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九

 趙氏孤兒館 2018-07-26

0726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

讲过了仇家世代与本家的上一代该轮到本文了。再强调一次,孤儿在写历史,不是历史小说,哪里错了,请大家不吝指正,打死他也不要紧,请不要让它死得不明不白。

二、赵盾  孤儿的祖父  被抓小辫子

一、身世

赵盾是赵衰的长子,名盾,谥号宣子,又称宣孟、赵孟。生年不详,他生于赵衰随重耳避难狄国时期,公元前六五五年至前六四四年之间;卒于公元前六○一年,精确点,约前603至前601年上半年。晋国中军将,执政。他本来是庶子,母亲是狄人,因为大妈赵姬退让,他才当上嫡子,继承赵衰的爵位。他有三个异母弟弟,年纪比他小二十岁左右。弟弟们长大后,自恃母仪非凡,是标准的纨袴弟子。赵同、赵括二人对大臣轻蔑无礼,也对当族长的赵盾不服。赵盾还有个堂兄弟赵穿,也是个浮华子弟,因为娶了晋襄公的女儿,气焰当然不小。有这些兄弟,赵氏的势力很庞大,名声却未必好。赵盾虽然贵为执政官,对这些兄弟却有苦难言,奈何不得。赵盾的儿子名赵朔,娶晋成公的女儿为妻。

二、成就

赵盾执政之初,一反他父亲谦逊无为,只在关键时刻说几句话的低调作风。他积极任事,制定各种规章,修正不合宜的法令,清理陈年讼案,追捕逃犯,整饬吏治,导正社会秩序,推行契约制度,提拔下层优秀人才。在所有法令与政策都公布后,他还命令太傅阳处父与太师贾佗在全国推动新政,务必使之成为常态。他从公元前六二一年至六○一年担任执政官中军将,在赵盾努力又一贯的经营下,晋国的内政还算上轨道。在外交方面他也尽力维持晋国的霸主地位,却效果不理想。与秦国的关系是他很大的败笔,更大的败笔是对晋灵公处置不当。就指挥作战能力而言,他也不及格,论人品,是忠臣贤臣。他执政时的国力,受到晋灵公与楚庄王的夹击,走下坡。

三、经历

(一)处父进言赵盾执政

赵衰去世的次年,公元前六二一年,赵盾就接掌执政官与大元帅之位,一任二十年至公元前六○一年去世为止。

公元前六二八年,晋文公八年,辛苦一生的晋文公去世了,他的儿子襄公继位。公元前六二二年,赵衰在中军佐职位上去世,同年去世的,还有另外三位将佐:中军将先且居、下军将栾枝、下军佐胥臣。因为老成凋谢,现役卿将只剩下新上军佐箕郑与新下军佐先都。第二年,晋国调整军队编制,由五军缩编为三军。晋襄公原来想让老臣士谷与梁益耳担任中军将、佐,箕郑与先都也要升到上军,六卿就只剩下权力最小的五把手与六把手未定了。前任中军将先且居的儿子,先克进言说:「狐、赵之勋,不可废也。」表面的意思是不该排除立了大功的狐氏与赵氏。潜台词是还有区区先氏。于是晋国在春季演习的时侯,对全体将士宣布新将、佐的名单。新将、佐的名单顺序为中军将狐射姑(狐偃的儿子,又名贾季),中军佐赵盾,其余的没记载。

有个名为阳处父的人,是由赵衰的推荐当上太傅,人事改组的时候他正好出使卫国。他回国后就向襄公建议:「应该由赵盾当元帅(中军将),因为赵盾的能力较强,对国家有利。」因为阳处父口才好,又是襄公的老师,他讲得有道理,襄公就在同年举行第二次春季演习,地点从夷(今地不详)改到董(今山西闻喜线东北),宣布元帅与副元帅人选互调。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两年以前,老臣在位的时候,绝对没有问题的,因为老臣之间有革命情感,赵衰又曾数度让贤,阳处父的进言,可以被当成公忠体国之言,不会被狐氏怀恨。不幸的很,现在台面上的人物都是贵二代,太子党。狐射姑是狐偃的儿子,晋文公的表弟,襄公的表叔,狐氏是晋公室的支脉之一,他还有个堂兄弟狐溱是狐毛的儿子,他们的上一辈是双卿大族枝繁叶茂,势力庞大。狐射姑认为元帅宝座还没有坐温就被撤换,太没有面子了,这是赵盾向他夺权,他不能忍受这种耻辱,他要准备报复。赵氏的上一代只有一位卿势力孤单,但是这一代就人口众多,身分高贵。赵盾有三个异母弟:同、括、齐,他们的母亲是文公之女,襄公的姐妹。子以母贵,他们即将成年,将会分到一部份权力。赵盾还有一个堂兄弟:赵穿,他娶了(稍后将娶)襄公的女儿。赵氏的势力比不上狐氏,但是潜力大。如果不加阻挡,赵氏的势力将会超越狐氏。

