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印象

 收敛从容 2011-11-04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由于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有鉴于此,好的要吸收,不好的要注意。

    春秋印象之一,春秋五霸。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历13代传至齐僖公,生三子,分别是齐襄公,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齐襄公与妹叫文姜有染,后文姜嫁于鲁桓公生子鲁庄公,一年鲁桓公带文姜去齐国,兄妹旧情复燃被知,齐襄公用彭生害死鲁桓公后杀彭生抵罪。齐襄公执政无常对大臣不讲信用于执政11年后被其叔家子公孙无知联合内外杀死,公孙无知继位不久又被人杀死。 前685年,公子小白被鲍叔牙护送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公子纠是鲁国外甥受支持回国执政没有实现,齐鲁之战,鲁败。时管仲辅佐公子纠,战争中曾射伤齐桓公。公子纠死于鲁国,管仲被鲍叔牙举荐从鲁国回国拜相。管仲改革,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存邢救卫,遏楚尊王,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霸主会盟的制度.齐桓公中才之人,依靠管仲终成霸业,桓公41年,管仲死,齐霸业急转直下,公子争权,桓公饿死。管仲执政善于把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有利的因素,同时他深谙宰相之道,是非表现的不太分明,人的品质不一样,大多是中间人,政治家要善于同大多人打交道,赏罚之际包容才不会形成党争。

    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 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邱,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葵丘之会之前宋襄公之父宋桓公死,宋襄公以宋子的身份参加了盟会,其庶兄公子鱼让贤于宋襄公,宋襄公即位。齐桓公欲立齐孝公,齐孝公乃郑姬所生,齐桓公嘱宋襄公以后事。宋襄公以拥立齐孝公、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处事失当,反而见辱于楚。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672年晋献公骊姬之乱,晋献公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世子申生自杀,重耳,夷吾出逃。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流离时间长,心中沟壑纵横,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然天资刻薄,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杀王子代,立周襄王,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温大会诸侯,成为霸主。后连秦伐,烛之武退秦师未果。孔子评价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前628年晋文公死,晋楚殽之战,秦败。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

     秦国僻处西陲,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肃张家川)周围的一个嬴姓部落,周初为附庸小国,春秋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并承周平王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后定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国小民弱,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与其他强国相比,显得很不起眼。 自秦襄公正式立国后,经文、宪、武、德、宣诸公,秦的疆土不断东移,到了秦穆公时,国势才逐渐强大起来。 占有大半个关中。 秦国要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其东邻晋国。晋献公晚年,发生骊姬之乱,世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出逃。穆公九年(前651年)晋献公死,骊姬子奚齐继位,旋即被其臣里克杀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为晋惠公。夷吾事先答应将河西八城割给秦作为谢礼,但继位后却毁约。晋臣丕豹逃到秦国,受到穆公重用。