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西一里2l6sluho 2022-10-26 发布于上海

晋文公的霸业,比齐桓公更有军事上的成就,也有更大的政治影响。而且齐桓公的霸业,是及身而论,晋文公的霸业在他身后仍有延续。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晋霸业的断续

城濮之战后,郑暂时与晋结盟,但是郑、楚接壤,却不能不更倾向于楚。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包围郑国,事态很紧急。郑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陈述秦围郑只对晋有利,而不利于秦,要秦退兵。秦觉得有理,遂罢兵而去。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其子襄公即位。这时,秦穆公又发兵偷袭郑国。恰好郑国商人弦高要到周去,路遇秦师,知道秦师来意是在袭击郑国。他便以十二条牛犒劳秦师。秦以为郑已有准备,便罢兵而去,顺便灭了一个滑国(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

在秦回去的路上,晋乘机邀击秦师于殽(今河南洛宁县西北60里),俘虏了秦的三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后来又放归他们。秦穆公只责备自己。《尚书·秦誓》篇记载其事,可见秦东进的野心。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又使孟明视等三人伐晋,以报殽役之仇。次年,在殽埋葬了殽之战中牺牲了的秦兵尸首。秦穆公的东进计划是积极的,但是它始终不能得逞。于是它转向西进,攻伐西北高原上的一些野蛮部落,史称秦“闢国十二,拓地千里,遂霸西戎”。

由于晋对北狄的抵抗,北狄过太行山而东,齐、鲁、宋、卫诸国不断遭到它的侵扰。自公元前630年至前605年二十余年间,《春秋》经、传屡见狄侵齐、鲁、宋、卫诸国的记载。前628年,“狄有乱”之后,出现了赤狄、白狄之分。前627年“狄伐晋”,“晋侯(襄公)败狄于箕(今山西太谷县),获白狄子”,这就是俘获了其中一部分的首领。箕之战中,晋先轸牺牲,战争是激烈的。前594年,晋败赤狄于曲梁(今山西潞城县北四十里),灭潞氏。潞氏是赤狄中的强部。自潞氏被灭之后,晋又灭廧咎如。从此,赤狄也就衰亡了。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赤狄衰亡,白狄代兴。白狄划分为鲜虞、鼓和肥三部。鲜虞在今河北正定,鼓在今河北藁城,肥在今山西昔阳。三部之中,以鲜虞为最强,肥鼓都服属于它。公元前530年,晋假道于鲜虞,灭肥,俘虏了肥子绵皋以归。公元前527年,晋又伐鼓,俘虏了鼓子(音沿)鞮。肥、鼓都被灭亡了。前501年,鲜虞败晋师于中牟(今河北唐县),晋观虎被鲜虞俘获。这可见鲜虞还很顽强,它一直延续到战国中期,称中山国。

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幼,晋人要求另立国君。赵盾拥立襄公弟雍,并已派人到秦去接雍。贾季则拥立公子乐,也派人到陈去接公子乐。赵盾利用权力,废太师贾季。太子夷皋的母亲缪嬴抱着幼儿(夷皋),日夜在朝廷里号哭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后,她又抱着幼儿到赵盾家去,大喊说:“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怕影响不好,乃改变主意,拥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赵盾独揽朝政,这是晋卿大夫专权之始。晋自灵公以后,由于卿大夫的专权,贵族内部有斗争,不得不放松了对外的争霸战争。这时,楚是庄王在位,国力之强大,要超过晋国。公元前598年陈夏征舒之乱,楚国出兵讨伐,几乎灭陈,其后楚国不断侵宋侵郑,包围了宋、郑的都城数月之久,以至使宋到了“易子而食,析骨以炊”的程度。晋国作为霸主,只虚张声势,而不出兵。宋、郑处境十分困难,“牺牲玉帛待于两境”,楚强则依楚,晋来又依晋。在拉锯战争中,土地荒芜,人民被掳掠,痛苦不堪。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围郑,郑向晋告急。这时荀林父已代赵氏执政,将中军。他率领三军出发,在路上听说郑已降楚,就想班师回国。但先縠反对。最后终于渡河,在邲(今河南荥阳北)扎营。郑帮助楚,与晋作战。晋军大败,退走。正渡河时,晋士兵抢着登船,死于河中的士兵不计其数。楚俘虏了晋将知罃。荀林父要引咎自杀,随会对景公说:“晋文公之与楚战城濮,成王归杀子玉,而文公乃喜。今楚已败我师,又诛其将,是助楚杀仇也”。景公乃劝止荀林父。

