阻碍,开辟致富大道;君且看,“先飞的鸟”江梦南克服身体障碍,势要为大事,在新时代里开出无声之花;君且看,孙家栋“少年勤学,青年担纲”,身体力行成为国家栋梁。他们用有为换来了自身、民族、人类的进步。身为青年,"作为”应成为我们人生的底色,在历史上留下我们的辉光。

善思明辨,弃恶扬善,适时“不为”是正直之基。

有害应不为。不为有害道德之事,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面对不正的名誉,林语堂将心放在“有不为斋”中,坚决不受蒋介石所授予的考试院副院长之职;面对腐朽的利益,陶渊明不为“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之事,活出黑暗社会里的刚正不阿;面对苟且的活着,陈延年高呼“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历尽酷刑不向敌人泄露重要信息。他们面对恶,采取不为,为世间留了一份清白。正确的立场是为的前提,错误的作为会将人拉向深渊,适时不为,让每一个行动在浊流中也能驶向光明。

心中有光,素厦以往。赓续"有为”应朝向大为。

为往圣继绝学,为方世开太平。我们的为,不仅局限于自身,更要延展至社会乃至人类。你看,叶嘉莹“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终成“风雅的先生”,助力中华文化蓬勃发展;你听,焊声铿锵,李万君用一双妙手作为,为火箭筑心,为民族筑梦;你嗅,稻花飘香,袁隆平先生称得起“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为”,让中国端稳了饭碗,惠及全球温饱。再感,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风华正茂,一路上带领人民群众走向更好的未来。他,她、他们"为”便为天下,"为”便惠苍生。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正翻看书页,请你着笔。敢为天下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为!

冰心有言:“有为有不为。”有为与不为是人生的大课题,让我们适时有为,适时不为,捕一缕黎明的白,绘一幅未来可期的时代画卷。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