十二年(前648年)晋国旱灾,秦穆公运了大量粟米给晋。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乘机出兵,於次年攻秦。双方在韩原大战,秦军最终生俘晋惠公。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后,将其放回。晋惠公送太子圉到秦国为质子,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二十三年(前637年),晋惠公死,公子圉逃回国继位,为晋怀公,继续迫害逃亡的公子重耳。秦穆公于是将重耳从楚国迎来,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将女儿文嬴及四位宗女嫁其为妻,然后於次年送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杀死子圉,在秦的参与下,尊王攘夷,败楚城濮,成为霸主。三十年(前630年),秦又出兵帮助晋文公围郑。郑老臣烛之武夜里从围城中用绳子吊着逃出,见秦穆公说:“郑国灭亡,於秦不利。晋国的力量增强,相当于秦国的势力减弱,况且晋人这次开拓了东边的领土,下次就会向西边的秦国用兵。大君何必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共帮助晋国呢?”秦穆公于是与郑结盟,留杞子、逢孙、杨孙戍守,罢兵而还。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后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两次被晋军大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 穆公三十二年(前624年初,晋联合宋、鲁、陈、 卫、郑等攻打楚之与国沈(今安徽沈丘东南),沈溃。四月,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拒不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转而向西方发展,收贤人由余,随霸西戎,开地千里。穆公执政求贤若渴,受伯乐,九方皋启示,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大夫”。 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及其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秦穆公拜蹇叔为右相,拜百里奚为左相。 没多久,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也投奔到秦国来,被秦穆公信任且拜为将军,“尤用孟明”传为佳话,但穆公百年后用人殉葬也是不得人心的。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帝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当成王时,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子爵),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楚国趁势而起。至东周初年,熊通讨爵于周桓王,桓王不允。熊通僭越自称王,史称楚武王。 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以若敖氏主政;蒍氏、屈氏为辅,横扫江汉诸姬,扩地千里,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楚成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归心。成王北上受挫,与诸侯盟于昭陵。桓公死后,齐国骤衰,宋襄公图霸,楚成王大败宋师于泓水。楚国一时横行中原。前632年,晋文公率晋军救援宋国,与楚国对垒,子玉轻敌,为先轸大败于城濮之战,晋文公践土会盟,称霸中原。楚成王老骥伏枥,其志已不在诸侯。前628年,太子商臣畏己被废,弑成王而立,是为楚穆王。穆王不服晋国长期称霸,又畏其声威,韬光养晦,积极扩张以壮大楚国。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晋襄公相继卒,晋又争立新君,秦、晋交战不断,第二年,晋赵盾与齐、宋、卫、陈、郑、许、曹之君会盟于扈(郑地,今河南原阳西),开始由大夫主盟诸侯。赵盾执政,一家独大,晋国军政号令皆出于赵盾,其权势声威宛如晋侯。楚穆王虽然在江淮、汉阳横行无忌,但推进至中原,则受到赵盾的强势压制。虽有时夺取了部分盟国,却又很快得而复失。面对赵盾如日中天的诸侯联盟,楚穆王在位12年间的苦心经营都无法突破赵盾设置的郑、宋防线。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十二年),穆王卒。