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燃冰一度认为是石油的完美替代,如今却销声匿迹,背后经历了啥

 湖光月影入窗来 2022-10-24 发布于北京

一旦可燃冰被顺利挖掘,那么石油危机将不复存在,所谓的能源危机也会无限期往后推。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可燃冰就像一把双刃剑,而且一旦操作有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担的。

我们现在了解几个关键数据,什么叫做可燃冰 。

这里面可解释的东西太多了,从化学成分以及它能够提供的热量或者目前能够起到的作用。

但这些咱们都不去讲,只讲一个简单数据,那就是每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就约等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我们知道这一组数据,然后再反向类推一下,目前全球的可燃冰探测储量是多少呢?答案是21,000,000亿立方米,这一部分数量是非常可观的。

可燃冰储量在等效类比到164立方米天然气的比例系数上,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忽视的极其可观的能量。

然后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我压根没有必要告诉大家目前的天然气储备量是多少,以及它们能够释放的能量有多少,单纯地说一点,那就是可燃冰总储量是常规天然气储量的10倍。

而更令人振奋的或者感到惊喜的是,我国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在境内海域上大概是在800亿吨石油当量。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内陆区也有可燃冰储量,如果把这些可燃冰储量进行进一步的挖掘,那么所谓的石油危机煤炭危机以及自然危机都会极大的缓解。

而如果能够巧妙地抓住这一部分时间,紧随其后发展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之上再上一个台阶的话,那么能源危机就会成为一个伪命题。

所以我们能够得出一条结论来,那就是可燃冰比我们想象当中的要可观得多。

第1点,可燃冰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这个其实是很难叙述的,就相当于我们告诉大家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东西。

我们有的时候摸不到,但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石油很容易嘛,汽车里面就有,煤炭也经常能够见到,至于天然气冬天的村子里面家家户户都通着天然气呢。

所以这些日常能够见到的大家都有一个思维概念,为什么唯独可燃冰不怎么见到,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呢?

很简单,因为可燃冰压根不是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见到的,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三大条件,缺一不可,分别是需要具备原料,需要具备高压,需要具备低温。

就如同水在100度左右的时候,它能够气化,在0度左右的时候能够进行固化。

同样的道理,可燃冰也是如此,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可以类似于甲烷甲烷。

在不超过10度的环境之下以及超过10MPA的高压情况之下,能够生成类冰状结晶物质。

这一部分物质说得再直白一些,那就是欲火能燃烧。

同时因为是固态极易储存,而且压根不需要考虑外在的一些变化,就是一个固态易储存不说有效储存面积还非常的大。

要注意,现在国际上天然气的运输大多是能液化就液化,液化不了再说,因为液化会极大地节省储存面积,但如果说能够固化储存面积更会进一步减少。

而且根据目前可查出来的数据来看,可燃冰当中甲烷的占比数量能够达到惊人的80%以上。

而且甲烷它具备以下特性,在燃烧的过程当中能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典型的清洁无污染物质,并且甲烷在燃烧的过程当中燃烧值是超高的,能够在短期之内释放出极大的能量来。

于是一个清洁的,没有太多污染的,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的,且能够被控制的资源,一旦生成带来的市场前景会超级可观。

第2点,可燃冰目前存在的问题。

刚才讲完这些之后,如果能够懂行情的,或者对于资源方面有一定数据解读的,一定会两眼放光。

因为可燃冰完全就是一种非常高效清洁的能源的替代品,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抓紧时间挖掘可燃冰呢?

而且根据目前已知的数据来看,地球上可燃冰的储量大概是10,000,000亿立方米,而这一部分储量是全球所有国家玩了命的消耗也能够使用1000年。

1000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能源危机在那个时候压根就不存在了,一定会有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被发掘出来或者被利用,至于可燃冰到那个时候,哪怕是没有了也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而且更重要的可燃冰主要集中在我们这边的南海地区以及西伯利亚冻土带,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等这些地区。

咱们这边探索出来的可燃冰储量就已经是南海深水探测已探明油气储量的6倍以上。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就让可燃冰在这呆着,而不抓紧时间进行人工挖掘或者人工采集呢?其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害怕引发连锁反应。

今天我们也讲过可燃冰当中的最主要或者最直接的物质是达到80%比例的甲烷,那80%比例的甲烷,如果能够进行充分燃烧或者对这部分能量进行合理的利用,本质上来说是没问题的。

但是要注意,刚才我们讲的是如果从技术层面来出发,哪怕只有1%的损失率带来的损失或者带来的环境影响是极大的,极有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因为甲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温室气体的元凶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推测,甲烷导致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10倍到20倍左右。

在开采这些可燃冰的时候,如果说不留意,或者哪怕中间只出现一个环节的错误进行大批量开采,其可燃冰不受控制的话,那么短期之内全球就会被温室效应笼罩,现有的温度将会在原有基础之上提升甚至3~5度或者5~10度。

一旦温度提升如此之多,那么南北极的冰层就一定会融化,融化之后带来的次生灾害。

至于一些小伙伴们经常说的可燃冰在开采和挖掘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带来海洋生物的大面积死亡。

这些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海洋生物的大面积死亡相比较而言与生态危机完整崩塌而言,完全是不值一提。

关键在于可燃冰当中的甲烷,来势汹汹,气势太猛,一个控制不住带来的一系列的连锁生态反应,那就是人类的灭顶之灾。

其二,目前的发掘技术不成熟。

其实关于可燃冰目前没有开采的所有原因当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一条原因就是设备不成熟,为什么呢?

因为可燃冰它形成的时候,对于周边环境以及温度压强方方面面都有限制要求,这是意味着可燃冰周围会有很多的砂质。

可是如果想要把可燃冰开采出来,那么这一部分压根就无法忽视,这就意味着海底钻井设备它在最开始搭建的时候就必须搭建到这一层极其薄弱的区域。

而这一层极其薄弱的区域,无论是后期沙土进入管道,还是沙土引发的一系列崩坏,都会导致可燃冰开采挖掘的失败。

那有人就说了,我只需要提高人力物力财力,尽最大可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把技术升级替代,然后进行挖掘不就行了吗?

这又会触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叫做成本问题。

举个简单案例,比如使用对应体积的石油,需要花费10块钱,可如果使用对应能量的甲烷或者可燃冰,你需要花费1000元甚至1万块钱,就算是能够带来的好处再多在资金的角度出发也是绝对不可能采用的。

也就是说在技术没有达到这一步的前提之下,盲目的抬高技术门槛或者提供技术资金,未必能够起到多大的好处,且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其三,可燃冰的优势短期之内无法忽视。

但即便我们说了如此多的缺陷,我们依然发现世界上的大部分科研力量或者科学技术攻关集中在可燃冰这个领域。

主要原因在于可燃冰能够带来的市场红利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波机遇,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那可就是翻身逆袭的资本。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市场红利过大,中间的开采过程极度危险,所以世界上大多数的强盛国家或者顶尖国家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既是谨慎的又是欣喜。

关键在于技术能不能达到那一步,且能够尽可能做到没有任何损失,一旦突发某些灾难性事故也能够在最短期之内给予控制。

如果能达到这两点的话,那么可燃冰的开采早晚会被提到日程上来。

那么小伙伴们,你们看好可燃冰目前的发展市场行情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