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故宫(二十四)浏览紫禁城金水河金水桥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26 发布于北京

前面了解了紫禁城的城隍庙和祀马神所,接下来咱们浏览了解一下紫禁城的金水河。

在紫禁城营建的时候,原来没有金水河和万岁山(后改名为景山),设计者基于风水格局的考虑,没有天然就要人为,因此营造了一个“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

金水河从万岁山西北方而来,沿万岁山西麓注入紫禁城的护城河中。河水再向南折,经过紫禁城西北角楼下引入皇城内,流入太和殿前。

在八卦中西北方属乾位,代表天门,因此古人赋予金水河一个美丽的寓言:来自天河之水,通过金水河的流动,将天上的“生气”源源不绝地引入紫禁城。

紫禁城护城河又称筒子河,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修北京城时在元大都护城河基础上扩建而成。

文章图片1

故宫筒子河和内金水河图

京城内外城护城河按位置可分为北、西、东、前三门和南护城河五处,全长约40.7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徐达攻下元大都后,为防备北元,将北城墙南移至高梁河外积水潭和坝河南岸,形成西北部有斜角的城墙和北护城河。

明永乐十七年(1419)因宫廷建设需要,将元南城垣南移2700多米至现址,并开挖南城壕(前三门护城河),东、西护城河分别南伸与南城壕相连,向南汇入菖蒲河。

文章图片2

紫禁城护城河又称筒子河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又修筑外城和南护城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将午门西边的河水通过暗沟引入西阙门,由午门前石板道下的暗沟引向东流,经东阙门下的暗沟流入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定名为午门暗筒子河,形成护城河今天的模样。历史上护城河除防御功能外,还承担城市排水和漕运功能(东护城河)。

环绕在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宽达52米、深6米。是一条保卫故宫安全的“人造河”。风水学认为山是实气,水是虚气,山高大可以界水,水深宽可以聚气。

紫禁城内金水河之水从护城河西北角引入,曲曲弯弯地流经武英殿、大和殿、文渊阁、南三所、东化门等重要建筑和宫门前,将“生气”导人,又形成风水学中的“水抱”之势。

内金水河全长约2100米,平均深度约4米,河水时隐时现,时直时弯,时宽时窄,最宽达11.8米,最窄处不超过2米。河底及侧帮均由石材铺砌。到东南角流入护城河,在好几处建筑前形成“临水”的风水环境。

蜿蜒的碧波给紫禁城带来了灵气,其造型丰富了建筑艺术效果。内金水河的水由紫禁城东南角出宫后,向南汇入菖蒲河。

菖蒲河属于外金水河,位于天安门以东,长约600米。菖蒲河东端汇入玉河,再向南流,汇入内城南护城河(前三门护城河),再由南护城河汇入通惠河。

“金水河”名称的来源,主要与玉泉山的地理位置相关。元末明初史学家宋濂等人所撰《元史》载有:“金水河其源出宛平县玉泉山,流至和义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玉泉山位于北京市西郊,在我国古代五行文化中,“金”表示西方,意即“金水河”是源于玉泉山的河水。

内金水河之“内”字来源,主要与明代金水河改道相关。

元代文学家陶宗仪所撰《南村辍耕录》载有:“峙万岁山(今北海琼岛),浚太液池(今北海、中海),派玉泉,通金水,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壮哉帝居。”由此可知,元代都城建造时,玉泉山的水就被直接引入了太液池,并称之为“金水”。

在明代,金水河被改道。玉泉山的水过德胜门水关流进什刹海后分为两支:第一支是为了供应明代宫廷及皇家苑囿用水,在什刹海南岸开挖新渠,在太液池南端开挖南海,使得水沿着什刹海流入南海;第二支是为了补给城郊用水,在什刹海东岸开挖新渠,使得水向东流入元代的通惠河,再向南流入南护城河。而什刹海至南护城河的河段,在明代被称为玉(御)河。

这第一支玉泉山的水系再被分为两支,形成内金水河、外金水河。

其中一支从太液池北闸口分流,经过紫禁城西北位置筒子河(紫禁城护城河)进宫,再从紫禁城东南位置出宫,被称为内金水河。

另一支从南海东岸向东分流,经承天门(今天安门),再与内金水河出宫的水在太庙东南汇合,向东注入玉河,被称为外金水河。

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二》“内务府·奉宸苑”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内金水河与外金水河的流向:“皇城内河流,四面环绕,由地安门外西步梁桥入者,经景山西门引入环紫禁城,为护城河。护城河西之水,自紫禁城西南隅,流经天安门外金水桥,东南注玉河,为外金水河。”

文章图片3

蜿蜒在故宫内部的金水河 蓝色的一条线为内金水河.

