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致的“仿品”和稚拙的“原创”

 蓝婷的梦 2022-10-25 发布于河北
 老师布置让画一幅有关春天的画,我是怎么做的呢?就是从网上输入“有关春天的图画”,立即出来一大堆,我和儿子挑着捡着,漂亮的,仿不出来;太简单的,又不合心意。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既不太复杂又美观的图,就它了。截图保存,照着画呗。从头到尾,我倒是没插手,有过画画基础的儿子独立完成,虽然和原图相比,布局上有一些不太合适,但对于画画水平相当低的我来说,已经算不错了。
儿子这次画的,算是精致的“仿品”,浏览其他小朋友的,儿子这类居多,也有极少数是成人代劳一下,还有几幅是稚拙的“原创”。
我,更欣赏“原创”。虽稚拙,却训练了孩子的想象能力。比如下面这幅画,显然是孩子的“创作”:草地,绿树,红花,房子,一个穿着红裙子,梳着两条辫子的小女生在放风筝呢。

又比如这幅画:金黄的太阳,蓝蓝的天空,成列的小鸟,绿树,房子,一个小孩儿乐得合不拢嘴在放风筝,在他身边,还有一个小孩儿,虚化一些,也在放风筝。

这两幅画,均是孩子展开丰富想象力的作品。
试比较,哪类孩子从这项作业中得到的益处大些呢?精致的“仿品”是训练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而稚拙的“原创”才是训练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模仿能力越强,创新思维就越受限制。
不光是小孩子,看看现在高等艺校美术展作品中有多少是“仿品”,就知道模仿是多么盛行。创新能力从小而言,是一个人核心的竞争力,没有创新思维,一个人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往大而言,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竞争力,没有创新,只有“仿制”,只会居他国之后,所以现在提倡“中国创造”,而不单单是“中国制造”。
画家徐悲鸿说过:“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创新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思想的跳跃的符号化。老师留作业的意图,恐怕也不是训练孩子模仿能力吧,为什么好多孩子会“仿画”,包括我儿子在内呢?
我深刻反思了一下,主要是家长的原因。着急心理在作怪,怕孩子自创作品耗时太多;担忧心理在作怪,怕孩子自己根本就画不出来;攀比心理在作怪,怕孩子自创没有仿画作品精美,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偷懒心理在作怪,图省劲,不用引导,不用交流,不用评价,让孩子照着画就行。诸此种种,把孩子推向“抄袭”的深渊。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意动脑了,只要让画画,就从网上搜,就仿画。唉,始作俑者,家长也!
那以后,我们该如何做呢?提倡孩子不但要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开发思维,训练想象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请别误会,可不是让孩子独立“自创”,家长当甩手掌柜,而是不再“网上搜图”,取而代之思想扩散的提醒者,比如问孩子:“春天来了,你找到春天的足迹了吗?”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去寻找春天,再交流,孩子肯定能说出“绿绿的小草,小花也开了,柳树有嫩嫩的绿芽,广场上有人放风筝”等等易看到的事物,家长朋友依实际见闻可补充:“小河解冻了,小鸭子在水面上游,树上的花儿也开了,燕子飞回来了”等等。交流是为了打开孩子的思路,拓展想象空间。
准备绘画,对于一点画画基础也没有的孩子,可以从手机上观察图片,看看人家是如何画草地,如何画柳树,如何画风筝的等等,这是借鉴。待画时,就不要看任何作品,而是先让孩子整体布局一下,比如画什么,在什么地方画什么,最后再动笔画。无论孩子画成什么样子,我们做家长的,对于孩子的“原创”,一定要鼓励,要赞赏,这才能坚定孩子继续原创的信心。
精致的“仿品”稚拙的“原创”,不可比较:自创画虽不精美,却是孩子思考动脑,智慧心血的结晶,有句话说得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