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乡拾荒】菰

 俗夫 2022-10-26 发布于浙江

       近几天上菜场,准备买点菜来,院子小门走出去,往西只要两百多米,农贸市场里面什么都有,步行过去非常方便。一日三餐都简简单单,一直以买蔬菜为主,从小只喜欢吃素一点食物,看到大鱼大肉马上就会反胃。

       来到蔬菜摊位,一堆茭白显眼,白鼓鼓的圆肚子,一节一节像甜甘蔗,短身子整整齐齐排那边,嫩一点的挑了三个。顺手又买了一把苋菜,剥好的毛豆称半斤,用支付宝一刷也没几块钱,肚子里油水足也吃不了多少。

       偏好水生菜类,洗一下也方便,吃起来脆脆感觉,水芹菜菱角棚藕梗,甚至是野生的水葫芦梗,弄点辣椒炒炒爽口。郊外小溪滩上水芹菜,以前会专门开个车,沿小溪一直往上游开过去,溪流平缓之处岸边肯定生长。

       偶尔到乡下去,也会看到茭白,茭白田里浮青萍,长年蓄水像口池塘,碧绿长长的叶子像糖梗,有人见到认不出来。江南水乡的冷水茭白,吃起来口感甜咪咪,千万别在冰箱里放太久了,否则茭白芯会一丝丝的发黑。

       当年人民东路,才通到八一街,铁路以西没开通,不高的缓坡脚下面,有一片农民种的茭白田,那个计划经济年代。那时物质还不太丰富,除了青菜萝卜家常,平时马路菜场很少有茭白,时令新鲜上来太贵也不会买。

       小时候在老家,大人说六谷棒,嫩嫩的竹棒一穿,放在火堆上转着烤,一会就散放出诱人香味,其实是烤嫩玉米吃。为什么叫玉米六谷棒,义乌方言说不清楚,从小到大一直记着这件事,只不过很多年以后才搞明白。

       春节里写春联,谷柜五谷丰登,包括稻黍稷麦菽,猪圈里贴六畜兴旺,所指就是猪牛羊马鸡狗,碗柜上写五味调和。实际上早在我国古代,粮食作物并非五谷,那时是六谷稻黍稷粱麦菰,估计很多人不知道菰是什么。

       菰是我国古代,重要粮食作物,种植超过3500年,原产于我国农作物,如今却在国外发扬光大,菰穗颖果脱壳菰米。一种可以食用的米,古代也称雕苽、雕胡、菰粱、安胡,营养价值很高,周代供帝王食用六谷之一。

       菰米不够美白,古人却作美味,认为它香气扑鼻,滑嫩爽口食用极好,汉代以后大面积种植菰,唐代也是重要粮食。但是因为产量实在低,加上稻米的高产量,菰就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以至于现代人很少知道此事。

       古代菰的植株,就是现时茭白,菰因产量低而废,植株被黑穗菌侵害,根茎就会变得肥大起来,像竹笋一样叫茭笋,人们一吃发现了美味,唐后期开始种茭白,专门选黑穗菌侵害的植株,培育起来吃根茎肥大的茭白。

       古人充满智慧,那是上千年前,虽然科学不发达,田间地头不经意间,发现菰世界里的新大陆,试错过程走上餐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组培已经是小意思,自主建设的空间站也培养,不知茭白失去重力如何生长。

       创新永恒课题,经成千上万次,不断试错的过程,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深藏在一路上艰辛,笑到最后那人中奖。利与害之间如何选择,依靠人类的想象力,功夫一定不会辜负有心人,就是看你那条腿迈不迈开去。

       古代变害为宝,并精心的选育,菰米植株得重生,成为了饭桌上家常,老老少少都非常喜欢吃,一至延续到了今天。没想到菜碟子上雪白,吃起来也津津有味,植株却已经被黑穗菌侵害,如果不被侵害就生不出茭白。

       六谷变成五谷,虽然失去一谷,本就排最后一位,那还不如重新来过,变成了百姓餐桌上美味,得失之间自有评说。现在菰已经无人知道,城市里的人叫茭白,乡下的人一般都是叫茭笋,反正没什么会去叫什么菰米。

       这大千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历史在不断演化,饮食文化也在变迁,人们餐桌上的博古通今,也是一门厚重学问。一个月前就打算写了,却是迟迟没有下笔,晚餐一顿茭白菜吃完之后,终于坐下来一气呵成写就了。

                俗夫 2022年9月26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