子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继承王位,楚国内部亦正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之中,这不单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早在前615年,楚国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发生动荡,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继任令尹,屈从于若敖氏家族的属国舒国及其附庸宗、巢等国背叛楚国,于是成嘉率军讨伐舒国,俘虏了舒、宗两国国君,并且包围了巢国。公元前613年,成嘉、潘崇决心彻底消灭叛乱势力,率军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与斗克(字子仪)镇守国都。 斗克曾为秦军所俘。后肴之战中秦军惨败给于晋,急于联楚抗晋,才将斗克等人释放回国。斗克回国后一直郁郁不得志,而公子燮欲替成大心为令尹却败给了成嘉,二人臭味相投,很快有了谋反之心。公元前613年秋天,公子燮、斗克趁令尹子孔出兵征战,宣布郢都戒严,又人行刺成嘉,阴谋失败。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师围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斗克人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挟持庄王,另立政府。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斗克只是若敖氏旁支,竟也足以拥兵自重,挟持庄王。如果换成是整个若敖氏家族一起行动,此时的楚庄王则完全没有抵抗之力。整日打猎喝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楚庄王听取了伍举、苏从等人的建议,决定远离酒色,亲自处理朝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观兵周疆、问鼎轻重。平定子越政变,子越子苗贲皇逃晋,若敖氏从此衰败。子越的强悍成为若敖氏家族灭亡的导火索,赵宣子之权威、郤成子之多谋,晋国国家机器在此二人的努力下,尚能够压制楚国的强势北上,令楚庄王称霸中原的野心一次次受挫。经过楚庄王一轮又一轮的攻势,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盟似乎依旧是固若金汤,将楚军主力用于剿灭舒氏(舒氏为偃姓),并与崛起当中的吴国与越国结盟,兵不卸甲,又调兵攻打陈国。陈灵公目睹着晋国诸卿刚刚经历人事换动,很干脆的倒向楚国。 前600年9月,晋成公再度与宋文公、卫成公、郑襄公、曹文公会盟于扈,稳固同盟,声讨企图反叛霸主的诸侯,并命亲信将领荀林父率领军队南下进攻陈国,惩罚陈国的朝晋幕楚。不料,晋成公在争霸关键时刻亦撒手人寰,荀林父南征之举只能作罢,悻悻而归。 这两年,正卿赵盾与国君晋成公的相继去世,使得晋国政局极度不稳。楚庄王整理后方,再度北上,目标直指郑国。郑襄公求救于晋国,正卿郤缺戴孝出征,与郑军会师,迎接楚庄王的到来。楚庄王力图将郑国夺回,不想晋国方面态度如此强硬,晋、郑联军与楚军在柳棼大战一场,楚军战败。再战又败,后楚庄王任用孙叔敖,整顿内政,悉心改革,以图东山再起之时。前598年年末晋国再度山崩地裂,中军元帅郤缺去世。政治嗅觉极为敏锐的楚庄王察觉到晋国诸卿权利即将面临新一轮重组。前597年开春,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楚庄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将郑国团团围住,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激战,楚军占领郑国,郑襄公袒胸露臂向楚军请罪以求和。楚庄王同意郑国媾和,楚、郑结盟。晋国南方狼烟四起时,六卿们正在朝中为瓜分利益争论不休,听闻楚国已经攻入郑国。时任正卿的中行桓子率领晋国三军六卿七大夫南下,面对楚庄王咄咄逼人的攻势,荀林父谨言慎行,至黄河北岸安营扎寨。内部意见不一,晋楚开战,发生荥阳附近黄河之滨的邲之战以楚庄王的大胜,晋军的惨败而告终。邲之战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晋国内部的不团结。邲之战将晋国人从霸业迷梦中敲醒。楚庄王没有乘胜追击,带领荆楚将士饮马黄河。自此楚国强盛一时,不再有敌手。庄王二十年(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于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前595年,晋国正卿荀林父向晋景公进言:方今楚强,然晋未衰,必出师于郑,示之以整,使谋而来。晋景公批准荀林父之谏,亲自率领晋国全军向郑国进发,郑襄公不敢对敌,坚守不出。晋景公携荀林父、士会、郤克、赵朔、荀首、栾书在郑国的国土上检阅部队,并通告诸侯:晋国人再度站起来了。楚庄王决意向晋国最忠实的盟友宋国发起挑衅。长达8个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坚战,虽以楚国无功而返而告终,但也让中原诸侯谈虎色变。邲之战是晋国霸业第一次衰败的起点。往日自以为不可一世的晋人对诸侯的控制力大大减弱。齐便是第一个想脱离晋国控制的诸侯。前591年开春,郤克鼓动晋景公,率军与卫太子臧伐齐,鞍之战,败齐,也只是小打小闹。