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古易:西方的星座理论就是中国的十二地支

 心理咨询诊所 2022-10-26 发布于山东

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绍过,中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的。因为日主寒温,地球的公转决定了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决定了一年气温的升降,而月主风雨,月亮的公转影响风雨的变化,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所以古人创造了阴阳合历,用月亮的公转规律和时间描述地球的公转规律和时间。

随着天文学的进步,古人把四象二十八星宿分成十二宫,形成了十二地支,十二地支代表的就是天上的十二个星座,同时也指十二个阴历月的物候。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采用子丑寅卯和十二生肖的方式标注。

在《道藏》中传统历法中的“地支生肖”与“十二宫、十二个星座”是一一对应的:

“子名玄枵,又曰宝瓶;亥名鲰皆,又曰双鱼;戌名降娄,又曰白羊;酉名大梁,又曰金牛;申名实沉,又曰阴阳(双子);未名鹑首,又曰巨蟹;午名鹑火,又曰狮子;已名鹑尾,又曰双女(室女);辰名寿星,又曰天秤;卯名大火,又曰天蝎;寅名析木,又曰人马(射手);丑名星纪,又曰磨蝎。”

西方的星座理论就是中国传出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