紫禁城的西北偶为八卦中的乾位,乃龙脉之所系,其建筑方位的选定,依古代风水学及阴

阳无行之学说。

这个地方是紫禁城内金水河的进水口,是为天门。

'水者龙之血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夫天地之有水,犹人之有血也'。

可见此地风水之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文章图片4

内金水河的源头 紫禁城西北城墙外的护城河(筒子河),经城墙下涵洞注入宫内。

紫禁城内金水河,两头接护城河,全长约二公里。河虽短,却上有源头,下有汇流。

在紫禁城西北角楼偏东的护城河南帮上,有一石砌券洞,是护城河的进水口。在对面北河帮上也有一券洞,是护城河水流入宫内的进水口。河水经城墙下南流入紫禁城内。

到城内西北角的马神庙内露出地面,由西转南,经城皇庙东南角直向南流去,往东经过武英殿前,流过断虹桥,后暗流到太和门前院露出。河身渐宽,经过金水桥向东,穿过文渊阁,再折向南,由紫禁城的东南流出,注入外护城河。

内金水河的河帮、河底均采用白石铺砌而成。只有西河沿等偏僻地带因是太监等人居住而用砖砌筑河墙。河身依不同地区形势,或宽、或窄、时隐、时现。河身弯转自如,蜿蜒曼回,环抱在宫内建筑之中 。

文章图片5

太和门广场上的金水河

故宫午门北边金水河上雄跨五桥——金水桥。正中桥是皇帝通过的御路。桥上的白石栏杆,雕有龙云纹望柱。左右四座桥,为王公百官行走之路。它们将随河身的宽度递减,其栏杆用火炬形阴刻弧线望柱头。

《明宫史》中载:“(金水桥)非故曲折,以耗物料,盖恐有意外火灾,则此水赖焉”。内金水河,源于玉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堪称一股良好消防水源。历次皇宫失火,都凭着“金水”将火扑灭,功效显著。明朝太监刘若愚在他的《酌中志》中写道:“天启四年,六科廊(即午门内东配殿、西配殿)灾,六年,武英殿西油漆作灾,皆得此水之力。”

内金水河除了美化皇宫和为古建筑防火设施用水外,还是为宫内排水洩雨的下水渠道。宫内七十二万平方米的面积,大小院落九十余座,各有自己的排水渠道,它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排入暗沟流入内金水河,顺河排出宫去。

从历史记载,不管下多大的雨,宫内从没有雨水阻塞的现象。这些精心设计的明河暗沟,出自当时没有精密的科学仪器的条件下建造出,经过了明清两朝,六百多年的考验,内金水河在防火、排水中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古代匠师们营造技术上炉火纯青的体现。

紫禁城西北角楼与神武门之间的城墙下,有一条水道穿过,为内金水河的进水口,进水口处修有铁栅、水闸,称“水关”,水关可控制水流、保持水位。在水闸以南,内金水河先向西,再向南,再向西,再向南,此后为一条约200米长,南北走向的笔直水道,与紫禁城西城墙之间距离约50米。

文章图片6

图为故宫城墙内祀马神所院的入水闸口。

文章图片7

始进入祀马神庙内的金水河

文章图片8

从祀马神庙外墙下涵洞流出。

文章图片9

从祀马神庙外墙下涵洞流出。

文章图片10

流经城隍庙。

文章图片11

经西北角楼下城隍庙的东南角曲折蜿蜒向南

缠绵穿墙由西北马神庙露出地面向西南流,经西北角楼下城隍庙的东南角曲折蜿蜒向南

这时候金水河向南行,左边是高高的宫墙,右边出现了一条河,河沿儿两边都砌有矮墙,墙顶覆瓦。

文章图片12

从城隍庙向南流的内金水河。(西边是河,东边是英华殿的西墙)

文章图片13

金水河边上的太监住房

文章图片14

蜿蜒的金水河

文章图片15

世界第一最大最长“巨蛇”,就藏在紫禁城里,现年已600岁高寿! 曲折蜿蜒的金水河

金水河总长2100米,如九曲十八弯,既有四处180度的大转弯,也有多处数不胜数的90度的小转弯,中间还有三处长约70米的直线距离,从不同角度展望都是蔚为壮观的!

