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京贫困女子》女人如何摆脱贫穷?

 写作的思文 2022-10-25 发布于黑龙江

如果只看到悲惨,没有看到挣扎,那么这本书没有意义;如果只看到挣扎,没有反思,那么这本书没有意义。

如果觉得贫困女子只在远方,不在身边,那么这本书没有意义。

愿所遇之人皆富足,要相信自己存在的意义,纵然深陷泥潭,也要知道唯一能救的只有自己。

读东京贫苦女子这本社科类的书是一个偶然,朋友说,这里有无数个案例,可以透过其中看世界的一隅,于是打开它,却未曾想它有些沉重。

日本记者中村淳彦采访了数位在贫困线挣扎的女子,有二十多岁的学生,五十多岁的瘫痪老人,有曾经的富家女,抑郁症患者,大学硕士生,年轻的单亲妈妈……

那些在都市繁华的背景之下,有那么一群人,看上去正常而普通,却不过是一种表象的支撑。

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许多相似的决策而导致贫困,而透过阅读,可以把这些东西总结出来,即是理解,又是一种警醒。

从二十几岁的女孩开始,又或者说从童年开始,贫困往往伴随着这些家庭存在。

原生家庭的贫困,日本的经济泡沫让一部分家庭背负债务,贫困的孩子如果想要继续上学,就要边打工边完成学业。

故事中真实的案例里,不少女孩借着助学贷款,在私立大学读书,并努力维持体面,不得不进入风俗行业做事,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挣了快钱的职业,再难回到原点慢慢积累,于是,在快速消耗身体和精神价值以后,被生活抛下了。

第二种,源于父母的暴力和家庭抛弃,有一个女研究生非常优秀,在美国上完学归来却无法适应社会,不得不以低保维持生活。

造成大部分的原因,是从小遭遇过长期的精神打压和暴力,造成了精神失常。

还有的是在重大决策中失误,其中一个名校毕业的女人,曾经是外企员工、大学秘书,却一路高开低走,最终不得不住进被遗弃的房子,去做超市收银员的工作,令人唏嘘。

究其原因,是因为性格上的强势和倔强,一气之下 和丈夫离婚,辞职以后,重新换了工作。

父亲去世后,留下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妹妹,为了照顾她,她不得不辞去工作,以至于再重返社会才发现就业艰难。

相比女性的努力工作,处于精神内耗的状态,是会拖垮一个人的重要因素。

当你以同理心的状态去审视,你会发现这些遭遇会触动与你曾经遭遇的相似困境和难题。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曾在指导的电影《正发生》里描绘了一个法国特殊时代里,怀孕女人禁止堕胎的故事。

一个女大学生意外怀孕为了能继续学业,而拼命挣扎的故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想成了一个家庭主妇的命运,必然抉择。

关于时代给女人的,总是更多挑战,当然也有挑战之中的机遇,因此女人千万别被玛丽苏式的爱情幻想打动,要更清醒、觉知、自爱。

特别是在困境之中,保持冷静,要看的长远,宁可慢一些,也不要虚无和短暂,不要冲动的把所拥有的全部当成赌注。

如果,目前仍在虚无和情绪中无法走出,在那些最痛苦的时候,也请珍惜自己的生命,千万别做出轻生的傻事。

因为只有默默的熬过,未来的一切困境都会一点点好起来。

前段时间读王占黑的《双响炮》,她的素材故事里都是普通社区的居民,以及下岗职工、保安、收银员、老人等等边缘群体。

让人同样感受到生命毫无底色的真实。我们为什么去关注他们,去了解她们,一面是悲悯,一面亦是提醒。

女校长张桂梅说,如果没有接受教育,她们像其他人一样,可能放弃自己的孩子,她们不会有重男轻女的想法,不会让更多女娃被遗弃。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

在贫困家庭中,只有一部分会重视子女的教育,另一部分只会让他们独立。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考虑以后,满脑子为下个月、下下个月活下去而烦恼。

活着已经耗尽了全部力气,毛姆也说,我憎恨贫穷,我讨厌为维持生计而节衣缩食,你得处心积虑、锱铢必较,会让人变得贪婪、渺小、会扼杀掉你的雄心壮志……

这些感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贫穷给人的是折磨,是循环,是一种内心无法自信的缺失。

所以,无论如何,还是要在痛苦和沉沦中醒来,在哭喊的、无人问津的日子里醒来,需要信仰的意志,拯救自己,去改变命运。

如何走出贫穷的困境,有四点建议。

第一,真诚的布施,布施一切能布施的东西,因为富贵的因源于给予,给予你的价值、你的脑力、体能以及美好的心灵。

不要用敌意的心态去仇视富贵,否则你看不到优秀人的优点。

第二,不盲目的社交和恋爱,在匮乏的时候不要想去占有什么,不把别人当做拐棍,你就不会失望。

第三,做好目标和规划,特别是家庭收支规划,在理性之余,感性的消费,愿意延迟一定的满足,但也不亏待自己。

第四,对自己的认知要明确,不幻想、不高估也不贬低。

这样就不会在心态上急功近利,或是陷入极端。

美好的事一定是慢慢来的过程,先看见自己,就看清了真相。

抄经静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