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作文《(),你真了不起!》,这是教材里的题目,很多孩子觉得有困难。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教学流程如下: 1、 预热。 讲解前一次随笔作业,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生活中的素材,如何把合适的素材写清楚,怎么写才叫写清楚。学生听我读他们的习作很兴奋。 2、 选材。 审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能想到的材料。有的说,看到电视里有人走钢丝,觉得他很了不起。有的说,朱老师很了不起,因为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听课。小王说,汶川地震时一个救助同学的孩子很了不起。小史也说到了汶川地震,而且说得很详细。 讨论:小王和小史哪个说得具体?为什么? 再讨论:走钢丝和“朱老师”哪个更容易写,为什么?你觉得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需要做到什么? 3、 表演。 给出一个材料,请学生与我一起表演故事的起因。再细化经过里的动作,然后我念旁白,学生表演。在学生的要求下,再请一位学生演了第二次,这次由学生自己念旁白。 4、 引发。 提问:打算写老师的材料的同学们请举手。 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写自己的材料,请他们介绍。 再提问:现在打算写自己材料的同学请举手。 这次,打算用自己的材料的孩子比刚才翻了一倍。 (等收到作业后再来判断这个环节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