金水河上有七八座汉白玉石桥,其中尤以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金水桥为最美,此处河床最宽度11.8米,设置5座单孔桥,似如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桥面坡度平缓,若站在C位置即形成环抱太和门之势。

另外,武英殿、文渊阁、上驷院三座汉白玉石桥,均为3座单孔桥。石桥均为汉白玉石雕栏围护,沿河两岸也均是由汉白玉石栏板围护。

特别独特的是始建于元代的断虹桥;断虹桥坐落在太和门与武英殿之间的御河(金水河)上,长18.70米,宽9.20米,两端呈“八”字形向外分开。

文章图片16

断虹桥简介

断虹桥是单孔汉白玉石拱桥,南北走向,也是宫里最宽的石桥之一。“虹”本就是称桥,是一种更古的说法,再加上遍布桥身的精美石雕,整座桥都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文章图片17

武英殿前的断虹桥

20根望柱上雕着翻转折叠荷叶,连珠莲花须弥座,座顶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石狮造型各不相同,或一或二,或坐或立,造型生动,宛然如生,活泼可爱,竟无相同,大小共34只。筋骨毕现,颇具古风。

18块栏板以双龙戏珠为主题,衬雕牡丹、荷花、菊花等十余种花卉,上部透雕莲花盆景,下部双龙嬉戏追逐于香花浮雕之间,穿梭于云雨雾霭之中,经几百年沧桑尚且完整,可见鬼斧神工,亦可知用材之考究。

桥两端各有披发神兽,龙生九子,此君行六,名曰“霸下”,头披毛发如瀑,双目炯炯,稳踞水波基座之上。桥孔上方刻一吸水兽,两目圆睁,居高临下,以镇水情。

此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乃紫禁城内诸桥之冠。

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辍耕录》谓“直崇天门,有白玉石桥三虹,上分三道,中为御道,镌百花蟠龙。” 明初人萧洵《故宫遗录》:“河上建白石桥三座,名周桥,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白石龙,擎戴水中甚壮。”

说明断虹桥原为三虹。

明永乐皇帝建紫禁城时,将中轴线东移至太和门金水桥正中处,故断虹桥不能再保持三虹,弃去两虹单孔桥,只保留了至今的一虹单孔桥。

文章图片18

断虹桥

文章图片19

断虹桥

文章图片20

断虹桥

文章图片21

断虹桥,内金水河诸桥之冠

文章图片22

断虹桥上精美的汉白玉雕塑

再说断虹桥上的石狮子:20根望柱之上共有34只石狮子,形态各异,有蹲着的、有坐着的。

其中,最为瞩目的明星是站在桥头南边向北数,会看到东侧的第四只狮子两只后腿着地,右前爪捂着后脑勺儿,左前爪护着自己的裆腹部,显得尤其的另类、特别的呆萌!

人们称其为“护裆狮”。

就是这样一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萌萌哒的石狮子,为什么不管是坊间的老百姓,还是现场的导游,往往都会神秘兮兮地告诉你说——不要触摸这只狮子啊,也不能和它拍照合影啊!如果此时你再追问一句为什么,一般来讲就会引出下面这样一段故事传说——(备注)。

文章图片23

断虹桥上的石狮子

文章图片24

形态各异的狮子雕塑

文章图片25

人们称其为“护裆狮”(备注)

两侧桥头“披头”的靠山神兽同样引人注目。

文章图片26

图片来源:网络 靠山兽

靠山兽在古建桥体中比较常见。靠山兽的含义,即通过神兽作为桥的“靠山”,来保持桥平安长久,免受灾难。也就是说,桥两端的靠山兽,其主要作用是“镇桥”。

在桥的石栏杆两端尽头处,共雕有四尊靠山兽。它们颈项上的鬓毛飞起,向后与望柱相连结;身体痩劲,肌肉强健;两只前爪,用力地支撑,好像使劲全身力气,将望柱顶住;使它本身的作用与艺术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尽管有的已经风化,但其昂首傲立的风姿依然清楚可见。而对于它的形象认定,一直没有定论,有学者倾向其为麒麟。