在晋国霸权衰退的几年间,楚庄王联齐以制晋的战略取得极大成功,使得晋国长期忙碌于在北方与齐国周旋,基本无暇南顾。楚庄王也曾联络秦国。前594年,秦桓公以杜回为将攻晋后方,不想竟然被晋国当时并不入流的大夫世家——魏氏(魏颗,令狐文子)大败于辅氏,总言之,秦国太弱。前591年,英雄一生的楚庄王突然病重,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人世,招重臣至病榻之前,望着太子审。其弟子重、子反,申公巫臣等在一旁听候庄王遗命,知会其意。 令尹子重、司马子反依照庄王意志,拥立年仅十来岁的太子审为楚君,是为楚共王。公子婴齐摄君事,主内外,掌握了楚国的军政大权。 令尹子重为首的王族与申公巫臣为首的屈氏卿族矛盾激化。屈巫联络晋国外交大使郤至,投奔晋国。晋景公任之为大夫,命其往吴国,教吴人以军阵之术与抗楚之策,吴国始强,从此楚国后患无穷。楚庄王死后几十年间,楚国国力直线下滑,很快被晋国反超。子重为延缓衰败之势,欲与晋国弭兵,平分霸权。楚共王晚年,目睹着晋悼公一次次会盟诸侯,声势昊天,暴病而亡。至楚灵王时,欲重塑庄王之盛却好高骛远,身死人手。楚平王时,奸逆当权,继续沦落;至楚昭王,几为吴国所灭,楚国永恒的退出了争霸行列。楚国的霸业渐行渐远,名存实亡。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庄王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楚庄王并未将楚国国策法律化,依旧采取人治而非法治,终为时代所局限,其处理后事上的疏忽导致人亡霸灭也就显得胜败有凭。而自楚庄王后期所推行的王族政体也对日后的楚国影响极为深远。此后百余年间,子重、子辛、子囊、子庚、子南、公子围、子皙、子瑕、子常、子西、子国等楚国王室成员先后充当令尹,虽亦一度抑制了卿族势力膨胀,却日渐腐败直至沦丧,成为楚国发展图强的最大毒瘤。

      春秋女人
      夏姬之乱,夏姬,春秋时代郑穆公的女儿,母亲为少妃姚子。她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美女,因为嫁给陈国的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御叔早死,留下夏姬与一子夏征舒。征舒成人之后承袭其父之爵位和职务,成为陈国的司马。夏姬由于貌美非常,并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传说在她及笄之年,梦见一个伟岸异人,星冠羽服,自称上界天仙,与她交合,教她吸精导气的方法,名为“素女采战术”,能使女人欲老还少。夏姬从而也得知了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采补之术。 她未出嫁时,便与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通,不到三年,公子蛮死去,她就嫁给夏御叔,夏姬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夏姬嫁给夏御叔不到九个月,便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虽然夏御叔有些怀疑,但是惑于夏姬的美貌,也无暇深究。这个孩子取名夏南(即夏征舒,字子南)。夏南十二岁时其父病亡,夏姬隐居株林。夏御叔壮年而逝,有人就说是死在夏姬的“采补之术”。夏姬成了一个不甘寂寞的寡妇,没有多久,经常进出株林的大夫孔宁与仪行父,先后都成了夏姬的床幕之宾。陈灵公本是个没有廉耻的人,再加上孔、仪二人一味奉承帮衬,更兼夏姬善于调情,三人抱成团,弄出个一妇三夫同欢同乐的格局。史称“公卿宣淫”,大臣泄冶劝陈灵公,陈灵公嘴上虚心接受,结果一味沉迷不悟。结果夏南不忿为人耻笑,带着家丁将陈灵公射杀,然后谎称“陈灵公酒后急病归天”,他和大臣们立太子午为新君,就是陈成公。但他想到,没有不透风的墙,害怕别的诸侯来问杀君之罪,就请陈成公朝见晋国,找个靠山。楚国听逃亡的孔宁与仪行父一面之词,讨伐弑君的夏南。这时候陈成公到晋国去还没回来。大臣们一向害怕楚国,不敢对敌,只好把一切罪名全都推在夏南身上,开了城门,迎降楚军。大夫辕颇带领楚军到株林去杀了夏南,捉住夏姬,送到楚庄王跟前,请他处治。楚庄王去陈国前从心里鄙视陈灵公,见夏姬后,楚庄王见她颜容妍丽,对答委婉,不觉为之怦然心动,楚庄王想纳夏姬,申公巫臣就说:“不能这样,君王号召诸侯,是为了讨伐有罪,现在收纳了夏姬,表明是贪图她的美色。贪色叫做淫,淫是要受到重大刑罚的。《周书》说:'宣扬道德,谨慎刑罚。’周文王因此能创立周朝。宣扬道德,是说要力图提倡道德;谨慎刑罚,是说要力图避免刑罚。如果兴诸侯之师去得到重大的刑罚,就是不谨慎。请君考虑我的意见!”于是楚庄王打消了要纳夏姬的想法。可是子反想娶夏姬,巫臣说:“这是一个不吉祥的女人啊!她使子蛮早死,使御叔被害,灵公被弑,儿子夏子南被戮,孔宁、仪行父逃亡,陈国灭亡,哪有像她这样不吉祥的?人生在世实在不容易,你娶了她,岂不是不得好死么?天下美貌女人很多,何必非要娶这个女人?”于是子反也打消了娶夏姬的想法。杀活之剑斩断自己情欲之根的楚庄王的定力是有的,后庄王将这个女人赐给了连尹襄老。不久夏姬就与连尹襄老前妻的儿子私通。佖之战,连尹襄老被射死,巫臣派人示意夏姬,说:“你回郑国去,我娶你为妻。”又派人从郑国召她,说:“襄老的尸体可以得到,但一定要亲自来迎接。”夏姬把这事报告楚庄王,庄王询问巫臣的意见。巫臣回答说:“这话可信。