(二)继位问题三方角力

不久,襄公就死了。死前托孤,他要求赵盾扶持小太子即位,赵盾也答应了。依法该由太子夷皋继位,可是太子年纪太小,大约是该上小学的年纪。小太子即位后,赵盾可以由执政大臣晋升为摄政大臣,有更大又更长期的权力。对赵盾而言,这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是他父亲长期为善的回报。但是赵氏在晋国的势力将会太大,赵盾如果当摄政大臣,赵氏的势力将无人可以制衡。因此许多大臣都希望限制赵氏的权力。他们想到的理由是:「晋国经过长期的动乱,最近才争得中原盟主的位置,目前最需要的是稳定与发展。由小太子接位,会有霸权的空窗期,对晋国是不利的,应该抛弃太子,另立年纪已长的公子继位。」这个提议既不合嫡长子继承的制度,也不合赵氏的利益,却很切合多数政客的利益,以及晋国的国家利益。为了人和,为了国家,赵盾选择退让,他公而忘私的赞成这个提议。为了表示对这一提议的积极支持,他还主动提出建议人选,他说:「我建议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君主,我的理由有四点:一、他是好人,又已成年,替他办事大家可以放心。二、他凭能力在秦国干到亚卿,证明他很有能力。三、他与秦国关系良好,能做元首外交,稳定与大国的关系。(当时晋、楚两国争霸,秦国在晋国背后,秦晋关系的好坏很重要。搞好对秦国的关系,是晋国很重要的任务,公子雍确实是最佳人选。)四、他受到先君(先君是指去世的国君,晋文公与晋襄公都是先君,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位?)的喜爱。我们放弃先君的小儿子,选择一个先君喜爱的公子,也算是对得起先君了。」赵盾没有说的是:现在有四个候选人,三个大人:成熟的青壮年,能力得到公认的公子雍、留在狄国的狄人公子伯鯈与叔刘;一个理论上最多十五六岁出头,实际上更小的孩子,公子乐。该选谁还不明白吗?

文公的舅舅狐偃又名舅犯,也被韩非子列为「霸王之佐」的人才,狐偃与赵衰之间没有冲突,也能相互退让。至贵二代时,冲突就出现了,舅犯的儿子狐射姑,与赵盾成了政敌,在夺帅事件发生后,他与赵盾的矛盾更深了。他也想抢拥立的功劳,藉以扭转颓势。他提出另外一个人选:「不如立襄公的弟弟-公子乐,理由也有一个:她妈妈辰嬴受到两位先君的宠爱,立她的儿子,老百姓都能安心。」赵盾立即反驳道:「我反对他也有四大理由:一、他母亲出身卑贱【注一】,是后九号,儿子没有威严。二、他母亲伺候过两位先君,是淫乱的表现。三、他不受先君喜爱,才会被送到远而小的陈国。四、他与强国没有关系,不能带来外援。」赵盾与公子雍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公子雍当时在秦国当亚卿,是以客卿身份,凭自己的才能当上亚卿的,应该是个很合适的晋侯人选。在其他公卿的支持下,赵盾帕特使到秦国接人。

狐射姑还不死心,他也派人到陈国去接公子乐。赵盾得到消息,就派人在路途中把公子乐刺杀了。狐射姑失了筹码非常生气,要杀人出气,就以杀害亲近赵盾,害他失位的大臣,大傅阳处父为报复。赵盾是执政大臣,三军统帅,杀一个无职务,企图争夺君权,还被廷议否决的贵族,谁能异议?现任太傅被杀案,赵盾要追究,又有谁能阻挡?赵盾一上台就推行新政改善治安,治安单位的能力是可靠的,重大刑案的凶手很快就被抓到了。凶手(或主谋)名狐鞫居,是狐家的人。公元前六二五年,秦、晋彭衙之役(晋称报恩之役)时,晋襄公亲自督军迎敌,先且居为元帅,赵衰为副帅,晋襄公指挥车的车右就是狐鞫居。国君指挥车的车右大约相当于国君的侍卫长。狐家有这么高层人物主持刺杀重臣案件,狐射姑无法推卸责任,他逃亡至翟国,他祖父的母国。狐氏族人受到此案牵连,有人被法办,宗长贾季又逃亡在外,再加上赵盾把狐射姑的家属遣送到他投奔的狄国,狐氏在晋国彻底失势了。

【注一】

文公流亡回国时,最后过境的一站是秦国。为了秦、晋和好,秦穆公送了五位宗室女子给文公,包括二位穆公的女儿。其中之一已经嫁给晋惠公(文公的弟弟,公子夷吾)的太子圉,太子当时作为人质住在秦国。晋惠公病危时太子抛弃妻子,独自逃回晋国接任君位,称为怀公。他的弃妇,秦国公主被转嫁给文公,所以说,她伺候过两任国君。文公的妻妾很多,这位秦国公主原来的身份很高,只因是再嫁夫人,而且是文公侄儿的夫人,她的地位很尴尬。秦穆公当年也对重耳说:「这是我的爱女,很有才干,因为已经出嫁过,所以不敢要求你以礼娶她。只要你愿意收留她,任你怎么处置她都可以。」在晋文公的后宫中她排名不高。她的名字没人知道,她死后有两个称呼,当她是太子夫人时被称为怀嬴(晋怀公夫人),当她是文公夫人时被称为辰嬴。还有一位被称为文嬴的女子,也是秦穆公之女,是文公的正妻却没有子女。

