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浙江杭州西湖区南山路的景点 ![]() 西湖十景之九的“南屏晚钟”即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东。主峰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北麓山脚下是净慈寺,傍晚钟声清越悠扬。 基本信息
建设背景 ![]() 南屏晚钟 历史沿革 ![]() 南屏晚钟 ![]() 南屏晚钟 北宋以后,净慈寺与兴教寺一布置一衰,岁月既久,南屏晚钟的盛誉和胜况专属于净慈寺名下,净慈寺建起了绘饰华丽的钟楼,逐渐在为千年古刹最为迷人的吸引物。净慈寺钟楼历经毁建,大钟也废而复铸,最具规模的篝铸,一次是在明洪截止十一年,信持夷简禅师募休聚铜二万余斤,铸成巨钟一口,撞击声播远壑,余音缭绕。还有一次是在一九八六年,新铸铜钟高三米,口径二点三米,重喧十吨以上。钟体内外,镌铸《妙法莲华经》七卷及铭文共计六万七千字;它采用“蒲牢雕龙”作钟钮,以八瓣莲花为钟唇,每瓣铸有一处撞钟点,其中六处钟点上铸有梵文。钟脊上立南无毗婆尸佛和南无释迦牟尼佛等七个佛龛。 ![]() 南屏晚钟 1986年在杭州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获新生。1986年11月21日上午10时许,108下雄浑壮阔、沉郁磅礴的钟声,回荡在杭州群山、碧湖上空,宣告了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的新生。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外宾、侨胞、游客聚集在净慈寺钟楼内外,举行新年撞钟除旧迎新活动。当第一百零八声钟声响,正好是新春伊始之时。这一象征着祥和、欢乐、安定、团结的活动,为古老的南屏晚钟注入了新的涵义和魅力。 “南屏晚钟”是净慈寺的美称,成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最迷人的晚景。 主要景观 南屏山 南屏山是九曜山的分支,此山山峰耸秀,怪石玲珑,棱壁横坡,宛若屏障。因地处杭城之南,有石壁如屏障,故名南屏山。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山巅主峰慧日峰海拔131米,由二叠系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峭壁、空穴,石景颇多,尤以北麓“南屏晚钟”之景称胜西湖之上。山上有多处古代摩崖题刻和佛教古迹留存至今。林木以栎、松为主。旧时山麓多佛寺,名曰:佛国山。此处有史迹十余处。 如净禅师塔 出净慈寺后门石板小道的东侧是如净禅师之塔。据说如净大师系日本曹洞宗派之师。至今每年还有日本曹洞宗派的弟子来此朝拜,这在日中友好活动上有一定的意义。以此往西,但见林木茂密,此处景色灿烂鲜妍,无数石峰和洞壑隐于林下的草际,重重叠叠,观古藤满枝、荆棘遍地,使人感到深不可测,真有深山野岙之感。 莲花洞 在南屏山净慈寺后,沿宽约50厘米的小道盘旋西行不远即见。莲花洞属地表石灰岩经长年溶蚀后形成之溶沟。 石佛洞 在南屏山莲花洞右侧,属石灰岩溶沟。《净慈寺志》卷十三:“两石相夹如龛,内镌石佛二像。其左壁胡中丞宗宪刻大楷书'寰中天室’四大字,径一尺二寸。” 法华台 又名雨花台。由于它拔地数仞,巍然特立,故又名独秀峰。 少林摩崖题刻 位于莲花洞上方。“少林岩”相传系嵩山少林寺禅师云游至此面壁入定之处。上刻大楷书“少林”二字,径达三尺,今犹存,系宋楼钥书。 居然亭 明朝时洞口原有“居然亭”,据史料记载居然亭在净慈寺后。《湖山便览》卷七:在莲花洞前,明嘉靖间,刑部照磨张文仁为绍兴守洪珠筑,取朱子“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石”句为颜。 欢喜岩 在南屏山慧日峰下,从莲花洞一直右行即是。《西湖志》卷五引《钱塘县志》:“两石离立相对,望若老翁邂逅状,其一巨首如戴笠,颔下镂小佛像,眉睫剥落,崖上题名漶灭不可辨矣。”现可见三尊小石佛,头部已毁损,基座及头饰清晰。 幽居洞 ![]() 南屏晚钟 周昌题书 在南屏山家人卦旁。摩崖正书“南山之隈,白石巍巍。上有丹崖,下有琴台。弥天然师,与我游哉。勒名石坚,庶播将来。至正甲午仲春,吴兴周昌书于南屏石壁”。今日尚难寻到踪迹。 家人卦 南屏往西,便是最著名的“右司马温公”的“家人卦”。摩崖题刻,司马光隶书,“家人卦”纵七尺四寸,横六尺,隶书十二行,行十七字,径五寸。