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年代,1付乌梅丸,成功救治了30多例阑尾炎患者

 爱中医者 2022-10-2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1958年曾彦适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担任中医内科主任期间,以中药内服方法成功救治了30多例阑尾炎,甚至包括阑尾穿孔腹膜炎的患者,震动了成都医界。

先生在“中医治疗阑尾炎及阑尾穿孔腹膜炎的点滴经验”总结性文章中,是这样介绍他以乌梅丸汤方加减治疗这种外科急腹症的(《遗稿》301页):

从前我曾听到我的老师说过,乌梅丸可治多年的慢性阑尾炎,当时也没有十分重视这个训导。在1937年曾经遇见一个慢性阑尾炎,病已数年,我就劝他服乌梅丸剂,每日服四钱,缓缓试之,在服完乌梅丸半斤之后,旧疾竟愈。这事使我更信古方治病之功,因为这些古方完全是唯物辩证、理论结合经验的总结,是十分可靠的。后来我也曾经用过此方治好了些慢性阑尾炎,但是多属于慢性病。

1958年,当时在党组织的支持、鼓励下,我就大胆地想到能治慢性病的方子,也一定可以治急性病。经过试用之后,果然疗效不错。这样就增加了我的信心和决心。

从这段文字记录中可以明确,先生之所以能够大胆使用乌梅丸进行汤方加减治疗阑尾炎,是传承了老师的有效经验。这样的经验让先生认识到,能够治疗慢性阑尾炎的方子也可以通过加减药物试着用于急性阑尾炎。

不仅如此,先生更是思索了阑尾炎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而找出乌梅丸汤方加减治疗阑尾炎病的基本原理,先生写道(《遗稿》301~302页):

我为什么治疗阑尾炎及阑尾穿孔腹膜炎采用乌梅丸这个方子呢?我们必须要回到《伤寒论》上来。《伤寒论》厥阴证提纲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疣(蛔),下之,利不止。”仲景在《伤寒论》中于六经辨证上常说,诸症不必备具,但有数症即可。这就教人以灵活应用古方之意,不可呆执古书,不知变通。厥阴病寒热诸症,错综复杂,在临床上更应灵活掌握病状。在阑尾炎及阑尾穿孔腹膜炎症中,患者每觉心烦、口渴、气急、腹痛等,是已具有厥阴病状,即可据此诊断为厥阴病,就可以采用乌梅丸方。乌梅丸方(人参、当归、桂、附、梅、连、姜、椒、细辛、黄柏)是一个寒热并用的古方,以治寒热互见的厥阴病,意义非常完备周到。在临床应用上可以随症加减,不可过于拘执。例如患者发热则可去桂,加金铃炭、竹茹等药,姜、附亦宜减轻用之,黄连或可稍微加重,总以对症斟酌为要。

先生之所以敢于使用乌梅丸加减治疗阑尾炎,不仅有老师的经验,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弄清了阑尾炎与六经纲要中厥阴病证的关系。先生认识到,以乌梅丸汤方加减,针对具体阑尾炎患者所反映出的厥阴乌梅丸证候的病机要点进行治疗,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先生夫人(笔者先祖母)李霁云告诉笔者,先生认为乌梅丸方中主要药只有四味——梅(乌梅)、连(黄连)、姜(干姜)、椒(花椒)。只要认准有厥阴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存在,就一定不离这四味药物,据证加减,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毋庸置疑,先生能够有效以乌梅丸加减治疗阑尾炎、阑尾穿孔腹膜炎,是继承了祖师爷的临床经验,更是有效继承两位祖师爷重视证候状态、抓准病机要点,有效处治疾病学术思想的真实写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先生在接受祖师爷指导,学习前辈医疗技术经验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在这样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先生潜移默化地继承着沈绍九和彭香谷两位祖师爷具有的传统中医学精髓。两位前辈的学术经验,无疑为先生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先生治疗各种疾病,甚至是疑难重症树立了强大的信心。

本文节选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曾彦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