晋文公十七岁流亡出国,当时他已有两个儿子,晋襄公与公子雍。这两个儿子大约生于他出亡的那一年(公元前六五六年),或前后一年以内。公元前六二一年,晋襄公去世时,公子雍已经三十五岁左右。辰嬴嫁给文公是在公元前六三七年的年尾,在争位时,公子乐最多最多十五六岁,尚未成年。

晋文公妻妾的排名如下
一号:文嬴,秦穆公之女,无儿女。
二号:偪姞,晋襄公之母。
三号:季隗,狄国公主,生伯鯈、叔刘。
四号:杜祁,公子雍之母。
另有排序不详的
      周宗室之女,晋成公之母。
      齐宗室之女。
      秦宗室之女二人。

九号:辰嬴,公子乐之毋,曾是晋怀公(太子圉)夫人

(三)眼泪奏功烈日无光

赵盾派去迎接公子雍的代表是下军将先蔑,晋文公时曾设三行,先蔑为左行将,荀林父为中行将。没有卿职的荀林父就对下军将先蔑说:「因为我们曾是三行的同僚,所以我以老战友的身份提醒你,国内有夫人及太子,你到国外去另迎新君,不会成功的。我劝你不要去,请个病假,派个手下替你去就好了。」先蔑没有听他的劝告而出使了。荀林父的话传到执政官赵盾耳中,赵盾因此知道荀林父对迎立新君有意见,也对复出政坛有渴望。

太子的母亲只想让自己的儿子夷皋继承君位,她可不管小娃娃当国君有什么风险。若是让别人坐上大位,废太子的安全也是没有保障的,她非拚不可。晋襄公夫人在上朝的时候,在朝廷上不停的哭泣,每天在散朝的时候,拉着太子的小手,对赵盾下跪叩头,不停的哭喊:「先君有什么过错?他的儿子又有什么罪过?为什么你要抛弃他的儿子?你对先君的承诺犹在耳际,怎能立刻变卦?」赵盾离开朝廷时,她又赶到赵盾的府前哭诉。赵盾抵挡不住她的泪水攻势,也怕公族与别的大臣借机生事,(因为他刚除掉政敌狐射姑及狐氏家族,局势还不稳定。)他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到荀林父的意见如大梦初醒,只好与众大夫商量,大家同意改变主意,奉太子继位,号灵公。公子雍在大批秦军的护送下,从秦国回来了,怎么办?快发兵阻止,秦军是赵盾自己请来的,他只好自己带兵去解决此事。出兵前上军佐之位还空着,他就让荀林父占了这个缺。赵盾三心两意换国君是第一个错误,带兵去阻止公子雍回国是第二个错误。他以为自己理屈,无法向公子雍及秦国交待,与对方见面后一定会不欢而散。既然会撕破脸,对方就是敌人,面对的是敌人,不如先下手偷袭。他又犯了第三个错误,攻击来宾,双方打了起来,没有准备的秦军打了败仗,公子雍空欢喜一场,秦穆公也气得要死。被派去迎接公子雍的两位晋国大夫,先蔑与士会也觉得被出卖了,两人不约而同的弃晋奔秦。

赵盾一时心软,不能对自己的选择坚持到底,让一个未经考核的小朋友当家,这位小朋友的心里会记得当年赵盾要抛弃他的仇恨。他妈妈大概也不会忘记赵盾害她当众出丑失态的仇恨。赵盾无端给自己找来隐忧,又得罪了要维持秦、晋之好的秦国。还损失了两位干才,其中之一,士会是战术高手。赵盾一上任,就显示他的性格不够坚强,领导力有问题。换个角度,他挺过难关,渡过重重考验,还是个称职人选。

(四)铁腕办案除恶务尽

公元前六二一年,赵盾荣任元帅之年,晋襄公原来想让老臣士谷与梁益耳担任中军将、佐,箕郑与先都也要升迁新职。前任中军将,先且居的儿子先克,提醒襄公:「不要忘了狐、赵二氏的功勋。」襄公才想起狐射姑与赵盾被遗漏了,他从新考虑之后,决定要启用后起之秀,这两人才递补成为中军将、佐。先克一句话向狐、赵二氏示好,却得罪了士谷、梁益耳、箕郑、先都等人。第二年,狐射姑因为杀害阳处父而逃亡,中军佐出缺。赵盾提拔先克任中军佐当作回报。箕郑等人看到仇人爬到自己头上,都气坏了,他们要报仇。他们等到了机会,先克霸占大夫蒯得的田地,蒯得要报仇却无力,有人帮蒯得刺杀了中军佐先克。赵盾当然不能让重大刑案的凶手逍遥法外。严密追查的结果,果然查到幕后集团。赵盾杀了涉案的三卿二大夫,荀林父没有涉案,从四把手升为二把手。现代有人质疑,赵盾有没有籍势藉端,扩大打击面,制造冤狱?笔者选择相信赵盾的清白。

(五)三度遇刺饿人救命

公元前六一三年,晋灵公八年六月,赵盾以霸主的身分与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的诸侯,同盟于新城。次年十一月换晋灵公主持扈之盟,表示他在这段时间内亲政了。他的第一个国际维和任务是鲁国控告齐国侵略,那就在扈地会盟,然后共同讨伐齐国。齐国听到消息,就给霸主送上厚礼,晋灵公收到贿赂,就宣布任务取消,散会。

