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与《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庶—富—教”思想。 ②普及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③启发诱导思想:“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④因材施教思想:“闻斯行诸”“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⑤学思结合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温故知新思想:“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学记》及其教育思想。 《学记》成书于战国晚期,收录于《礼记》中,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①教育的功能。 社会功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个体功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②学校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③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相长。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尊师重道。如:“师严而后道尊”。 藏息相辅。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豫时孙摩。如:“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启发诱导。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④论教师。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产婆术)著名。其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 (2)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他最早提出了儿童公共教育的主张。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4)昆体良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近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并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图解》。 ![]() (2)卢梭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书中著名的一句话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3)康德 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很大。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康德是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第一人。 (4)裴斯泰洛齐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以他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精神进行了多次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教育试验。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他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5)洛克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另一方面,他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他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6)赫尔巴特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赫尔巴特最著名的是其“四段教学法”,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步进行。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堂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 (7)杜威 美国的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及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过程,这是从教育的纵向来说的;从教育的横向来说,则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个体的和集体的经验。由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环境就需要不断改造或改组经验。所以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 (1)克鲁普斯卡娅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特别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论述了在前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 (2)凯洛夫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则总结了前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这本书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 20世纪中叶后,由于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才资源开发和智力开发成为世界教育瞩目的重大课题。各国开展了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并形成了大批现代教育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由两篇文章构成,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