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斯汤加瑜伽练习,让我们认识一个尚未被发现的自己!

 只有云知道啊 2022-10-24 发布于北京

Wendy老师应该国内第一位阿汤授权老师,她提到在接触阿汤之前,她也有很多误解,比如练习vinyasa,练习者需要有很大的体力,练习者身体条件要好,练习者柔韧性要好,练习者要相对年轻……她还提到,其实Pattabhi Jois在书中讲过,除了懒人,所有人都可以练习阿汤。

我听过很多瑜伽练习者对阿汤望而生畏,还从他们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很多阿汤的弊端。这实在有失偏颇,对阿汤相当不公平。我愈发觉得,瑜伽流派的差异性非常大,若是您对哪个流派感兴趣,还是找那个流派的专业老师求证更为靠谱。

不然,谈别的瑜伽流派的特性,其实会给瑜伽老师挖坑,因为无论怎么谈,都谈不到点儿上。说白了,阿汤根本就不是那些没有深入了解过阿汤的瑜伽老师的菜,即便那位老师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但对阿汤的讲解依旧会是肤浅的。

Wendy老师还说,至于阿汤练习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就好,并不应该把突破高难体式的练习当作阿汤的终极目标。 每个人可以尝试各式各样的运动,其实是为了激发对自己的了解。有些人喜欢跑步或游泳,他们会跟周围跑步或游泳的人进行竞争吗?

按理来说,在从事这项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跟自己相处,回到自己的空间中。阿汤的练习亦是如此,通过练习,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呼吸,认识自己的生命,总结说来,认识一个前所未有的我们,或者说尚未被我们发现的自己。

Wendy老师的这些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也会引发我的一些思考。恰巧,我曾经坚持跑步三年多,后来因为空气质量问题,就转练瑜伽了。我从小就学过游泳,算不上精英,但游得还行,只是游泳受到场地限制,也没能特别好地坚持,幸运的是,由于是童子功,把我扔到水里,我依旧能自如地扑腾。

尽管游泳和跑步可以被当作竞技比赛,但当我自己参与其中时,竞技的味道会变淡,我更看重的是自己如何坚持下去。虽然有各种app记录自己跑步的距离和时间,我没想过提高配速。现在一想起,以前上班前先到奥森跑一圈5公里,脸上都忍不住浮现出笑容,脑海里留下的画面都是奥森里的花花草草和身边超过我的各位跑步大神。那种沉浸在跑步之中,通过努力每次完成5公里的感觉,很棒,有时,我甚至觉得在跑步时,我好像完全融入到了奥森之中,成了它的一部分。

不知是不是我的个性使然,我在跑步中的心态,又被完整地复制到我的瑜伽练习中。诚然,谁都希望自己的瑜伽体式有进步,但我对这个结果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反而是想让自己把瑜伽一直练下去,这个目标更为强烈。

由于没有跟着阿汤授权老师练过,我的练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瞎练”,虽然我确实在垫子上认识到了一部分自己,比如身体是可以被打开的,恐惧是可以被克服的,情绪是可以被掌控的……若有机会跟随传统的练习方式,不知我能否开启自己身上更多的未知?

突然想到,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一张加密的地图,我们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看到的自己,只是这张地图上密码被解锁开的部分,充其量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更多带锁的部分,等待着我们自己去逐一解锁,那应该是一场充满未知的神奇之旅。我觉得练习瑜伽,就能培养我们具备更多开锁的技能,让这张地图的全貌逐渐显现出来,想想就很兴奋,您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