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格尔下篇。

 生命的启示 2022-10-24 发布于江苏

道德

    日常生活中道德和伦理区分的并不是很清楚,在哲学语境中是不同的。道德是内心的规范,伦理是内心与外在统一的规范。道德属于意识形态,伦理是一种文化载体,流传下来的一些东西。

    康德认为道德是内心的自由,外化为法律,而黑格尔认为是人们在交往中先建立起了一些规矩,然后产生了内心的道德。因此黑格尔把道德称为“主观意志法”,是出于自由意志,这点与康德是相通的。权力主要考虑效果,道德主要考虑动机。在动机方面黑格尔批评了康德的形式主义,黑格尔认为完全不考虑后果的动机是不存在的,任何动机都要意识到后果,并用后果衡量动机实现的程度,后果总是和人的幸福相关的,那么动机就不能排除对幸福的考虑。康德认为不道德的事情会自我取消,无法成为道德的事,比如说谎一开始的目的是想让人相信的,但说谎多了就没人信了,就无法成为普遍的法则。黑格尔说康德的很多例子是行不通的,为什么人们不相信谎言,因为这会损害人们的利益,如果没有损害人们的利益,我们尽可以把谎言当作小说。所以说谎不能成为道德并不只是因为逻辑上相反,更在于它损害人们的利益。

    但道德主要还是强调动机的,这是黑格尔同意康德的,因此道德被分成三个层次:故意、意图、良心。一个人在伤害别人时可能是无意的,但这并不能让他不受道德上的谴责,人不存在完全无意的行为,即使当时是无意的,在事情发生之前也应谨慎,以避免损害别人的利益。故意强调做一件事情时是否清醒,知道要这么做,意图强调为了什么去做。在法律上主要考虑是否故意,对意图只做参考,道德上要考虑意图,那就意味着要考虑到利益和幸福等问题。没有意图而做道德的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人总带着意图,可能是愿意看到喜欢的人幸福或者看到广大的群众获得利益。更高一层的是良心,良心也是动机。凭良心办事处处吃亏,如果是康德会说不需要考虑是否吃亏,只需要为义务而义务,不考虑利害。一个人凭良心办事,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好人,有一个“优美灵魂”。优美灵魂是没有任何世俗的考虑的,是纯粹的道德。优美灵魂是人类道德的理想,并且仅仅只能作为理想,如果把它当作目标,那么是高尚的,但如果认为自己就能做到,那就会陷入伪善。人总是有七情六欲,标榜自己为优美灵魂,是不会被相信的。伪善分为两种,一般层次的是伪装成好人,做好事给别人看。更高层次的伪善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标榜一个善的目的,却超越道德底线做出犯罪的事,之后并不忏悔,而是拿一开始的目的当挡箭牌。就人性而言,与其说人性善,不如说人性恶。人性恶就需要拯救,这种拯救在主观道德中是得不到的,当道德意识堕入伪善之后人们就会意识到人的有限性,那么要做一个相对好的人就要关注现实,理想目标可能永远实现不了,而只留下来干的坏事。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会经常反省自己,具有忏悔意识,客观的考察自己的本性。要完善自己就要努力,把本性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人性恶的这种自觉让人转向外部世界,关注事的后果。这样的关注就进入到了伦理。

伦理

    伦理是主客观的统一,把道德的主观动机实现,并着眼于现实中由于道德形成的制度。这些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家庭、市民社会、国家。

家庭

    家庭伦理是基础,是自然形成的制度。爱是家庭的纽带,儒家强调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黑格尔强调的是两性之爱。他赋予两性之爱法的意义,夫妇之间通过爱连接之后就有了权力和义务,因为这是发生在两个独立人格之间的关系。但黑格尔认为夫妻之间并不是契约关系,家庭虽然是权力和义务的关系,但是通过爱连接的,而不是契约。既然是两个独立人格之间的关系,那就只可能是一夫一妻制,一个人有多个配偶那是侮辱人的,它否认了双方人格的平等和独立。家庭的伦理是会解体的,建立家庭是为了繁衍和抚育后代,当这个责任完成之后,家庭就解体,子女进入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以诚信作为纽带。在黑格尔看来,诚信是伦理,而不是道德。诚信是靠行会的行规来保证的,人们组成行会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并清除不讲行规的人。行会的作用需要靠一种主观的观念保证,那就是天职。这是一种新教伦理,一个职业是上帝赋予的。