前六一一年十一月,宋国的无道之君宋昭公被手下杀了,推出新君宋文公。赵盾向晋灵公报告要派兵伐宋,在上课讲解之后,灵公准许派兵伐宋。荀林父率领诸侯联军伐宋,晋灵公接受宋国的贿赂,下令晋军接受宋国的求和。晋军撤退。赵盾要执行盟主任务,灵公却藉势藉端收贿,此时已有君臣不合的迹象。灵公的性情日渐暴虐又奢侈,他增税凑钱修宫殿,从高楼上用弹弓射下面的人,他喜欢看人中弹后的痛苦、慌张及躲避弹珠时的样子。赵盾及士会(因赵盾处理公子雍事件不当,而出走到秦国的大臣,河曲之役以后,赵盾发现士会有很高的战术能力,就把他从秦国请回来。)时常谏止,灵公总是不听,他们对小顽童没有办法。前六0七年的某日,灵公吃的熊掌没有炖烂,他竟然叫人把负责的厨师杀死后分尸,再叫宫女把尸体放在畚箕里抬出去。或许他有虐待狂,想要看看宫女抬尸块时的怪模样,宫女们受命抬尸块经过大殿旁边。一个不巧,赵盾与士会看到了一只人手,他们查问宫女后,他们又再进谏,灵公还是不肯真心认错。灵公由小顽童变成小暴君了,他不怕赵盾进谏,只怕赵盾要像当年一样另立别人当晋君。赵盾会不会动手更换国君?他不知道。恐惧感使他要先下手为强,若是除掉赵盾,他还可以收回更多权力,这个红利也是很诱人的,他要赌一把。

他派鉏麑去行刺赵盾。鉏麑溜到赵府前院中,躲在暗处观察施工环境。天还没有亮,内门大开,赵盾已穿好朝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就坐着打个盹。刺客还看到口碑很好的目标这么敬业,房内的设施简单又朴素。刺客被感动了,他悄悄退出赵府,对友人说:「很早就准备上朝是敬业的表现,他真是国家栋梁。杀死忠臣与违背君主都是死罪,我不能助纣为虐。」他把脑袋对准一棵大槐树,猛撞上去,他解脱了。

行刺失败,灵公就安排公开扑杀,他请赵盾在宴会厅里喝酒。大概赵盾的武功也很高强,灵公命令武士们埋伏在宴会厅的后面,要等赵盾喝醉后再杀他。赵盾还不知道灵公要杀他,只带一个随身保镳就来赴宴了。赵盾的保镳名为提弥明,他察觉到大厅里气氛很不寻常。酒过三巡之后,他向赵盾报告:「君主赐宴,喝过三杯就该告辞了,否则就是失礼。」说着他就把赵盾从坐席上拉起,赵盾也会意,就向灵公告辞。这时灵公的武士还没有到预定出场时间,还没有准备好,灵公就叫人放出猛犬去攻击赵盾。提弥明立即肉搏敖犬,还把敖犬杀了。赵盾看完人狗大战,还以为好戏结束了,就很有风度的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能怎么样呢?」这时武士们冲出来要杀他,他才知道刚才的猛犬是小菜,正餐现在才开始呢。武士们追逐赵盾,他赶快拔出宝剑不,应该是跟着提弥明抢了殿内武士的长兵器与提弥明两人且战且退,和武士们打了一阵子,拚死护主的勇士终于倒下了。没有保镳保护的赵盾也浑身是伤,眼看要活不成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武士群中突然有一人倒戈,从背后偷袭。把他的同僚们杀了,护送赵盾脱离险境。

 在这天之前,赵盾常到首山(陕西大荔)打猎,有一次在打猎时,见到有一个人卧倒在桑树之下,他上前查看,知道这个人是饿昏了,就给他一点饮食。这个人虽然饿得很,却没有马上进食,他把有限的食物分成两份,自己只吃一半,赵盾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他说:「我离家学当公务员三年,现在要回家,却不知母亲还在不在?我原本两手空空,现在侥幸有贵人赠送的好食物,请准我带回去敬奉母亲。」赵盾听了很感动,就叫随从先给他一份饱食,再给他打包一份丰富的外带,也没有问他姓名就分别了。

这个人叫灵辄,他后来又担任晋灵公的武士,他一直没有向赵盾道谢,赵盾也忘了他。他奉命在宴会厅后面待命,他知道有阴谋,再知道要谋害的对象是他的恩人、好人兼国之支柱,他觉得是他回馈的时间了。他在关键时刻立于关键位置,突然发难杀了同僚,救了赵盾, 两个人都逃出来了。赵盾还没有认出救他的人是谁,拜谢之后才请问芳名与府上何处?这人像电影中的侠士一样,没有留下姓名,他只说:「我是桑树下的饿人。」然后潇洒的走向原野。

(六)董狐书史赵盾弒君

被国君谋杀未遂之后,赵盾可以反攻回去,把小暴君杀掉,或清君侧,把他孤立后再虚位化。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逃亡,他还没有越过边境,首都传来消息,赵穿杀了灵公,他只好回头去处理善后。

