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深度好文)

 徐天坤1979 2016-01-13

魏炜、朱武祥两位老师给出的定义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这一定义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颠覆了管理学的传统研究视角,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不再囿于单个企业的狭隘视野,而是转换成一种“上帝视角”,站在云端俯视众生,考察对象企业与消费者、合作者、竞争者之间的鲜活博弈,并在这种互动博弈中把握个体的生存法则。

魏、朱定义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而是扩展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但如果细究,这一定义还有许多问题尚需明确:利益相关者是谁?他们如何交易?又形成了怎样的交易结构?

市场经济中,交易是一种双方或多方的自愿交换。可如果你手上的东西没有价值,凭什么与我交换?显然,市场交易是基于价值的。

你创造一种价值,我拥有一种价值,你和我进行交换,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如果这种交换还是经常性的,你我之间便形成一个稳定的两方交易结构,你我就通过价值交换成了利益相关者。接下来,我和他再做经常性的交换,你我他之间便形成一个稳定的三方交易结构,你我他通过价值交换也成了利益相关者。

就这样,价值在你我他之间交换着、流动着、变化着,从你到我再到他,就形成一条价值链路。当然,这里面可能还有张三、李四,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链路,就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纵横交织成网。只不过,自然系统中流动着的是能量,商业系统中流动着的是价值。

由此可见,交易的主体结构,正是价值链路,而每家企业、每个利益相关者之所以能在交易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其各自拥有价值链路上的一部分环节。因此,“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是站在交易主体或者说企业层面而言的,可如果透过交易主体这层炫彩外壳往深了看,往更深的价值层面看,则是分散在相关企业中的价值环节通过各种交易方式“粘合”而成的价值链路。换句话说,企业层面上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到了价值层面上,即是“价值环节的有机组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价值环节的生态组合”。


此,我们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价值环节的生态组合

这一定义,和魏、朱定义既相通又不相同。研究视角是相通的,都将研究视角从企业个体扩展到了全体相关者;研究层面是不同的,一个停留在宏观的企业层面,一个深入到微观的价值层面。

企业层面的商业模式研究不可或缺。把握一个事物,首先要了解它的组成、结构、特征等等,但研究毕竟要向更深层次迈进,即便是生态学,要想揭示更深层次的规律,也得到“基因”层面上展开研究。商业模式的研究同样如此,不仅要在肉眼可见的企业层面上去分析“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还要到肉眼看不见的基因层面上去研究“价值环节的生态组合”,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只是外在性状表现,价值环节、生态组合才是内在基因构造,宏微观相结合,才能全面而立体地把握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研究,企业层面与价值层面,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某种程度而言,“价值环节的生态组合”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就像生物的基因型与表现型。自然界中,花红柳绿,燕语莺声,都是受基因控制的,基因的排列组合及其变异,与自然生态环境共同作用,塑造出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生物形态及其生活方式;商业社会中,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外部的交易结构,都是受价值链路制约的,价值环节的排列组合及其变异,与商业生态环境共同作用,则造就出绚丽多姿、生意盎然的企业形态及其商业模式。

但另一方面,探寻商业模式背后的深层机理,还得到基因层面,价值环节是商业模式的基因片段,是千姿万状、千变万化的商业模式外在形态背后不变的微观逻辑。而且新的定义——“价值环节的生态组合”,既包含企业内部价值环节,也包含企业外部价值环节,以及连结二者的交易环节,涵盖范围超越了“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商业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的利润从哪来?在新的定义中,这一问题转化为: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哪一条价值链路,由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哪些环节来实现,又需要外部价值链的哪些环节密切配合?因而在微观层面上,商业模式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对象企业处在哪条价值链路上?价值链路上都包含有哪些价值环节?它们的排列组合方式是怎样的?哪些在企业内部?哪些在企业外部?之间通过何种交易方式连结起来?它们又如何分工协作共同实现价值的创造和增值?价值创增后的收益在各相关企业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价值规律是经济学的第一定律,但在不同的局部范围内和不同的前提条件下,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商业模式设计就是要建构出一种“人造经济”,从而形成有利于企业自身利润增殖的价值链闭环体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模式研究是最靠近经济学的管理学,或者可以说,是管理学中的经济学。因而商业模式的分析框架,应当围绕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价值”、“需求”、“交换”——去展开。


具体而言,商业模式微观构造的分析框架,包括五个部分:

(1)“价值”——价值环节组合而成的价值链路;

(2)“需求”——价值链路指向的最终用户需求;

(3)“交换”——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连结方式;

(4)“盈利模式”——创增出的价值如何转化为收益;

(5)“商业位势”——价值链路上的总收益如何分配;

这五大部分,诠释的正是价值的创增、交换、转化和分配逻辑。

如果进一步展开和细化,则商业模式微观分析框架如下图所示。



作者|戴天宇(北大汇丰商学院副教授、“企业设计”学科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