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77期】大源风情之二:荷溪彭族典故

 珍影像 2022-10-26 发布于江西

彭,乃大姓,始于彭祖,火神祝融后代。

万年大源彭氏兴于宋仁端公。彭氏族谱详尽,隔三年小修家谱,记录祖孙三代;二十至一甲子内必大修,旁支录入,名人传记。荷溪历史,起于西汉;荷溪彭族,兴于宋;彭氏宗祠,初建于康熙八年,复迁于清宣统年间。祠堂中柱有联:

自昌邑至鄱阳至荷溪处处地灵人杰

由西汉而唐宋而共和朝朝族盛民强

祠堂族谱上,亦记载了不少仁人志士的故事……

(一)孝思维则

清代年间,大源荷溪都里,有个美丽的抟揭小村,水美田肥,民风淳朴。

一个叫鲲化的俊后生,自小懂事异常,读书种地,样样上手,对寡母更是十分孝顺,相依为命。

相传,鲲化无论何时何处用餐,一定先帮母亲盛好饭,等母亲吃过后,自己才开始用餐;每日早晚,鲲化必先问候老母,再服侍母亲起床或就寝,之后才回房自己读书做事。

老母因病去世后,葬入山上早已修建好的墓穴(虚墓,空的坟墓。谓预先筑好以待葬的墓室。也有一说,鲲化老母意外身亡,尸骨荡然。鲲化守的是老母空坟)。

鲲化在坟边结草搭庐,像老母生前在家一样,按日常礼数请安盛饭,整整三年不剃发换衣,更没有出山一步。

三年后,鲲化才磕头下山,开始谋划自己的成家立业。

不久后,有人在坟头鲲化常磕头下跪的地方,发现突然间长出了一棵灵芝草,异香扑鼻。过往村民纷纷称奇,不忍采摘,皆叹:鲲化孝心,感天动地。

乡野四处,个个相传鲲化山上为母守孝三年,感动自然长出奇异灵芝的故事。当时江南的巡按大史徐公也凑巧听到了,派人一打听,果真有鲲化其人其事。

巡按史十分喜欢鲲化,觉得一个人的孝行能如此,必有奇特能力。便想向朝廷举荐鲲化,鲲化推辞再三,声言不愿远离家乡,独留寡母孤坟生杂草。

徐公最后拗不过,答应了鲲化留在荷溪,却特意赐鲲化一匾“孝思维则”,表彰其对母亲的孝行。

鲲化,字庭瑞,号羽南,抟揭人。母死虚墓三年,土生芝草。巡按徐公旌以“孝思维则”。


 

(二)见义勇为

明朝万历年间,大源荷溪,当时有个叫凌揭的小村。

有位彭姓秀才,名凌衢,字企南,自小秉性耿直,胸怀大志。

凌衢少时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传闻,凌衢读书时,旁人可见其头顶有明灯一盏,忽隐忽现。炎炎夏日,同村伙伴都在大源河里嬉戏,独凌衢不是在老樟树下大汗漓淋地读书,就是在河岸边举石舞棍。伙伴们喊他下河打水仗,他只会憨直回答:“我要学得那多般武艺,以后才可保家卫国!”

果真,凌衢考取功名后,立刻就被朝廷重任为浙江金华府兰溪知县。

离乡上任那天,荷溪乡民夹道欢送,都知那金华兰溪乃鱼米富裕之处,算是个好差事,祝贺凌衢能得偿所愿,一展抱负。

这金华兰溪较富裕,自然多贾商、或官宦之亲,就算衙门差职,也多有官商牵连。个中往来,错综复杂。

凌衢性情耿直,廉直不贪,无偏无党,又一心以身许国,捐滴归公。上任后,大刀阔斧地就开始修治地方苛税,考虑普通百姓的民生聊计。百姓们自是拍手称快:终于遇上个好县官。只一年,朝廷税收有增,皇上碰巧也听闻百姓赞赏,对凌衢自是另眼相看。

凌衢却不知,自己已暗中得罪许多商贾与同僚。

没两年,朝中有人举荐:凌衢既是能人,定有治理良方,应派往更需要之处,更重用之。

于是,不几日,凌衢便复任湖广黄州府麻城知县去了。此任明升暗降,黄州麻城又穷困多恶霸。刚肠嫉恶的凌衢上任后,一样彰善瘅恶,信赏必罚。

很快地,有恶霸就联合朝中官宦,以凌衢私自减税引起地方恐乱等等之由,借机参了凌衢一本。皇上大怒,赐斩首。可怜一生自认仰不愧天的凌衢,莫名其妙客死异乡。

乡野艺人送凌衢的无头尸身回到荷溪,乡民们皆叹凌衢一生为国为民肝脑涂地,却落得如此凄凉下场。彭族人多有不甘。

不几年,便有能人异士查明真正缘由,几番上告朝廷。

皇上派人调查之后,真相大白,愧感当日受奸佞小人所惑,便下旨特制金头颅一个,赐凌衢全尸,以示凌衢清白之名。

彭族人开棺镶颅那日,特意刻碑“见义勇为”,让子孙永记碧血丹心。

凌衢,字企南,凌揭人。授浙江金华府兰溪知县,复任湖广黄州府麻城知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