智罃的父亲,是晋成公的宠臣,又是荀林父的弟弟,新近辅佐中军,而与郑皇戌交好,他很喜欢这个儿子。他一定会通过郑国归还王子和襄老的尸体而要求交换智罃。郑国人害怕邲城战役得罪了晋国而想要讨好晋国,他们一定会答应。”楚庄王就打发夏姬回郑国。夏姬假托迎丧之名而回到郑国,申公巫臣借出使齐国的机会,绕道郑国,与夏姬结秦晋之好。上了一道表章向楚王通报:“蒙郑君以夏姬为臣妻室,臣不肖,遂不能推辞。恐君王见罪,暂时去了晋国,出使齐国的事,望君王另遣良臣,死罪!死罪!”然后带夏姬投奔晋国。当时楚庄王派公子婴齐率兵抄没了屈巫的家族。这个女人年过四旬,居然让一个外交大臣放弃整个家族与之私奔,可见其能量之大,古往今来独此一人而已。申公巫臣先是巧言劝告别人不娶夏姬的,然后费尽心机自己与夏姬私奔成婚。屈巫知道自己全家死后,受晋指派来到吴国,劝说并帮助吴王攻打楚国。后来屈巫用尽计谋,把楚国打得几乎灭亡。到后来楚国把伍子胥逼到吴国后,楚国又险些灭亡。把楚国完全变成了二流国家。夏姬改变了列国形势,中原弭兵之后,使历史中心南进,引起 吴越争霸,改变了整个历史态势。甚美必有甚恶。历史上类似夏姬者不在少数。
       楚庄王后,一代贤后樊姬,樊姬本是樊国公主后下嫁给楚庄王.因为贤德所以被立为王后. 在她的劝谏之下,楚庄王戒淫乐,励精图治、勤政于朝,罢免庸臣虞邱子,启用贤良孙叔敖,终至楚国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对此,历代诗人赞誉有加。唐代诗人张说就赞称“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则对樊姬的贤能及其对楚庄王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楚庄王即位初期,不理朝政,纵情声色,以致公子燮、公子仪发动叛乱,亏得叔麇平息了叛乱,保得楚王平安。后来有了樊姬,因美貌而专宠于王前。按理,樊姬有成为“祸水”的条件,她美艳,受宠,更重要的是庄王荒淫,可她却没有。她与妲己、褒姒们一样用美貌做为武器,所不同的是她用她的美,更用惊人的智慧说服劝谏楚庄王,使其戒淫乐,重朝纲。于是沉迷声色的楚庄王奇迹般地励精图治,勤于朝政,他罢免虞邱子,重用孙叔敖,终使楚国强盛繁荣。樊姬的贤淑不止于此,女人总是善妒,樊姬却不,后宫有女子得宠,樊姬非但不嫉妒反而为她们高兴。因而她的旷古贤惠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楚国称霸以前,楚庄王十分喜欢打猎。樊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常常喜欢打猎,就会因玩物丧志而荒于国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去劝阻他,而楚庄王始终不听。没有办法,樊姬就断绝肉食了。她的意志和行动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使他觉悟过来,并改过自新。楚庄王从此不再惦记着打猎这类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而且处理国事也变得越来越勤奋和谨慎。那时候,作为一个君王拥有许多嫔妃也是平常之事,楚庄王当然也不例外。这件事在眼光深远的樊姬看来,却不是小事一桩,因为她明白,一个君王若是沉迷于女色之中,那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甚至很容易因此而导致亡国。为了避免楚庄王误入歧途,樊姬就亲自负责从各地寻访美女。当然,能被樊姬所选中的美女,都是品行容貌俱佳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重外表,不重品德修养之人。樊姬的这番举动,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楚国国君身边的隐患,同时也深深感动了楚庄王,使他对夫人樊姬更加尊敬。后来,樊姬得知楚庄王十分宠信一个叫虞邱子的大臣,而且经常废寝忘食地听他讲话,心中感到是又喜又忧。于是,她就在一次下朝后,特意走出来恭迎楚庄王,并问:是什么重要的事情,竟然让您经常这样废寝忘食?楚庄王高兴地说:和贤能的忠臣说话,真是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和疲倦。樊姬接着又问:您说的贤能忠臣是哪一位呢?楚庄王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虞邱子了。听了楚庄王的回答,樊姬心中一惊,却又立马镇静下来,并且禁不住捂住嘴巴,开始大笑起来。楚庄王见状,就不解地问:夫人为什么如此大笑?樊姬就非常认真地说:如果说虞邱子是聪明之人倒还勉强,然而他未必算是一个忠臣。楚庄王听后感到十分疑惑,就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樊姬看着满脸疑惑的楚庄王,温和地娓娓道来:我服侍君王,算起来也有十一年了。我曾经访求品貌俱佳的女子,献给君王。现在比我好的有两个人,和我同等的也有七个人。我为什么不千方百计想办法,排除她们,一个人独自霸占您的宠爱呢?樊姬稍微停顿了一下,一边观察着楚庄王的神情,一边又接着说:因为我知道,您是一国之君,身边需要有更多的贤德女子来照顾您的生活,我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而耽误了选用贤德之人辅助您和国家。