文章图片27

断虹桥上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塑 靠山兽

文章图片28

断虹桥上的 靠山兽

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而来,在武英殿前一个停留折而向北,短短一个舒展又折而向南,最后蜿蜒东去,到太和门前去谱写最华丽的乐章。就在这短短的舒展处,有一道精彩的音符,横跨其上,传递着大哉乾元的讯息,这就是断虹桥,紫禁城诸桥之冠,硕果仅存的元代古桥。

因此有人说:先有断虹桥,后有紫禁城。

紫禁城的金水河,犹如一条长长飘动的绸带,飘浮在紫禁城宫殿建筑的海洋中。

据故宫专家考察,贯穿整个紫禁城的金水河,似飞龙;首在西北角,尾在东南角,由于水流来自京城西北的玉泉山清泉,所以长年清澈见底,绵绵不息。

文章图片29

由于水流来自京城西北的玉泉山清泉,所以长年清澈见底,绵绵不息。

文章图片30

从太和门眺望午门前的金水桥

文章图片31

太和门广场上的金水河

文章图片32

碧波荡漾的金水河 相对天安门前外金水河而言,故称内金水河。

文章图片33

蜿蜒在午门北边的内金水河

文章图片34

文渊阁前汉白玉石桥

文章图片35

文渊阁前汉白玉石桥

文章图片36

上驷院门前三座汉白玉石桥

相信去过紫禁城的人就一定知道,在紫禁城有一条很长的“蛇”,在紫禁城蜿蜒着。这条蛇也被称之为是有史以来最长的蛇,它从紫禁城建成开始,就一直游走在城内,长达600年的时间,要知道,这可并不是一条普通的蛇。它更像是紫禁城的一位守护者,延绵不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有些好奇,但其实这条蛇就是城内的金水河,这条河的两端与护城河相连接,虽说只有2公里,但是是有源头与汇流的。

金水河的源头是在紫禁城的西北角处的一个石洞,河水穿过洞流入城内,从马神庙内流出来,再向南边流去,经过城隍庙,在经过武英殿等等建筑物。最终再从太和门前流出来。就这样几经辗转,再流入护城河。

十年,一百年,水从来都没有中断过。他更像是一条巨蛇一样蜿蜒在紫禁城内。

在古代,人们其实对于蛇并没有很畏惧。在他们眼里,蛇并不是普通的一种动物,而是一种代表着不一样意义的爬行动物。他们将蛇当作是一种可以看家的神兽,也是一种圣物。

所以,设计者通常在设计紫禁城图纸的时候,就会专门将河流的走向设计成蜿蜒的,就好像一条蛇一样。从金水河的位置上来看,头是位于故宫的西北角,而尾巴则是位于东南角,刚好经过午门与太和门,一直守护在故宫身边。

相信大家现在已经很明白了,为什么故宫里的河流不是直直的,而是曲折的。这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备注)“护裆狮”的传说故事(资讯来自网络);

文章图片37

护裆狮 由于其形象可爱 手捂裆部 萌态十足 被网友配上野史走红网络。据传说道光帝之子奕纬就是这只石狮子转世。

断虹桥据说为元代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物。由此可见明清中轴线要比元代东移了几十米。此外,断虹桥东侧从南数第四个狮子形态最为奇异,此狮子手抓脑后,显出忧郁模样。据说当年道光皇帝有一次曾经路过断虹桥看见此狮神态,不禁想起不久前自己曾将长子奕纬踹死,不由得心生悔心。

提起断虹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杭州西湖的断桥,提起断桥又很容易联想到许仙与白娘子凄美的爱情故事。与断桥名字相近的断虹桥也有故事,不过不怎么美,反而有些吓人。断虹桥位于故宫太和门外、武英殿以东、南北向、长18.7米、最宽处达9.2米,为单拱石券,横跨于内金水河上。此桥建于何时,至今仍有争议,一说是明初建北京皇城时修的;另一说是元代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物。不管是元还是明,这座桥的历史有好几百年是肯定的。

据说断虹桥之名为俗称,因为明清史料中均未见记录。关于名字的由来也有两种说法:第一,说此地原有三座桥,是元代皇宫崇天门外的周桥之一,名为彩虹桥,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皇宫时将中轴线向东移了几十米,桥西便是武英殿、西华门,三座桥显得有些多余,于是拆了两座只剩下一座,故名断虹桥。

第二种说法就有些“恐怖”了,说此桥原来俗称为断魂桥,后来嫌这个名字实在吓人,于是借谐音改成断虹桥。那么为什么要叫它断魂桥呢?一说明朝时皇帝驾崩、给皇帝陪葬的宫女们要过此桥出西华门,这是那些宫女最后走的桥,过完桥就要“断魂”了,去给“地下”的皇帝做伴儿;

另一说是明清两代犯了错的嫔妃要经过此桥去皇宫西部某地接受酷刑,大半也是有去无回;三说当年犯了重罪的大臣、经皇帝“御审”之后要过这座桥出西华门外接受死刑。不过这些“恐怖”的传说也仅仅是传说而已,不大可能是真的,第一,断虹桥不可能是断魂桥“改编”而来,皇宫里怎么可能出现这么不吉利的名字?