灵公以为赵盾逃走了,他可以高枕无忧了,就放心的到桃园游玩。他的姊夫赵穿找上门来,以暴易暴,把小暴君杀了。因为灵公一上任就加税,给自己盖豪宅,人民都不喜欢他,而赵盾的人缘却很好,赵穿为了赵盾杀灵公,在国内并没有引起事故。处理善后时,赵盾再次显示他软弱而欠成熟的一面,他没有像罢黜狐射姑一样,叫赵穿下台。他还交付赵穿一个将功赎罪的任务:到周国去迎接新国君-襄公的弟弟,文公的幼子黑臀,把他带回来立为晋君,号为成公。

晋国史官董狐在竹简上写下:「赵盾弒其君。」他把记录拿给大臣们看,赵盾对董狐抗议:「弒君的是(灵公的姐夫)赵穿,不是我。」董狐说:「你是正卿,虽然你没有直接杀人,也不在现场,但是你没有出境,你依然是执政者,你回京后又不抓贼,所以你就是主犯。」赵盾抗议无效,还被自命为法官的太史训了一顿,他大度的认了。后来孔子发表评论说:「董狐真是个好史官啊,记事毫不隐瞒。赵盾也是好大臣,他宁可承受恶名,也要守法。可惜啊,他要是避到国界以外,就能免除这些指控了。」因为孔子的最后一句话,有教唆犯罪,逃避刑责之嫌,所以有人说:「这段话不是孔子说的,孔夫子不会发表这样评论。」

(七)成公无成公族公行

成公没有什么成就,却做了一项重大的错误决定。他上任不久就规定,公卿的嫡子可以有「公族」头衔,还可分配到公田。公卿嫡裔的非嫡子们都可以担任「余子」,庶子们也可以担任「公行」之官。以赵盾为例,在旧制度下他的嫡子可以在他死后接替他的大夫之职。在新制度之下。他在世时,他的嫡子就可以进入「公族」,大老婆生的其他儿子可以进入「余子」,小老婆生的儿子们也可以进入「公行」。晋国一下子多了三个「人才库」,任官要先从这些「人才库」中挑选,真正的人才很难进入政府。官位被这些世家子弟包了,晋国的世卿坐大,就是从成公的世卿公族开始。

赵盾没有阻止成公的荒唐立法,他自己的勤政爱民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如果要替赵盾讲话,可以这么说:「成公意外坐上君位,他对扶立有功的大臣们非常感激。或许他害怕有弒君实力的大臣对他不利,所以他要先送大礼向世卿交心,恢复晋国原有的公族制度,再吃到饱,把晋君家族的权利下放给公卿。这是一个大家有奖的分赃之礼。靠父荫爬上高位的赵盾也无力阻挡。」人才库法实施后,他立即报告成公,请求变更登记,把自己的赵氏族长位置让给赵括,赵括当公族大夫,他的嫡子赵朔则以「公行」身份当「旄车之族」的小官。

在军事及外交上,赵盾的表现就差多了

(八)外交失利秦晋失好

1. 令狐之战 公元前六二二年,晋襄公去世,赵盾派人到秦国迎接公子雍,秦国派兵护送公子雍返晋。赵盾迫于国内压力改变立场,拒绝公子雍入京,还偷袭护送的秦军,晋军虽然在战场上胜利,在战略与政治上则大败。

2. 少梁、北征之战 公元前六一七年,晋灵公四年,春季时晋国伐秦,攻取少梁(今陕西韩城县南)。夏季时,奏国反攻,占领北征(今陕西澄城)。这是相互示威的小动作。

3. 河曲之战 公元前六一五年,晋灵公六年,秦伐晋,秦康公亲自领军。晋国的三军都出动了,主将是赵盾,六卿全员到齐。秦军攻占了羁马(今山西永济县南)后,双方在河曲(今山西永济县南)列阵。晋军的上军佐臾骈献计:「秦军不能持久,建议我们挖深沟,筑坚垒,固守阵地,等他们要退军时再出击。」这个战术被实行,晋军忙着搞防御工事。

秦军急于决战,穆公就问士会(因公子雍事件,从晋国投奔秦国的大夫。):士会说:「他们要等我们疲累。赵盾刚提拔一个手下叫臾骈的,这个战术一定是他的主意。赵盾有个同宗兄弟叫赵穿,是晋君的姐夫,他年轻又不懂军事,却恃宠而狂妄,自以为神勇,他还对臾骈升任上军佐不满意。如果派轻装的快速部队,去突击上军的营地,就能引出晋军。」赵穿没有战术修养,他不懂臾骈的战术,却要越权评论众卿之事。

秦军按照士会的计谋,派轻装劲卒突击晋军的上军,打了就跑。其他的晋军都遵令不追击敌军,只有赵穿要追敌,却没有准备,而来不及追敌。回来后他大声怒骂:「穿上军装,带了粮秣,就是要与敌人作战,敌人来了,却不打,还等什么?」属下说:「要等合适的时机。赵穿说:「我不管谋略,我要独自进军。」他就率领自己的部下离营向前。赵盾接到赵穿出击的报告,大吃一惊,他说:「秦军捉到赵穿,就等于俘虏一位卿,他们可以大胜而回,我们要如何向国内交待?立即全体出击。」晋军紧急出动,支持赵穿。