    警察和司法也被归于市民社会。从机构来说它们是国家机器,按照黑格尔的看法,它们是根据市民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即使没有国家也照样会建立。黑格尔的警察的概念和今天的不同,他的警察可以看作一个管事人,像路灯坏了这些也属于职责范围。

国家

    黑格尔对国家是非常推崇的,他认为国家是地上的神。黑格尔反对三权分立,认为国家是神圣的,不能够分裂为三种制衡的权力,王权就像大脑,立法权和行政权就像左膀右臂,大脑要支配躯体。王权虽然最高,但并不是什么都管,黑格尔对普鲁士国王是明捧暗贬,推崇的是君主立宪。

    行政权和立法权是官僚掌握的,黑格尔更注重官僚阶级。要成为议员前提是要懂政治,市民、工商业者等也可以是议员,但主要是土地贵族提供议员的人选。德国是长子继承,保证了土地和财产的不分散,长子不需要打拼,于是就可以从政。土地贵族起到连接国王和民众的作用,黑格尔反对普遍民主,认为只有土地贵族是中坚力量。马克思后来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保留了封建的残余和君权神授,有一种不彻底性。黑格尔认为因为存在等级,所以个个方面都很难做到绝对的自由,除了言论自由,只要没损害他人的利益,说什么都行,言论不能颠覆国家。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每个国家都把自己的利益看作最高,因此战争不可避免。战争也有好处,可以调动全民的生命力。国家的道德就是英勇,也要在战争中体现。黑格尔反对康德讲的永久和平,首先这是不可能的,其次是如果一个国家长期不战争就会腐朽,因此没有战争也要发动战争。这是被很多人批评的,认为给德国的两次世界大战提供根据。

    世界历史就是一个国家通过战争取代另一个国家的过程,看起来国与国之间是弱肉强食,但军事力量强大只能暂时占据主导地位,真正能站稳脚跟的还是自由意志的发展能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民族。由此进入到历史哲学。

历史

    黑格尔认为历史就是自由意志的发展。世界历史是一个法庭,判断哪个国家会被淘汰。自古以来人类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东方,包括印度中国等。东方只知道一个人是自由的,就是皇帝。每个人都想当皇帝,但皇帝只有一个人,于是地方官僚不断扩大权力,当“土皇帝”,如果不是官僚,也在家里当皇帝,把妻子和儿女当财产。到了古希腊,知道了一些人是自由的,主要是奴隶主和自由民,在这些人中培养出了对自由的理解,就是大家都要自由。这样的自由就要通过契约,苏格拉底也提到过建立一种大家一致同意的法则。第三个阶段被黑格尔成为日耳曼世界,指罗马灭亡之后到近代。日耳曼建立起了基督教文明,知道了一切人都是自由的,一开始这只是在宗教意义上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现实中还是很多人不自由的,农奴制还存在。到了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才开始把宗教中的自由在现实中实现出来。要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有自由意志上的进展,需要用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

    主观精神是精神现象学,客观精神主要是法哲学,绝对精神讲的是意识形态理论,是对主客观精神的统一。艺术、宗教、哲学,一个社会的自由意志水平只能用这三个方面衡量。这三者的表达绝对精神的层次是有高低的,艺术通过感性,宗教通过象征和比喻,哲学通过纯粹概念。

艺术哲学

    黑格尔认为美和艺术是一回事,美就是艺术凝固化了,艺术就是把美动态的看待。绝对理念和绝对精神是一样的,于是美可以说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就是上帝,感性显现出来的是理想。理想是个体的,可以在艺术品中。自然美也被归结为艺术美,是用艺术的眼光看自然界的时候创造出来的。自然界是感性的,但必须要艺术家把美显现出来。从美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两个环节,一个是理念的内容,一个是感性显现的形式。

    艺术的内容是理念,理念的内容包含三个环节,首先是一般世界状况,也就是常说的时代精神。艺术品应当反映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在神的形象身上。第二个环节是特殊的环节,即情节和动作。情节中包含冲突,也就有了悲剧,最典型的就是两种同等合理的伦理力量在冲突,最后通过主人公的牺牲达到了和解。这种悲剧在古希腊达到鼎盛,但后来因为伦理力量的平衡被打破了,国家法律要凌驾于家庭伦理之上,悲剧也就衰弱了。第三个环节是人物性格,这就到了个别,人物性格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人物性格是艺术作品中最核心的,其中最要看重的是情感,也翻译成情致。艺术表达的情感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社会普遍的情感,因此艺术可以打动人