第二,我国从秦朝以后就不“流行”活人陪葬了,明初虽然恢复过这一残忍制度,但明英宗时又明令禁止了;第三,过去的嫔妃犯了错一般都是“降级处分”,严重了打入冷宫,最多赐毒酒、赐白绫让其“自行了断”,几乎不会直接活活打死;第三,大臣们犯了罪,即便是皇帝御审,一般也不会马上就杀,总要等到“秋后问斩”,所以死刑犯奔刑场是不会从皇宫出发的!

尽管这些传说都不真实,但另一个与断虹桥相关的、并不美好的故事却真实发生过:那就是断虹桥的石狮子遭受过“蒙头之刑”!事情还得从断虹桥的“装修风格”说起:断虹桥由于是建在皇城里的御用指桥,所以建筑级别很高,桥面铺设的是汉白玉巨石,两侧石栏板雕刻着穿花龙纹图案,可以说是精致而奢华,尤其是望柱上的石狮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北京很多古桥上都有石狮子,“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当然是最有名的,不过断虹桥的石狮子与别处不同,尤其是桥东侧从南数第四个“搔首护裆”狮最为奇异、敢说独一无二,刚才咱说的被蒙头的就是它。

此事发生于清朝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是旻字辈儿,叫旻宁,下一代呢是奕字辈儿,道光长子就叫奕纬,也就是咸丰皇帝奕詝的长兄。原本作为长子,奕纬是很有希望继承大统当皇帝的,可是他却在二十多岁死于意外,制造这场意外的,正是他的父亲:道光皇帝——奕纬是被他爹踢死的!奕纬虽然是道光长子,但他的母亲出身低微,仅是道光身边的一个侍女。由于子以母贵的原因,奕纬出生后也不怎么受待见,在别人的冷落与冷眼中长大的奕纬,形成了一种敏感而暴躁的性格,也不怎么爱学习。

那一年奕纬已经23岁了,有一次教他读书的老师正在上课,发现奕纬一点儿都不认真。老师也是出于好心,就劝诫了他几句,说你看你的两个兄弟相继夭折(那时奕詝、即咸丰还没出生),所以你将来继承大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当个好皇帝。没想到奕纬不但不听,反而勃然大怒,指着老师的鼻子骂到:“有一天我当了皇帝,第一个先杀了你。”老师的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心里气不过,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道光,道光也很生气,把儿子叫来训斥了一顿,没想到奕纬依旧不服,顶撞了父亲。盛怒之下,道光给了儿子一脚。本来老子教训不听话的儿子天经地义,打两下儿也不框外,何况踢一脚更上升不到家庭暴力,可意外的是,道光没掌握好分寸,一脚正中儿子下体。

经一番抢救之后,还是没能挽回奕纬的生命,就这样,年轻的皇子死于非命,这就是清朝著名的道光踢死长子事件。奕纬死后,道光追悔莫及,封建社会,皇帝是天下之主,自然没人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但是在葬礼上,道光皇帝顾不得形象、扑在奕纬的棺椁上哭成了泪人。他也许在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懊悔,也许是在忏悔二十年来对奕纬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及忽冷忽热。事后,当有一次道光路过断虹桥时,无意中发现了那个“搔首护裆”狮,小狮子挠头的动作仿佛在思考什么、也仿佛在懊悔什么,而另一只“手”护裆的姿势又仿佛显出痛苦之状。

道光一下子联想起自己的失误,想起儿子痛苦死去的惨状,于是他不忍再看,便命人用红布将这个小狮子蒙住了。现如今,断虹桥还在、石狮子还在、那些并不美好的故事也不曾被人们遗忘,只是物是人非,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断虹桥也不再是御用之桥,而成为可供游人参观的景点儿 ,并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被誉为紫禁城内诸桥之冠。

到此,紫禁城金水河金水桥介绍告一段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