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净慈寺 ![]() 南屏晚钟 道潜和延寿都研习修持法眼宗,该宗是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创始人文益禅师(885-958年)出生杭州余杭,他吸收佛教禅、律各宗,融云门、曹洞禅法自成“家风”,并著有《宗门十规论》。文益死后,南唐中主李璟追谥他为大法眼禅师,故后人称为“法眼宗”。延寿禅师住持净慈寺15年,有弟子1700人,并在寺内建造东西两阁,广集各宗精通教义徒众,研讨佛学,著《宗镜录》百卷,全书80余万言,是佛教界有名的经典著作。由于《宗镜录》是在永明院演法堂定稿,故将该堂改名为宗镜堂,延寿为法眼宗三世祖师,名扬海内外。 ![]() 南屏晚钟 宋嘉定三年(1210年),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受法,住持建康(今南京)清凉寺。后两度来杭住净慈寺。如净原在雪窦寺出家,从智鉴学法,为杭州高僧真歇清了两传弟子,参学临济,得法于曹洞,成为一代宗匠。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高僧永平道元(1200——1253年)两次入宋,得如净授法,回国后传曹洞宗,奉如净为日本曹洞宗祖师。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净慈寺焚毁后,经古田德后土、愚及至慧、方山文宝等禅师悉心策划,先后修建了观音殿、大殿、罗汉殿、法堂等,并重建山门,恢复旧貌。 明洪武、正统两朝,净慈寺又遭火灾损失严重。先后由住持法净、宗妙募资修复。清康熙五年(1666年)将原建在大慈山下的永明祖塔迁建于净慈寺东,门额为“极乐世界”。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时题“净慈禅寺”额。四十四年(1705年)山门及钟楼被焚。四十六年(1707年)修复,至四十九年告竣,康熙制“重修净慈寺”碑文,立石于寺前,并建“御碑亭”。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万工池、永明塔院等处。乾隆九年(1744年)寺宇重修,十六年(1751年)乾隆游寺,题“正法眼藏”匾额。太平天国期间,寺被焚毁。清同治后,略有兴建并未复原。民国时期寺僧陆续募修,渐具规模,大雄宝殿是民国21年(1932年)开工,25年(1936年)落成,翌年阴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开光,殿高9丈6尺,长7楹,阔5楹。抗日战争,日寇侵杭,殿宇摧残破损不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寺又经多次修缮。1955年曾全面整修,1959年又整修大殿并在殿西建济祖殿,天王殿前建有“南屏钟声”碑亭。“文化大革命”时,该寺一度被占,有所损毁。后落实政策,发还寺产。1982年净慈寺划归市佛教协会管理后,第一期工程整修了后大殿、客堂,第二期工程整修了金刚殿,南屏晚钟亭、御碑亭、运木古井及照壁,1985年竣工。 运木古井 关于运木古井的神话传说: ![]() 风景照 ![]() 南屏晚钟 当下,老方丈差人买来一坛老酒,两只狗腿送给济颠。济颠笑得眼睛眯成一丝缝,一手捧酒,一手拿肉,大喝大嚼了起来。等到狗肉吃光,酒坛底朝天,已是醉醺醺的了,就对老方丈说:“师父,我去化木头啦,三天内,我把木头都化来,你等着吧。我去啦!”说完,便一个斤斗翻进酒坛里--不见了。济颠这一斤斗,一下就翻到四川。他来到一家大乡绅门口,一股劲地敲木鱼儿。那乡绅听见门外木鱼响个不停,就出来问道:“和尚,你从哪里来的呀?”济颠回答说:“我从杭州西湖净慈寺来的。”那乡绅听了点点头道:“好远的路呀。你到我门口来敲木鱼做啥?”济颠说:“因为我们寺院被天火烧了,知道你是个大财主,山上有的是森林大木,特地赶来向你募化一些木头去盖寺院。”那乡绅问道:“你要多少木头呢?”济颠听了,敲着木鱼念道:“少不成,多不要,不多也不少,喏喏喏,袈裟盖,袈裟包,盖住包住就够了,就够了!”那乡绅一看济颠那件破得像丝瓜筋一般的袈裟,心里不禁暗暗好笑:哦,原来是个疯和尚呀!这件袈裟连枝树桠儿也包不了,我乐得做个善人吧。便满口应承下来。济颠道声谢,忙从身上脱下袈裟,朝一座山头抛去。只见那袈裟随风长,随风大,一下子把整个山头都罩住了。那乡绅惊得目瞪口呆,做梦也没想到这疯和尚竟有这样大的法力呀!不过自己已经有话在前,不好翻悔了。 ![]() 南屏晚钟 净慈寺里的和尚,等了一天不见济颠回来,再等一天还不见济颠回来,一直等到第三天晌午,当家老方丈有点发急啦。猛不防济颠从外面奔了进来,大叫大嚷道:“木头到啦!木头到啦!”老方丈慌忙出来,朝南屏大路上看看,什么也没有,还愣着哩!只见济颠一把拉住他的手,大声叫道“师父师父,快跟我来!快跟我来!”他们三脚两步奔到伙房前面那口“醒心井”的旁边。老方丈朝井内一看,嗨!果然有根又粗又大的木头,在水面上一冒一冒的,高兴极啦,忙叫一些和尚在井上搭架子,安上辘轳吊木头。 这一来,轰动了所有和尚,大家一齐动手,没一刻,搭好吊木架子。他们吊呀,吊呀,吊起一根又一根,吊起一根又一根,整整吊了两天,一直吊到第九十九根大木头时,不知是哪一个木匠说了声:“够啦!”被他这么一说,井里的那根木头就搁住啦,再也吊不动。这么一来,在造净慈寺时,大家量来算去,就少这么一根正梁。后来净慈寺的正梁,是济颠用刨花和木屑捏成的,有点儿凹凹凸凸,跟别的寺院正梁很不相同。 “醒心井”因为曾经是运过木头,后来人们便叫它为“运木古井”。那根吊不上来的木头,许多年来,还搁在井里面哩。 纪念济公钟声 那日,济公回到净慈寺,颇有倦意,长老感激济公为寺做了那么多好事,于是便做了一席上等酒席请济公吃。而济公却一反常态,只拿起一碗酒一饮而尽,就停下了,长老觉得奇怪,便问:“道济,为何今天只喝一碗酒?“济公回答道:“一生一百一,亦是一个一,一僧六十一,一碗了一一。”长老听不明白,正想问,济公却说:“师傅,你听……”话音刚落,突然传来当当当几声钟响,长老奇怪,怎么这个时候撞钟的呢,便走到窗前一看,只见夕阳西下,晚霞映天,远处钟声阵阵,声声苍凉。长老心头一愣,回过头来一看,只见此时济公端坐在禅床上,双手合十,双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似醉非醉,面露笑容,长老连叫了几声,济公都没再回应。这一位可以点石成金而自己却身无分文的穷和尚,这一位神通广大心地慈祥又嫉恶如仇的罗汉,已经离开凡间,回去见佛祖了。长老为了纪念济公,便规定以后每日黄昏时分,也就是济公圆寂之时,敲响净慈寺的大钟,表示敬意。从此,使得净慈寺又多了一处名胜,称为“南屏晚钟”。 ![]() 南屏晚钟[西湖十景之一] 绍兴九年,改赐净慈报恩光化寺额。复毁。孝宗时,一僧募缘修殿,日餍酒肉而返,寺僧问其所募钱几何,曰:“尽饱腹中矣。”募化三年,簿上布施金钱,一一开载明白。一日,大喊街头曰:“吾造殿矣。”复置酒肴,大醉市中,揠喉大呕,撒地皆成黄金,众自是毕集,而寺遂落成。僧名济颠。识者曰:“是即永明后身也。”嘉泰间,复毁,再建于嘉定三年。寺故闳大,甲于湖山。翰林程珌记之,有“湿红映地,飞翠侵霄,檐转鸾翎,阶排雁齿。星垂珠网,宝殿洞乎琉璃;日耀璇题,金椽耸乎玳瑁”之语。时宰官建议,以京辅佛寺推次甲乙,尊表五山,为诸刹纲领,而净慈与焉。先是,寺僧艰汲,担水湖滨。绍定四年,僧法薰以锡杖扣殿前地,出泉二派,鍫为双井,水得无缺。 淳祐十年,建千佛阁,理宗书“华严法界正偏知阁”八字赐之。元季,湖寺尽毁,而兹寺独存。明洪武间毁,僧法净重建。正统间复毁,僧宗妙复建。万历二十年,司礼监孙隆重修,铸铁鼎,葺钟楼,构井亭,架掉楔。永乐间,建文帝隐遁于此,寺中有其遗像,状貌魁伟,迥异常人。” 后周显得元年(954),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南屏山横亘于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苍翠,秀石玲珑。山上有一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寺院原有铜钟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浑厚的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响,山回谷鸣,发人悠远的沉思,“南屏晚钟”因此得名。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晨钟暮鼓,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净慈寺、兴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庙,形成继灵隐、天竺之后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钟暮鼓,焚贝佛号,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南屏晚钟的情韵,悠然成型。 