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谢灵运游浙江——浙南温州篇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10-2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字灵运,小名客儿,生于会稽郡(今属绍兴市)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

图片

家族谱系

/陈郡谢氏/

中国古代著名门阀之一。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以至后人将门阀士族鼎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喻为“王谢”并称的年代。南朝四大盛门“王谢袁萧”第二位,兴起于曹魏,衰落于南朝梁。

/轶事/

谢灵运对曹植(曹操之子,《七步诗》和《洛神赋》的作者)极为推崇,曾言: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此言虽颇为轻狂,也可见其对于曹植的钦佩和对自己才华的肯定。因而后世以“才高八斗”称文采极高。

图片

谢灵运好游山水,被人排挤出朝堂外放任永嘉郡太守,他却以永嘉郡的灵山秀水为乐,足迹几乎踏遍了每一个县,每次出游,经常十数天不归,治民、进贤、决讼、检奸等郡守的主要职责,他一概不闻不问。他无论到哪个地方,都吟诗作赋,表达他的感受和心意。虽在为官上任性妄为,但谢灵运极为出色的山水诗也开一代风气之先,其笔下描摹的山川风物、亭台楼阁无不动人、无不令人神往。

图片

01

图片

池上楼

图片

侧耳听水波流动泠泠作响,举目遥望,巍峨高峻的山岭尽收眼底初春的阳光代替了残冬的凛风,新生的阳气取代了冬日的阴冷。

不知何时,水涨春池,池边长满了嫩草,园中的柳树也发出新芽,禽鸟的叫声自枝叶间娇嫩嫩地传出。

登楼而将一派春景尽收眼底,即便如此,谢灵运进退失据的惆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依旧没有办法得到缓解。

少有人能背全《登池上楼》的全篇,唯有那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脍炙人口,让人不禁因此想要一窥池上楼的模样。

图片

池上楼今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中山公园积谷山西麓,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所建造,因其有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世,后人遂称该楼为“池上楼”。

只是历经岁月磨洗,巨变沧桑,现在的池上楼已经不是当年谢公的池上楼,谢公所谓“池上楼”在今鹿城区东公廨清末温州中学旧址(今温州实验中学内)。后人在积谷山下凿池(谢池),临池建楼(池上楼)以作纪念。它隐藏在幽静典雅的如园之中,园内亭台楼榭,曲径通幽,可见小桥流水、花木成荫,带有江南园林独特的典雅。

图片

能有此“如园”,得益于清朝道光年间,自湖北辞官返乡的温州人张瑞溥,因爱好诗文且仰慕谢灵运,他在春草池边购买十来亩地,建立起私家园林“如园”。使池上楼从一楼变成园中一景,更悦人耳目。

图片
图片

02

图片

江心屿

图片

谢灵运诗作中对于景物的描写又寻山水以忘世事的意味,穿越激流飞快地横行前渡,孤屿在江河之中分外优美悦人,云雾和红日交相辉映,天空水面共同呈现出澄澈鲜妍的美丽。动静相互映衬,却较之“长河落日圆”少了侠气而增添江南水乡的柔媚婉约。

江心屿古时为两个小岛。东晋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

图片

/江心十景/

江心“十景”之说载于嘉庆年间《孤屿志》。江心屿每年不同时节,不同地点,有其独特的景观,前人因此推敲提炼为“十景”。

第一景曰罗浮雪影。

温州冬雪少,落雪则喜,在江心屿看雪,可见白雪覆盖山下农田村舍,上下皆白,纯净美丽,时有梅香缕缕,沁人心脾。题景诗云: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图片

@郑高华摄影

第二景曰春城烟雨。

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若是春日,烟雨如丝,染青绿万点,万物沐霖,东风来,阳气涨,恰应题景诗云:是烟复是雨,东风不开束。一夜霏空潆,染得城头绿。

图片

第三景曰海淀朝霞。

东峰下,瓯江潮涨潮落,太阳升起,红霞满天,晕红水面,天地一片艳色,题景诗云:殿角水禽鸣,曙色扶桑东,飞霞捧日寂,亦作玛瑙红。

图片

第四景曰瓯江月色。

从东峰山巅遥望瓯江,只见月出于东山之上,晶莹可做掌中玩,粼粼月辉映入江中,题景诗云: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晓风。江长飘玉带,人生琉璃中。

图片

第五景曰孟楼潮韵。

闲坐浩然楼,听瓯江潮涌,水石相击,题景诗云:潮音漱石根,琅琅小楼上。一笑顾老僧,何如渔山唱。

图片

第六景曰翠微残照。

自西峰山隔江遥望可见鹿城西门外翠微山,金乌西坠,余霞满天,倦鸟归巢,塔影成双,题景诗云:倦鸟渡江回,西山夕阳催。都看一双塔,偃卧在苍台。

图片

第七景曰远浦归帆。

温州水网纵横,因而也多渔民,傍晚,远浦渔船归来,水面天边铺满霞光,题景诗云:江路夕阳明,归帆遥可数,五两折轻风,欲近上戍浦。

图片

第八景曰沙汀渔火。

夜晚的渔火是水中的星,明明灭灭又是一份期待和温暖,题景诗云:衲子入定来,斋堂钟磬罢,唯有渔舟灯,几点汀洲夜。

图片

第九景曰塔院筠风。

盛夏时节,纳凉于竹林,风吹竹影动,风吹竹叶摇,细细碎碎,清香袅袅,使人忘忧,题景诗云:洁夏绿筠荫,南熏披袂袂,人间烦暑多,此是清凉界。

图片

第十景曰海岩泉香。

龙翔寺之旁,有寒井一口,泉水清冽。每日清晨,僧人提水煎茶,以为此水可煮香茗。题景诗云:携钵汲寒泉,试将松火煎,自从谒赵州,不参五味禅。

图片

除“十景”外,江心屿还有江心寺、兴庆寺、东塔、西塔等多处景点,发展和建设让江心屿脱离了谢灵运所见的古朴自然而添上不同朝代的特色,景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同时期历史的叠加。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沿着谢灵运的足迹却能看见他不曾见过的风景,书是常读常新的,想来景色也该是常看常新,为轮回变换而喜,为沧桑变迁而喜,为历史文化而喜,为存在和依然存在而喜

我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图片

tip:

谢灵运在温州担任父母官不足一年,留下了二十多首传诵永嘉山水的锦绣诗篇,替地处东南一隅的温州做足了广告。念情的温州人投桃报李,时隔一千多年,这座江南小城依然保留着多处谢公的遗迹——谢池巷、康乐坊、谢公亭、池上楼等等。

图片

今日有什么彩蛋呢~

点击图片查看▼

十月已快到了末尾

此时的秋意如同叶梢上的一抹红

也渐渐浓了起来... ...

/秋景/

这几天趁着秋意,到了天姥山深处瞎逛,很喜欢安山古道,谢灵运故道,当然还有天台国清寺。

今天第一次到偏远的智者塔院,是唐代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肉身塔,古意禅意俱佳。

在院内四百年桂花树下和老和尚喝了几杯茶。江南的秋天真很美。

@汤南南

/秋味/

把秋天的味道藏起来——桂花西湖龙井

抓一把春天秋天,融合在一起,便成了金秋时节最好的味道。

@王葛卫东大师

/霜降/

霜降时节写生季

凯风堂的小朋友

感受自然的绘画

@陆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