见楚庄王听得心悦诚服,樊姬就进一步说道:现在虞邱子做楚国里的丞相,也有十多年了。除了他自己的子弟宗族亲戚以外,他从来没有保举过好人进来,也没有听说他罢免哪个不贤之人,难道贤能的忠臣就是这样的吗?挡住了真正贤德之人为国尽忠的道路就等于蒙蔽君王。知道别人贤德也不举荐,就是不忠;不知道别人的贤德,就是没有智慧。我刚才所笑的,难道不对吗?听了樊姬的一番话,楚庄王觉得十分有道理,仔细思量,确实如此。第二天上朝,他就将樊姬所说的话告诉了虞邱子。虞邱子听完楚庄王的话,吓得赶紧离开坐席,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心中也感到万分的惭愧。于是,他下朝以后,回去躲在家里再也不敢出来,直到派人把一个贤能的忠臣——孙叔敖迎请过来,并亲自举荐给楚庄王。楚庄王经过考察后,重用了孙叔敖,让他帮助治理楚国。三年之后,孙叔敖果然以其贤能辅佐楚庄王在诸侯国中得以称霸。
       褒姒,骊姬,宣姜,之乱,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 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骊姬,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 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 公元前663年(晋献公十五年),晋国打败骊戎,骊戎求和,以国君的两个女儿各亲,长女骊姬,生了个儿子,名叫奚齐,次女少姬,生子名卓子, 骊姬以美色取得了晋献公的专宠,参与朝政,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封少姬为次妃,骊姬还想进一步废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 晋献公有个宠爱的戏子叫小施,和骊姬有私情,骊姬问小施说:“我要立奚齐为太子,就是担心申生、重耳、夷吾诸公子反对怎么办呢?”小施说:“把他们早点安排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点了,这样就会轻慢国君的心;如此,则不难对付,”并建议先从太子申生下手, 骊姬又买通晋大夫梁五和嬖五,叫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这个地方,是晋国祖庙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镇守,蒲城(今山西省吕梁县)和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是边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防守,”献公中计,只留下奚齐与卓子二人在身边,以伺机废立,史称“二五害晋”,小施教骊姬半夜三更在献公面前哭诉说:“我听说,申生很会收买人心,恐怕要对您行凶,夺取王位,”献公说:“哪会爱他的百姓,却不爱他自己的父亲呢?”骊姬知道献公仍然信任太子,于是再次密谋,有一天太子申生从曲沃送来一块祭肉给晋献公,骊姬暗中在祭肉放上鸩毒,然后加罪于太子,以此迫死太子,又诬重耳、夷吾也参加申生的阴谋,把两位公子也逼到狄国和梁国去了,骊姬见时机已经成熟,就逼献公立奚齐为太子。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死,奚齐继立,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公元前650年,骊姬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杀死。
       宣姜,生卒不详,齐国公主,齐僖公的女儿,卫宣公夫人(后立为正夫人)。宣姜以美貌著名,被聘给卫国世子伋子为妻.但伋子的父亲卫宣公听说宣姜十分貌美,便将伋子支走,在淇水上建立新台,迎娶宣姜,立为自己的夫人。宣姜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寿和朔.寿是温润君子,但朔妒忌公子寿与伋子交好。在父母亲面前屡屡进言中伤伋子.卫宣公听信谗言,与宣姜谋划,假意将伋子派去出使他国,暗中让刺客埋伏在必经的河岸边,见到伋子所持象征使节的旗便杀.公子寿得知父母和弟弟的阴谋,忙向兄长通风报信,但伋子从宣姜来到卫国以后就看透了,不想逃离卫国.寿无可奈可,为了保全伋子,假意与之饯行,将其灌醉,手持旗扮成使者,在河渡边上被刺客杀害.伋子醒来后,非常着急,立即赶往河边。他趴在寿的尸体上大哭,对刺客承认自己的身份,让刺客把自己杀了,也倒在了弟弟的身旁。卫宣公连折二子后不久去世,公子朔即位为国君,史称卫惠公.即位不久国内发生政变,他逃到了母亲的娘家齐国.请求舅舅——齐襄公出兵辅助自己夺取政权。齐襄公担心妹妹宣姜的安危,立即派外交官赶到卫国交涉。卫国自然不敢得罪强大的齐国。不知出于目的,齐襄公竟然提出了一个非常荒唐的建议:既然卫宣公和汲子都已死了,那就让你妈妈改嫁汲子的同母弟弟公子顽吧。卫惠公有求于齐襄公,只好首肯。于是,宣姜又下嫁了公子顽。就这样,公子朔终于安然重新坐上了卫候的宝座,为卫惠公。 宣姜后与卫宣公另一个儿子公子顽通奸,生了子女五人:公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 夫人.