公元前595年,晋伐郑。这是因为郑亲楚,而在邲之战中又助楚攻晋。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次年,楚伐宋,传为报复。晋准备救宋,晋大夫伯宗说:“楚,天方开之,不可当。”景公便犹豫起来,不敢发兵,只派觧扬到宋国去,表示晋的关心,并要宋坚持到底,不可降楚。觧扬经过郑国到宋国去时,被郑捉住,送给楚国。楚国强迫觧扬对宋军说:“晋无法来救。”觧扬假装答应了,但次日作战时却对宋说:“晋援军就要来了!你们再坚持一下吧!”宋军一听,坚决抵抗楚国。后来庄王要杀死觧扬。觧扬说:“您杀死一个忠臣,将何以教导您的臣子!”庄王觉得有理,就饶了他。

这时秦齐很强,都想当霸主。当初,赵盾立公子雍时,秦康公送给公子雍一支精强的卫队,想利用帮助公子雍即位的机会来拉拢秦晋国。公元前617年,晋伐秦,取少梁(今陕西韩城县南22里有少梁城,当即古梁国)。秦亦取晋之殽。过了一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今山西永济县南)。晋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大战河曲(即黄河南下东流之拐弯处),赵穿最有功。这时晋担心的是有灵公初立时逃亡归秦的随会,怕他在秦,对晋不利,于是想尽办法终于使秦归还了随会。晋、秦间的形势,看来也是很紧张的。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晋景公时,齐俨然以东方诸侯的霸主自居,常常借故去攻代鲁、宋、卫等国。公元前589年,晋郤克执政,鲁、卫都派使臣到晋,要郤克作主,为它们报仇。郤克因前几年使齐时受到侮辱,怨恨在心,正想借机报复,便同意出兵,与齐作战。两军陈师于鞍(今山东济南市西)。

这次鞍之战是春秋时期五大战争之一,其胜负关系到哪个国家为霸主的问题。因此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坚决、勇敢。结果是晋胜而齐败。结盟时,晋人的条件十分苟刻:(1)必以肖同叔子(齐顷公的母亲)为质;(2)使齐境内的土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改为东西向。齐坚持不可。齐使臣回答说:“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齐使臣的话不卑不亢,很坚决,而且鲁、卫从旁请求。晋侯也只好让步,让齐国退还鲁国汶阳(汶水北岸)之田,便匆匆结盟而罢。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公元前585年,晋迁都于汾浍之间的新田(今山西侯马)。公元前580年,厉公代立,伐秦至泾(今陕西泾县)。这时栾书执政。他说:“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遂伐郑。楚共王救郑,于是发生鄢陵之战。晋吕锜射楚共王,中目。楚国养由基也是名手,立即还射一箭,中吕锜之项。郤至在战五大战争为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鞍之战和殽之战斗中每碰到楚王,总下车来,以表示敬意。晋韩厥追郑成公,已将追及而又停了下来。他的车右催促他加紧。他说:“不可以再辱国君”,因此没有穷追。古代战争尽管有时打得很激烈,但是它还保留着传统的礼貌。这次战争的结果是晋胜楚败。但晋厉公不久杀三郤,而栾书、中行偃又囚禁了厉公。晋国并不能真正压倒楚国。

公元前572年,悼公周即位。他是襄公的曾孙,即位前流亡在周。

这时晋国六卿专政,公室益卑。南方楚国连续不断地进攻陈、蔡、宋、郑等国。晋国虽然还维持着霸主的地位,但它对于楚国的扩张毫无办法。这时长江下游,吴越已经兴起,晋乃利用楚国的叛臣申公巫臣等到吴国去,以煽动吴对楚的仇恨和战争,使楚国疲于奔命。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

自献公驱除群公子和桓庄之族,晋国没有与公室最亲密的公族。《左传》昭公三年记载,齐国晏婴出使晋国,他与晋叔向谈话,在谈到齐国陈氏得势的情形后,叔向谈到晋国的情形是“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郤、胥、原、狐、绩、庆、伯(杜注:姓,晋旧臣之族)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这一段话,说明晋公室已日益卑微。晏婴听了以后,问叔向道:“子将若何?”叔向回答说:“晋之公族尽矣!肸(叔向名)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杞?”这是说,叔向之宗族本来有十一族,而现在已经只剩下一个族,即叔向自己的羊舌氏了。在叔向谈话后,过了二十八年,羊舌氏也因犯罪而牵连,被灭族绝杞。公室与其他同姓宗族的关系,正好象树干与枝叶一样,枝叶脱落了,树干怎能长存下去?