    如何用感性的方式显现出来,这就涉及到第二个环节,就是艺术形式。古典主义重形式,浪漫主义重内容,黑格尔对形式进行了内容化的理解。他认为形式背后有内容,这个内容是自然的人化。形式看起来是客观的比如对称或一些几何图形,但其实是人看起来才有。自然界没有完美的圆,人在创作时有意识地把它画完美,于是人才看出这些形式的美。在人化自然的观点里面,包含着实践的内容,人通过活动改造自然界,于是看到了美。小孩丢了一个石头在水里,激起波纹,他感到惊奇,因为人在改造对象时发现了自己的能耐。

    黑格尔第一个谈艺术史,曾经的艺术史家只是收集资料,只有黑格尔第一次把艺术描绘为历史。第一个阶段是东方远古时代到古希腊以前,是象征的艺术,之所以说象征,是因为这时的艺术对理念如何表达出来是很模糊的。第二个阶段是古典艺术,黑格尔对希腊推崇备至,认为这是最高的艺术,理念和感性形式达到和谐。第三个阶段就是文艺复兴以来到黑格尔的时代,他称之为浪漫主义,这和今天的划分不同,他的根据是这个时期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又开始分裂,在形式上陷入琐碎的技巧里,并不表达精神,只是炫耀,内容越来越主观化,走向宗教。

宗教哲学

    黑格尔鼓吹理性宗教,宗教是通过象征和比喻的方式把握绝对精神。宗教有三个层次,自然宗教是巫术和自然崇拜。然后过渡到精神个体性宗教,自然界是个体精神的附属环节,反对偶像崇拜。希腊的宗教刻画的人物都是俊美的是美的宗教,罗马的宗教为了巩固统治是实用的宗教。最后是绝对宗教,也就是基督教,达到了上帝的精神。旧约是启示的宗教,新约是实证的宗教,记录了耶稣的事实,宗教改革是自由的宗教让每个人都可以对旧约新约有自己的理解。这三个环节可以看作从圣父到圣子再到圣灵的过程,圣灵在德文中和精神一个词,因此过渡到哲学。

哲学史

    哲学通过概念把握绝对精神,又是在历史中表现出来的,最早的那些人的概念,就是哲学史最初级和抽象的范畴,后来的都是比较具体的范畴,黑格尔的逻辑学也是从抽象到具体,体现为历史的过程,哲学史中恰好体现了哲学的层次,每个哲学家有一个主导的范畴,后来的哲学家又有一个更高的范畴,把前面的主导范畴降为体系中的环节。黑格尔的逻辑学大致上上可以和哲学史一一对应,存在对应巴门尼德,非存在对应赫拉克利特。因此那些留下地位的哲学都没有死,留下的那些范畴都是永恒的,死去的只是当时至高无上的身份。古希腊总的来说相当于存在论,中世纪总的来说相当于本质论,近代相当于概念论,把哲学看作一个整体,那历史便是唯一的哲学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海德格尔说如果黑格尔没有最后的绝对精神,那他是个天才,但现在他成了一个小丑。黑格尔犯了一个大错误,哲学史到他就终结了,所有哲学家都是为了到他的水平,他把自己当作了上帝。没有人允许凡人成为上帝,于是所有人都攻击他,黑格尔哲学繁荣了一段之后马上就衰落了。最开始是青年黑格尔派,其中一派抓住实体,一派抓住主体,但创新都还是在黑格尔总体框架之中的。费尔巴哈是真正超出黑格尔的,他把整个黑格尔的体系炸毁,认为都是一派胡言,没有绝对精神,上帝外化为自然界是基督教的欺骗。他提出以人为本,并立足感性,把一切宗教都抛弃。基督教的本质其实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异化的现象,上帝本来就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又把自己交给异化的对象,使自己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黑格尔最瞧不起感性,费尔巴哈提倡回到感觉论的唯物主义。但最后他又提出了一种宗教,爱的宗教,没有上帝和彼岸,只有人与人之间感性直接的爱才是值得崇拜的。马克思后来批评他,停留在爱的说教,却还要把其称之为宗教。于是马恩公开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费尔巴哈炸毁了黑格尔的体系,却没有拯救黑格尔的方法,但是马克斯做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