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家APP:中国古人写宇宙,为什么能征服意大利宇航员?

 温水灼酒 2022-10-25 发布于浙江

公元353年的春天,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带着酒后微微的醉意,用行书写下《兰亭集序》时,不会想到,他随兴抒发的感怀,会在1600多年后的某一刻,被一个意大利宇航员提及,用以赞美她在太空中回望地球时,看到的广袤无垠。

此事通过网络传回中国,引起网友的热议,众人纷纷感叹宇宙之浩瀚,中文之博大,思想之美妙,以及古文、科技、地域、时间交错的梦幻之感。

不过,惊艳梦幻如《兰亭集序》,也只是华夏诗海中的一叶扁舟,用中文构建的诗句,是银河之中交相辉映的星星,数不胜数。

在华夏的先人们,尚且不知宇宙为何物时,便已经为头顶之上这片神秘的天穹所折服,发出深深的感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周兴嗣

“大仪斡运,天回地游。星光既夕,忽焉素秋。日与月与,荏苒代谢。”——张华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

“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白居易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李白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宋史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沈约

图片来自NASA

古往今来,每一个渺小的生命,望向深邃未知的宇宙,都会生出自卑无力之感,为生命的无常与虚无而胆颤: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贾谊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

“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辛弃疾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

图片来自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

宇宙浩瀚无垠,没有尽头,就像人的思想,不会被束缚。

因此,华夏先人们对宇宙的赞歌,是属于全人类的思想成果,必将挣脱地域和语言的束缚,被越来越多人喜爱和赏识。

此外,当我们阅读诗句,赞叹宇宙和文字的宏大浪漫,不难发现,他们还有更多的共通之处——

一个宇宙粒子,和一个中文字符,同样渺小、微不足道,但组建在一起,却能碰撞出恒星的花火、思想的齿轮。

一个诞生了星河灿烂,一个诞生了华夏文明。

在人类所能感知的空间和时间里,你的左手和右手,曾是星星的碎片,来自不同的星球。你的喜怒和哀乐,也曾是先人的喟叹,来自不同的纪元。

图片来自电影《星际穿越》

宇宙的粒子不会湮灭,它将以无限循环的形式——死亡与新生,在宇宙中永存。当你仰望星空、思绪万千的时候,你所敬仰和思念的先人,也许已氧化成风中的一粒尘埃、海上的一朵泡沫,正与你咫尺相邻,沐浴璀璨。

思想的字符也不会湮灭,就像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的畅意,和意大利宇航员在太空中回望地球那一瞬的触动,原本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倏然之间,穿梭一千六百多年发生交集。此后,还将带着人类的好奇与勇气,驶向未知的文明序章。

因此,不必恐惧宇宙荒凉广漠、生命转瞬即逝,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是永不消散的星尘,终将穿过时间和空间的屏障,回归宇宙的热寂之中,再一次,与彼此相遇。

撰文:银龙

爱文化,上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