晋公室的衰落,是晋献公驱除群公子和桓、庄之族,因而使晋国的异姓贵族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左传》宣公二年说:“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公元前606年),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余子,亦为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皆官名)。”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所谓“六卿”就是韩氏、赵氏、魏氏、范氏(即士氏)、中行氏、智氏(从荀氏分出)。他们都是以异姓而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古代军事和政治是不分的,因此出则为将,入则为卿。一般来说,周代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天子六军。公元前677年,周釐王命曲沃庄伯以一军为侯,这时晋还是小国。晋献公时始作二军,太子申生将下军,献公自己将上军。晋文公搜于被庐(晋地,不详今所在)始作三军。后来晋搜于清原(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南20余里),在上、中、下三军之外,又增加了新上军和新下军,则为五军。晋襄公搜于夷(不详今所在),“舍二军”,即取消了新上军和新下军,又恢复了三军之制。晋厉公为了赐赏鞍之战中立功的将士,提拔了一批新人,又扩充为六军。晋悼公时搜于绵上(今山西介休县介山下),又复为三军。从此至春秋末,晋国三军之制再也没有改变。

诸侯称公。公族,是诸侯兄弟之族。后来把管理公族事务的职官也称为公族。春秋时期,晋队的编制变动很大。将帅的任免,法令的公布,都是在举行“大搜礼”时决定的。其中军元帅,等于正卿,掌握了军事和政治的大权,因而它和宋、郑的执政,楚国的令尹相当。在大搜礼中还颁布法令。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载“搜于被庐”,颁布了“被庐之法”。《左传》文公六年“搜于夷”时颁布“夷之法”。范宣子执政时,他根据“夷之法”而作《刑书》。后来赵鞅、荀寅等把《刑书》铸在鼎上,被称为铸刑鼎,这就是我国成文法公布的开始。古代的刑法,实际就是军事法。后来法家变法,兵农合一,军事法也就引申为民法了。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春秋末年,六卿之间发生剧烈的斗争。结果赵氏、魏氏、韩氏三家打败了范氏、中行氏,后来三家又打败了智氏。从此三家分晋。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赵鞅执政,他命令在邯郸的赵午把卫国进贡的民户五百家迁送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他说:“归我卫贡五百家,吾舍(置)诸晋阳。”晋阳是赵鞅的私邑,赵午是赵鞅的支族,他不得不答应赵鞅的要求。但是赵午族中父兄们都说“不可”。因为邯郸赵午一族靠近卫国,所以卫国愿意以“卫贡”为名迁徙其民户五百家于邯郸。如果把“卫贡”迁往晋阳,距离卫国就很远了,所以父兄们说这是“绝卫之道”,表示反对。赵鞅听了,大为发怒,“召午而囚诸晋阳”,后来还杀掉了赵午。

赵午之子赵稷和涉宾(午家臣)于是据邯郸叛乱。荀寅(中行氏)、范吉射与赵午有亲戚关系,因而也参加赵稷的叛乱。赵鞅逃到晋阳。智氏、韩氏,魏氏劫持了晋侯攻伐范氏和中行氏。结果范氏、中行氏失败,他们逃到了朝歌。智、韩、魏三家召回在晋阳的赵鞅,在新绛(今山西侯马)结盟。智氏最为强横,他指名赵鞅的家臣董安于是这次叛乱的罪魁祸首,要赵鞅杀死他。赵鞅不肯。董安于说:“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定)矣。”说完以后,便自缢而死。从这次斗争看来,智、韩、魏要强于赵氏,赵氏不得已结了盟。这事发生在公元前497年。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这次叛乱拉开了六卿之间更激烈的斗争。在四家结盟后第二年,智、赵、魏、韩四家又围范氏,中行氏于卫朝歌。公元前493年,发生了铁丘之战(铁丘在卫境内)。这时,卫太子蒯聩流亡在晋,他助赵鞅去打范氏、中行氏,而郑助范氏。公元前492年,赵鞅围朝歌。前491年,赵鞅围邯郸。前490年,晋围柏。范氏、中行氏最后灭亡。这次斗争已不仅是晋国六卿间的斗争,且成为郑、卫、齐、鲜虞(中山)同晋之间的斗争。

赵鞅,亦称赵简子。他的儿子无恤继承其位,是为赵襄子。他由晋阳向代(今山西大同一带)发展。当时这里是白狄的残余部落的地方。后来赵又灭中山,已基本上奠定了赵在北方的领域。但这时智氏专晋国政,强于三家。前453年智瑶联合韩、魏与赵作战,包围了晋阳,引水灌城,危在旦夕。赵襄子暗中派人与韩、魏谈判。韩、魏感到赵氏被灭,对他们也不利,于是反戈夹击智氏,智氏大败。韩、魏、赵三家共同瓜分智氏的土地和人民,从此形成三家鼎立的局面。这时晋已名存实亡。公元前475年三家已各有纪年。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魏斯、韩虔、赵籍为诸侯。晋亡。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