秦国的战术是诱使赵穿孤军出击,再带出晋国大军,他们成功的把赵穿骗出来了,晋国大军也立即出动,他们的战术成功了一半。但是赵盾的反应快,立即全军追上来,赵穿的孤军被当作诱饵,并没有大败。赵盾与敌人接触后还是不肯立即决战,救回赵穿后,晋军就鸣金收兵了。秦军无计可施,只好准备撤退。当晚秦军派使者到晋营说:「两军今天打的不够痛快,我们明天决战罢。」使者走了以后,臾骈说:「使者的眼光闪烁不定,而言词强作镇定,显示他怕我们,他们今夜会逃走。我们到河边去拦截他们,一定能大胜而回。」晋军似乎要打胜仗了,又出现两个捣蛋鬼。好战份子赵穿的部队最先接敌,被大军耍弄,伤兵很多。赵穿似乎对伤兵们感到抱歉,他改变主意不想打了。他与下军佐胥甲站在营门口大喊:「死伤的兄弟都还没有安置好,就要离他们而去,太残忍了。与人约了决战日期,却要提前去偷袭,这不是勇士的行径。」被两人一闹,赵盾没有坚持要夜袭,晋军的夜袭计划被两个傻蛋搞掉了。秦军在当晚撤退回国,赵盾错失一次得胜的机会,这可能是他执政期间,唯一可以大胜大国的机会。没有战果的秦军回程中又攻击晋国的瑕(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西南)地,以找回面子。两个闹事的傻蛋并没有立即受到处分,胥甲在数年后被追究抗命责任,流亡到卫国,赵穿的处分大概是没有升上他想要的卿位,而与另一位君主的女婿,公婿池一起被派到郑国当几年的人质。

4. 赵穿侵崇之役 河曲之役后,秦国自认实力不足以报仇,就休兵数年。晋国是中原霸主,主要敌人是楚国,面对强楚时,还要担心背后的秦国会不会捣蛋,是很痛苦的事。所以晋国一直想要与秦国和解,却又自恃霸主身份,不肯给秦国平等地位,和解也就没有进展。公元前六○八年,赵穿对赵盾提出一个馊主意:「进攻秦国的属国崇国,秦国一定会出兵救崇,这时我们再抛出橄榄枝,与秦国谈和解。」这个先挑衅再求和的主意,竟然得到执政同意。赵穿率领晋军,攻打崇国,出乎晋国意料的,秦国救崇,却拒绝与晋谈判。才维持没有多久的秦晋和平又破坏了。

5. 秦围焦之役 公元前六○七年,秦国攻晋包围焦(今河南陕县南),以报复去年,侵崇之役。

6. 晋、狄伐秦之役 晋国无力独自伐秦,又不肯平等和解,只好耐心地等待报复时机。公元前六○一年,机会来了,白狄与晋国和解,晋国与白狄共同攻秦。这一次,后世的学者斥责晋国犯下勾引外族,攻打华夏同胞的大错。身在华狄共居区域的晋国人,并没有这种严密的华狄之别的关念。重耳、赵衰、赵盾都没有。这一年,赵盾去世,郄缺接任中军将,联狄克秦不是赵盾主持的,但是,可以看做是他对秦政策的延续。在赵盾手里「秦晋之好」变成了「秦晋之恶」,他一直没有改善与秦国的关系。

(九)军事失利遇楚无功

晋国与楚国争霸主之名,两个超级大国都知战败的后果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都亟力避免决战,因此在对峙期间小战十余次,大战只有三次。在赵盾执政期间,没有大战,只有小战三次,战绩则是迟到、失败与开溜。楚国在公元前六三二年,城濮之役失利后,休兵了好几年。公元前六二四年,晋、楚的势力对比已有变化,楚国包围了江国,晋国派兵救江国,楚国就退兵。第二年晋国伐秦,楚国乘机灭江,晋国没有反应。楚国要回来争雄了。

1. 狼渊之役 公元前六一八年,楚国认为晋君年少,国内有变乱,大臣无力照顾诸侯,就侵略郑国,在狼渊俘虏郑公子坚、公子尨及乐耳。郑在救兵不至的情况下,向楚国投降,成为楚的附庸国。赵盾以盟主之尊召集宋、卫、许等国组成联军救郑。等到中原联军到达战场时,楚军已经凯旋归国了。联军看不到敌人,就解散退兵了。

这一年是晋灵公三年,赵盾任命的副元帅先克在年初时被刺客杀死。这不只是刺杀高官的重大刑案,赵盾认为是挑战自己执政权力的政变前兆,他办了五个涉案大臣,国内弥漫肃杀的气氛。楚国认为有机可乘,就侵略郑国,赵盾反应慢,情有可原。

2. 北林之役 公元前六○八年,楚国侵略陈国。赵盾率领晋、宋、陈、卫、曹等国联军救陈国。联军不敢对面对楚国锋芒,就攻击楚国的属国郑国,希望楚国来救郑,这样陈国就解围了。楚军果然去救郑,两军在北林(今河南新郑东)相遇打了一仗,楚军俘虏了晋国大夫解扬。赵盾说:「陈国之围已解,目的已达成,可以回去了。」联军撤兵,楚军打了胜仗,又俘虏了敌将,也满意的撤兵了。

