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根理论 | 研究方法06

 愚然楼 2022-10-2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导语  

在一些经验研究中,社会科学家经常从经验观察出发来建立理论,这一过程称为理论建构过程,即:观察→经验概括→理论。理论建构过程以观察为起点,通过归纳推理,得到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

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格拉瑟、斯特劳斯提出,是一种质化研究方式。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

扎根理论的建构程序是

①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

②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

③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因此,扎根理论的本质是归纳法

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在建构过程中,扎根理论得到了可靠的经验证据的支持。但它的主要特点不在于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抽象出了新概念和新思想。

扎根理论渊源于两个方面

①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强调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②美国杜威、米德、皮尔士等人提出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强调理论应当来源于实践,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反对空洞的、抽象的理论。

  一   
基本思路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主要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自下而上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逐层深入分析,从而建构出科学理论。因此,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经验资料中提出理论,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2、对理论保持敏感
研究者保持对理论的敏感度,不仅可以在查找资料时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针对性,而且还有助于寻找可以较为凝练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
3、持续的比较
在扎根理论中,从收集资料到形成理论是一个不断进行比较的动态过程。其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资料与资料之间、理论与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及其属性。
4、灵活运用文献
适当的文献参照可以开阔视野,为资料分析提供新概念和理论框架。但不要过多使用前人的理论,这会束缚我们的思路,导致自己有意或无意地用别人的理论套用自己的资料,不利于理论的建构。
5、理论性评价
扎根理论对所归纳形成的理论有严格标准化的检验与评价标准:①建构出的概念和理论必须有原始资料作支撑,并且能回归到原始资料;②理论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发展完全,密度大,内部耦合性强;③理论中概念与概念间应存在着或强或弱的联系,各概念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④建构出的理论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解释力。

扎根理论是一种“事后解释”,即它是在收集到事实之后所做出的主观解释,与假设检验的模式不同。尽管这种解释与观察到的事实相一致,但它不是唯一的,从同一事实或经验概括中可以归纳推理出不同的理论解释。

  二  

评价 

①无法在多种可能的理论解释中判断或检验哪一种更真实可信,这也是由经验观察出发的社会研究的共同缺陷。
②扎根理论缺乏必然的可信性,因为所依据的经验证据是由不完全归纳提供的。这种归纳不可能得出普遍命题,因为无论已经观察了多少案例,一旦发现了一则反例,全部理论都会被推翻。
③在实地工作时,研究者每天需要面对大量新资料,通常只允许研究者发展“概念”,很难真正达到一种“理论”的地步。
④在使用扎根理论方法时,非学术性的预备工作会耗去大部分时间。

参考资料

[1]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 冯生尧.扎根理论:一种新颖的质化研究方法[J].现代教育论丛,2001(1):51-53.

图片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看法,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编辑 | 习习
责编 | 鲸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