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招考教育理论及代表人物必背知识

 最新剪刀手 2016-03-30

招考君帮广大考生整理了历年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中常考的十位教育家,包括人物及其理论观点和他们的历史地位,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并祝考生早日圆梦教师!

孔子


东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主张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本位论);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诞生;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本科学的教育学;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主张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本位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提出教学四步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萌芽的标志。

主张课程是教材;教育要适应自然(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的本能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个人本位论);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泛智”的思想。

苏格拉底


因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

柏拉图


柏拉图:教育思想体现于其著作《理想国》中。

洛克

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主张人的本能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个人本位论)。

杜威

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

主张课程就是课程,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无目的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提出设计教学法;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思想体现于其著作《政治学》中。亚里斯多德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卢梭


出版了《爱弥儿》,对自然性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主张人的本能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个人本位论)。

培根


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常考理论及代表人物

最早将“教育”一词合用--孟子(《孟子·尽心上》)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孟禄

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夏代

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世界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等教学思想--《礼记》中的《学记》。

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政治学》、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昆体良(古罗马)

《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最早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外铄论代表--洛克

《爱弥尔》--卢梭(法国)

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教学过程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提出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德国)

《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学代表,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出新的教学过程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杜威(美国)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个人本位论--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孟子

社会本位论--斯宾塞、涂尔干、孔德、柏拉图、赫尔巴特、孔子

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格赛尔、威尔逊

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最早提出“因材施教”)--朱熹

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社会本位论--孔子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平行管理--马卡连柯(苏联)

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复习之路,有我相伴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

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小练习


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5、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6、在国外,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是(  )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康德 D、苏格拉底

7、“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8、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9、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4、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5、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7、“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0、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1、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2、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3、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2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6、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28、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9、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3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谁说的?(  )

A、维果斯基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参考答案

1-5:BBBAA 6-10:DBDCB 11-15:AABCD 16-20:AAAAA    21-25:BCDAA 26-30:DCDA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