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198:比人生阶层跨界更难的是“思想阶层的跨界”

 花言大帅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学习内容:

【原文华译】

这一年,开始了“西邸卖官”,公开明码实价卖官:二千石郡守官职,卖两千万;四百石官职,卖四百万;那些因为德行或论资排辈应该正常升迁的官员,也要出钱,或者半价,或者三分之一。就在西园设立金库,储存卖官收的钱。有人到宫门上书,指定要买某县县长,以各县的大小和贫富差别定价。富人买官,一次性付清。穷人也可以到任后付款,但价格翻倍。皇帝又私下让左右把公卿之职也拿来出卖,三公一千万,卿五百万。

当初,皇帝还是侯爵时,总是苦于自己的贫穷,等到即位为帝,经常嗟叹桓帝不能经营家产,没有私财,所以卖官以充实自己的私房钱。

皇帝曾经问侍中杨奇:“朕与桓帝相比如何?”

杨奇回答说:“陛下和桓帝相比,就像舜帝要和尧帝比德一样。”

皇帝不悦,说:“你颈子硬,真是杨震的子孙,死后一定也能引来大鸟。”

杨奇,是杨震的曾孙。杨震冤死,葬礼时,有一只高达一丈多的大鸟,降落在灵堂之前。


【学以致用】

01,对企业主来讲,该经营的家产是什么?

一国之主,不能够把百姓,把国土,把国威当作财富,却仅仅把黄白之物当作财富,这个国家不消亡才怪

同理,一家企业的领导者,不能够把员工、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制度、纲领,方法论、客户的好印象,当作财富,却仅仅盯着口袋里面的那点钱,甚至还要想用一切手段避开税法的辐射,把钱落在自己口袋,那么,这样的企业也将会消亡,不管当下是否牛批哄哄的,倒闭是时间的问题

人心,人的欲望,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国家经营的家产,也是企业主经营的家产

30个人的团队,有30个人的需求

300个人的团队,有3000个人的需求

企业能否经营的好,经营的很大,就看企业主心里装了多少人,是3个人,30个人,还是300,3000,30000万都行,你心中装多少人,你能成就多少人,你就能获得多大的成就

那么,回想一下,你看到了几层财富?

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如何看待你

你如何看待员工,员工就将如何看待你

02,稀缺

权威也好,荣耀也好,背后有个作用力,就是——稀缺

皇帝岗位为什么那么吸引人,那么有力量,因为天下只有这一个

本来国家有专门用来培育未来官员的太学,但是汉灵帝又自己开了一个学院,然后从自己这个学院里面提拔人才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老大自己带头破坏组织规则,这就乱套了

原本大家拼命往国家太学里面走,现在这么一弄,那么,国家这个太学已经不值钱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汉灵帝对整个官僚阶层的不信任?我太清楚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他在通过卖这份“稀缺”,来变现

如果大家都按照正规的渠道晋升,好处都在国家层面,大的开支还得与大臣们商量,但是通过这样一弄,钱哗哗的流入了汉灵帝个人口袋。

好好的大老板不做,偏要去做自己的“全国官职总经销商”,掉钱眼里了

03,比人生阶层跨界更难的是“思想阶层的跨界”

皇帝还是侯爵时,总是苦于自己的贫穷,等到即位为帝,经常嗟叹桓帝不能经营家产,没有私财,所以卖官以充实自己的私房钱

有的人处于“贫”的时候,觉得有钱的人“没良心”,不愿意跟“贫”亲戚来往

但是,等到自己哪一天成为别人眼里的有钱人之后,会不会也一样,不跟“贫”亲戚来往呢?

如果你能感知到这个变化,就能打破这个“影响”,那么,假如你是汉灵帝,或许就能打破小时候“贫穷”的这个影响

当然,这只是假设,很多人深入这个“局”中,还是很难打破

除非像教员那样,心里树立起强大的志向(看教员24岁时期写的<心之力>,听过很多篇,依旧震撼)

他也一直很缺钱呐,不管是之前在长沙读书,还是北漂,又或者是带队伍的时候,一直处在缺钱当中,但是,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也没什么个人资产,在接见外宾之时,去开个会,喝杯茶,茶水钱也是自己掏的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有句话: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脑海里面出现一个人的形象,就是教员

我估计有些领导力的学习中,没有这个内容,但我认为这是作为领导者必须学习的内容(仅个人看法)

如果还要在现代企业家当中找一个身影,华为任老板是很符合的,想必乘出租车的画面只是一个切面,平常就是这样状态(或许我孤陋寡闻了,还有其他隐形的企业家是这样的,只是我了解不够)

所以,领导者要有独立的思想,才能打破以前成长过程中带来的不好影响的桎梏。

也许我们就是普通人,也不是啥领导者,家里背景也是一般般,没关系,多读书,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过好自己的生活,顺带给下一代人一些过来人的些许经验做参考。也只能做参考,路,只能自己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