3. 侵郑之役 公元前六○七年,郑国接受楚国的命令进攻宋国,在大棘(今河南拓城县西北)打败宋军,宋国的主将华元被俘虏。赵盾率领国际联军要救盟友宋国,郑与宋的战争已经结束,联军就要攻击郑国,以为报复。楚国派豪门出身的令尹斗椒救郑,他在郑国等候慢郎中赵盾。赵盾不敢战,就说:「斗椒宗族在楚国横行霸道,大概就要灭亡了,我再送他一点骄傲的本钱,帮他早点灭亡。」找个借口,赵盾溜了。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是整个春秋时期国力最强,能力最强的君主。他上台的时候,公元前六一三年楚庄王元年,楚国也有世族专权的问题。他装昏装庸的观察数年以后,开始抓权进行改革,楚国被彻底的改造,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外交及领军能力不强的赵盾碰到最强的楚庄王,吃亏是必然的,能避免直接冲突,不引起重大损失,则是他并不胡涂的证明。

侵郑之役的楚军主将,令尹斗椒,是楚国最大豪门若敖氏的族长,他凶横霸道,连雄才大略的楚庄王都对之忌惮,而不敢冒然将他法办。赵盾在表面上是徒劳大军,不战而退,丢脸透了。事后证明,他的判断力很正确,公元前六○五年,斗椒叛乱,与楚王大战,失败被杀,若敖氏被灭族。赵盾不与斗椒作战,而让楚国人自相残杀,他取得另一种胜利。

四、壮士暮年生前身后

前六0四年冬楚庄王率军伐郑,晋国派荀林父领军救郑,不敢面对楚国,就去攻打最近投靠楚国的陈国。八成是吃了亏,丢了人面。前六0三年春季时,赵盾又领军攻打陈国,教训了陈国算是讨回了面子。这是赵盾最后一次被历史记载。同年秋季,赤狄伐晋,包围了怀与邢丘,晋成公说:打回去。荀林父说:让他们凯归一次,让他们忘了我是谁,下一次收拾他们时就容易多了。这次,他说了算。前六0一年秋季,郄缺执政时把疾病缠身的下军佐胥克          

解职,以赵朔,赵盾的儿子接替。这时可以确定赵盾已经死了好一会了,这个空窗期有两年半,为了省事,都把他的死期订为前六0一年。死前他做了三个重要的安排:
(一)任命三把手郄缺接任一把手,二把手荀林父留任原位不动,四把手先谷升三把手,四把手空出来了,有四个可能的候选人:老迈的下军将栾盾、赵氏族长赵括、赵盾的儿子赵朔、长久屈居下位的贤臣士会。

(二)任命士会担任四把手
(三)宣布赵氏为弒君案负责,赵括与赵朔都不担任卿职。

第一项安排给他找了个大仇家荀林父,第二项的当事人把它当成迟来的正义,既无恩惠也无感激。不怪士会无情,只怪他自己胡涂,为了遵守诺言,升先谷先于士会。(前618年,平定三卿二大夫之乱后,在任命臾骈为上军佐时,他一定有说类似这样的话:忠臣、功臣不能忘记,这个位子是替先轸、且居的家人保留的,他家有合适人选时,一定会还给他的,臾骈只是暂时代理。)第三项没有见诸史书,却必然存在,而成为被抓到的小辫子,复仇的起点,害他的儿子郁郁以终。

      五、评论

(一)狐赵之争

赵盾一上台就碰到贾季争权,就这段历史而言,赵盾的表现要比贾季好很多。阳处父的建议确实有道理,不能因为他与赵氏有点关系,就认定他是赵氏爪牙。贾季的能力确实比不上赵盾。在灵公继位问题上,赵盾愿意牺牲自己的权力,以争取人和及国家利益,他的选择没有错。向穆姬低头改立幼子,再偷袭秦军,就是连串错误。贾季忙于政争,要另推不适当的继位人选就是不对。在执政大臣反对的情况下,硬要派人去接公子乐又是一错,派族人去刺杀阳处父是第三错。然而,事败后他选择逃亡而不选择作乱,逃亡后不再生事,也是难得的气度。总而言之,阳处父推荐赵盾是正确的,赵盾的表现也比狐射姑高明。

吕思勉的先秦史说:「先蔑、随会亡奔秦。晋是时内外粗安,安用废嫡立庶?且穆嬴秦女,公子乐母辰嬴,即始归子圉,继归文公者,亦秦女也。欲接秦援,安用立公子雍?盾之以私废立,亦可见矣。晋自此与秦连兵。」关于这一段,沈长云的赵国史稿说:「当时,襄公之子夷皋年幼,晋国舆论希望能立一位年长的新君,以对付严峻的列国争霸的形势。赵盾既已主政,遂应顺国内舆论,提出拥立文公之子,襄公长弟,时在秦国的公子雍的主张,说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是新君的合适人选。」然而射姑却出于对赵氏拥立新君而握有更大权柄的担心,提出拥立文公另一庶子,时在陈国的公子乐为君。」

(二)杀政敌?杀罪犯?