     春秋权臣
     赵氏孤儿
     春秋后期,权臣崛起。
      赵盾死了,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爵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作为晋国的大将率兵救援郑国,并在与河上与楚庄王大战一场,因为这场战争,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做了夫人。公元前587年,赵朔也死了,他的妻子赵庄姬就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有了私情。在春秋时这种乱伦的事情并不少见,但是赵家人大部分都是比较看不惯这种事的。赵朔的另两个叔叔赵括和赵同看不下去了,便把赵婴齐放逐到了齐国。赵婴齐临走时说:“有我在,栾书虽然执政,也不敢对赵氏家族怎样,我一走,只怕就麻烦了。” 此事气坏了赵庄姬,她也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账都算在了赵氏的头上,她联合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郤氏,共同对付赵氏。几股势力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晋景公信以为真,杀死了赵同、赵括。 杀了人,赵庄姬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杀了赵同和赵括,赵家可就剩下自己的儿子赵武了,而此时栾氏、郤氏力量壮大起来了。这不是自己一顿忙乎给别人做了嫁衣吗?明白过来就好,赵庄姬把赵武带到了晋国的王宫之中,保护了起来,以免受到栾氏、郤氏的杀害。 晋景公杀死赵同兄弟后,就想把赵氏的土地赏给祁奚家族。而此时,终于有为赵氏家族说话的人了。晋国执政大夫韩厥说:“赵氏家族的赵衰、赵盾、赵朔都对国家有大功,却没有了后代,也失去了土地,这样让后来的人会怎么想呢?还怎么愿意为国家尽忠?”这一句话,挽救了赵氏,也最终成就了战国时代。赵氏的土地被留下了,后来又封还给了赵武,赵氏家族才得以复兴。 晋文公之后舅范,赵衰两家矛盾激化,赵穿杀灵公,景公在郗氏,栾氏帮助下灭赵氏,随着私家势力的发展,卿大夫对晋公室的矛盾、卿大夫之间的矛盾日益纷繁复杂,错综交织。晋景公时期赵氏族诛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赵氏族诛,这固然存在着晋公室抑制卿大夫势力的意图,而栾氏集团的排挤却是这场斗争的最深刻背景。鄢陵之战后,晋厉公杀郗氏,栾氏,中行氏弑灵公立悼公,可以说,赵氏族诛是晋国内部卿大夫各集团之间矛盾的一次公开冲突,也是晋国政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如果说六卿专权、三家分晋是卿大夫同晋公室旧贵族的斗争所致,那么,赵氏的一度族诛以及栾氏、郤氏、范氏、中行氏、智氏等诸侯集团的覆灭,则是卿大夫之间互相倾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田氏代齐,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代齐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风流时代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相逢件过度时期,是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从制度上讲,是由礼制到法制的变革,从思想上讲,是由礼治到法治的变革。是权力下移,历史倾斜的年代。西周礼乐文明没落。周天子礼乐征伐之权从周王到诸侯,从诸侯到大夫,从大夫到家臣,最后战国分争,终归一统。社会是有各种势力组成的,出现了引领风骚的春秋五霸,名臣名将,个个个性鲜明。同时在动乱的年代也充分展现了人性,历史的复杂和人性的复杂演绎着文明的进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激烈的社会变革,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各个斗争着的阶级,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都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世界,“诸侯异政,百家异说”,诞生了影响中华民族以至世界的孔子思想,老子思想,孙子兵家思想,三大思想是争霸争来争去的结果,最终出现了百家争鸣。春秋是民族融合的时期,华夏文明不断扩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