袁宏道 《莲花洞小记》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常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享,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王思任 《净慈寺》诗 净寺何年出,西湖长翠微。 佛雄香较细,云饱绿交肥。 岩竹支僧阁,泉花蹴客衣。 酒家莲叶上,鸥鹭往来飞。 文化活动 诗词 《浣溪沙》【晚清】陈曾寿 修到南屏数晚钟,目成朝暮一雷峰。曛黄深浅画难工,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为谁粉碎到虚空. 诗歌《南屏晚钟》 ——扬眉 ![]() 南屏晚钟 升腾着杏色的水雾, 笼罩着跌荡起伏的山峦; 西子湖的余辉是凤仙的膏脂, 涂抹着湿润的香唇, 热吻着波光潋滟的水面。 南屏山似一幅宽广的彩屏, 遮蔽着北国吹来的朔风, 把青丝飘逸桃腮嫣红的西子, 揽入宽厚的胸怀; 南屏山似一匹绚丽的彩缎, 覆盖着青石嶙峋的山梁, 给酥胸嫩肌玉足挺秀的佳人, 穿上粉蝶的衣裙。 山间的庙宇爬满了的藤萝, 沉坠着烟紫色的花蕾; 青砖黄瓦掩映在古柏香樟中, 笼罩着天竺佛香的气息。 大钟楼方正挺秀, 依靠南屏的肩膀眺望着秀色的西湖; 神运井古朴沧桑, 飘散洱海的青烟涌立着金丝的楠木。 青灯下, 苦涩的青烟缭绕着残旧的木鱼; 香案上, 跳跃的烛火祈求着诚挚的心愿。 芸芸善男信女, 虔心礼敬心中的佛主, 静气宣达意念的提升; 苍生黎民百姓, 磕头盼求来世的重生, 合掌跪拜今生的富足。 夕阳跌落在北高峰的山梁, 将火红的晚霞喷洒到净慈寺的瓦脊。 七尺六寸的大钟猛然震响, 一百单八声的佛音响彻在南屏的山坳, 传播到西子湖的平畴, 在宝石山的窟臼中激荡起共鸣的禅音, 缭绕在三吴都会的杭城。 闻声而觉, 觉我元性。 这颤悠的钟声是佛主跳动的心脉, 是对黎民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 更是净土禅宗波及深广的根苗。 佛在叹息: 世上的苦是这般多, 世上的难是这般繁, 世上的情是这般深, 世上的意是这般切, 世上的… 唉,我先救那个呀? 佛在祈福: 愿天下,众苍生, 闻钟声,烦恼去; 智慧长,菩提增, 离地狱,出火坑; 勤修炼,做好事, 结善果,都成佛。 嗨,要救就都救吧。 西湖申遗历程 到2008年12月25日之前,西湖老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碑亭前,总共约300平方米空地都要翻修。这也标志着西湖申遗整治工程的全线动工。2009年五一前,西湖老十景都将完成整治。其中,雷峰夕照(御碑部分)、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苏堤春晓、平湖秋月的整治春节前完成。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来自杭州市的消息称,申遗成功后的西湖将坚持“六个不”。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为民族和人类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这宝贵的财富。 旅游信息 交通 南屏晚钟位于净慈寺南面的南屏山上,又可以乘坐公交车到健康、净寺站下车,步行上山。 经过净寺的公交车线路:游1线/Y1(外环),游2线/Y2(内环),游3线/Y3,4路,游6线/Y6,游7线/Y7,观光8号线,游9线/Y9/西湖观光线(内环),291路,504路,808路,822路 相关合集 ![]() 西湖题名景观列表 共10个词条424阅读 ![]() 苏公堤 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的景区 ![]() 平湖秋月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 西湖断桥 西湖十景之一 ![]() 西湖十景 共10个词条1.6w阅读 ![]() 苏堤春晓 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西湖美景 ![]() 曲院风荷 自然风景区 ![]() 平湖秋月 西湖十景之一 查看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