赵盾重视治安,有大案,他一定办到底,阳处父、先克被刺案,他都严办到底。也有人从春秋无义战,乱世多奸雄的角度,说赵盾喜欢罗织罪名清除政敌。这种说法似乎创作的成份多些。换句话说,政敌犯错时,他很会把握机会。

赵盾靠父荫当了二十年的执政官与统帅,他的表现非常两极化,在内政与为人方面,是非常杰出,能算是好大臣,大忠臣,缺点就是对皇亲国戚不了手,偏偏这些人姓赵的不少,让他难以交待。对赵同、赵括、赵穿的姑息,与遇到困难时,常举棋不定或者朝令夕改,实在不像「夏日之日」。毕竟他不是国君,对付皇亲国戚、兄弟族人与世袭公卿的能力有限。

在外交、军事方面,他无勇、无谋,很糟糕。他执政后期碰到楚国最强的楚庄王,他丢面子不丢里子,没有让楚国占到太多便宜,不算失职。

(三)赵盾有没有杀灵公?

赵穿既无才能也没有眼光,他能在政坛上混,是因叔父赵衰的关系,让他娶到襄公的女儿,灵公的姐姐。赵穿与灵公的关系是姐夫与舅子,舅子的男方亲友都在国外,姊夫是他最亲近的男亲人。赵穿与赵盾的关系是堂兄弟,关系很密切。平时双方都是靠山,当两座靠山起冲突时,他该怎么办?为了自己及家人,偏向灵公较有利。为了赵氏家族,又得支持赵盾。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做和事佬,来调解一下嘛。当赵盾出走时,他把赵盾请回来,大家盟誓后和平相处,不是很好吗?

弒君是最严重的罪名,如果国君不是引起全国公愤的暴君,只有企图夺权的野心家才会谋画弒君夺权。赵穿有弒君夺权的计划吗?没有!如果他杀了灵公,赵盾会升他为卿,以作奖赏吗?不会。新君主会替弒君的大臣升官吗?为了礼法与避嫌,没有新君主会这么做的。就凭赵穿在河曲之战,与侵崇之役的拙劣表现,赵穿绝对不是赵盾的帮手,而是负担,赵盾是不会把他当作心腹的。如果赵盾的心眼坏一点,他可以先放任赵穿杀灵公,再治赵穿弒君之罪,一举而除掉两个祸害,又免掉骂名,不是很好吗?赵穿为什么不预防被利用后再被杀害的危险?赵盾重情义,值得信赖呀。赵穿为什么要杀灵公?灵公才二十岁左右,如果有儿子也是奶娃一个,如果另立新君,他就要从姐夫变成外人,亲属关系会更疏远。杀灵公立奶娃为君,自己代赵盾为执政可以吗?他并非六卿,在政府里没有势力,这条路也不通。如果他当时保护灵公,任由赵赵盾出境,他就是灵公的死党,可以升为六卿之一,六卿中的其他人也都可以升迁,一家烤肉万家香,他为什么不干?唯一的理由就是:灵公太坏,而赵盾太好了。他不能让坏蛋摧毁自己的国家,而让良臣为别国所用。这个傻小子也想做一件好事,可惜他没有把事情做好。

执政官出走,诸侯就应该指定继任者或代理者,按常理,副执政荀林父是第一优先人选,史书说赵盾在弒君案发后回京复职,表示没有继任或代理人出现。这现象显示有两种可能,一是荀林父没有奉召,这表示林父害怕赵盾会突然回朝,他在等赵盾出境或回朝的确定消息。林父拖延奉召,灵公也不在意,他要拉高姿态。另一种可能是灵公(学过现代管理学,)知道林父已经升到他不能胜任的位子,不该再升他了。再下来的上军将郄缺与赵盾好得很,上军佐?如果还是臾骈,那是赵盾提拔的家臣,如果是先谷,也是赵盾认可的棋子,都不行,该另外找人,这是需要时间的事,而他没想到意外来得太快,他没有时间。

刺客鉏麑与赵盾素无瓜葛,他愿意为赵盾牺牲;只有一饭之恩的武士灵辄肯为赵盾而背叛主人;孔子也说赵盾是良大夫,可见赵盾的形象很好。如果他平时与赵穿勾结,他是无法得到好评与尊敬的。他不需要耍阴谋,叫人去杀灵公。即使他有杀灵公的阴谋,他也会记取狐射姑令狐鞫居剌杀阳处父,以致全族失势,全家流亡的教训,他绝对不会笨到找亲人去执行弒君任务。没有惩治凶手是他的失职,是该受抨击的事,说「赵盾弒其君」他也只能概括承受,但是把它上纲到赵盾主谋弒君,就太过分了。

李尚师的晋国通史说:「晋侯灵公被杀事件<左传>构思了一系列咎由自取的情节,为赵盾开脱罪责,但当时晋国太史董狐即已看透了其中的情形,直书道:赵盾弒其君。、、、、

(四)古人评论

孔子说:「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

韩厥说:「成季(赵衰)之勋,宣孟(赵盾)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

智罃说:「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

「忠」「良」两字,赵盾是当之无愧的。

清朝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把赵盾列为「贼臣」,其定义是有弒君纪录者一概入列,不问其余。

(五)今人评论

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解释韩阙与智罃的评论时说:「可见当时晋人皆以忠称许赵盾。」

   黑赵盾的更多改天再大话一场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