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润说的三个是非观,或是三个视角?

 玖弋阁 2022-10-25 发布于上海

最近在看刘润的《底层逻辑》,其实已经很少去看成长类书籍了,兴趣都在哲学、政治、经济上。去看这本书,主要还是因为看到一个同事发在朋友圈的读后感。

今天看了部分内容,里面提到了三个是非观。我倒觉得是视角的问题:法律视角、经济学视角、商人视角。

三个视角从宏观到微观,从规则到利益。这么说吧,法律视角是宏观规则,经济学视角是宏观利益,商人视角是微观利益。

按照书里的例子,富商和绑匪之间,绑匪触犯了法律,违反了宏观规则,如果不处罚会引起不良的社会风气。绑匪的行为是不容许的,绑匪有错。

从经济学视角看,宏观利益上绑匪如果成功,也会使得更多人去效仿获得利益,这样富人岌岌可危,整天提心吊胆。这情形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看起来绑匪有错,但实际上商人应当对自身财富的吸引力有所预知,并采取防范行动。如果不采取行动,就是商人没有为自己的利益做足准备。综合来看,商人有错。

商人视角的微观利益上,商人自己有错,因为他没有做好防范,提高绑匪行动成本,降低自己的危险成本。

其实,把谁有错放在这三个角度上,不太确切。虽然本意可能是想找出根源,然后做出更好的选择。不过极端情况下,这种对错有效吗?

比如商人做足了防范,安保到位。然而戏剧性的打劫还是发生了:商人的车差点撞上一个老太太。车停下,让秘书去看看老太太有没有受伤。这时候三卡车的绑匪出现了,商人的保安寡不敌众。

这个时候,商人还要说自己错吗?那岂不是错在第一时间就应该撇下老太太不管,扬长而去嘛。

这就有点违反直觉了吧。当然,在纯粹的商人视角里,是不应该把道德评价放在里面的。如果是这样,就不该有什么是非对错在这里面讨论。

不如直接说在法律视角里,绑匪的行为触犯规则。在经济学视角里,商人没有做到理性人的选择。商人视角里,商人没预估好自己的收益与损失。可能这样更精确点吧。                

【文/云玖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