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心为什么这么难?《道德经》里的这些哲理值得思考!

 新工具 2022-10-27 发布于甘肃

修心为什么这么难?《道德经》里的这些哲理值得思考!



辛东方

河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情感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已关注

所属专栏: 儒释道大讲堂(辛东方)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辛东方


作者:辛东方


人这一生什么最难以做到?


那就是修心。很多人一辈子都被内心困扰着,走出不来。很多人一生纠结在内心,始终无法踏出第一步。人若是处于忧心忡忡中,真的很难集中精力做事情。一个人若是整日陷入鸡皮蒜毛的内耗中,就没有精力做事情了,也就很难成功了。


聪明人会跳出内耗,避开那些不必要的纷争,集中精力打磨自己。专注才能成功,内耗只能让一个人精疲力尽,功力尽失。


社交大师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靠的是专业技能,80%靠的都是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这个社会是交流合作的关系,日常生活的工作需要与人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本职工作干好的同时,能够善于利用社交优势的人,往往取得非凡的成就。那些,不善于利用社交关系的人,反而让业务处于被动,发展越来越不好。


封闭,不社交,也是造成业务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闭门造车”,只会局限一个人的发展。


虽然社会的本质是交换,即便不喜欢,也要继续下去。无论你干什么工作,也都要注意自己的社交能力的锻炼。因为,虽然社交关系看起来是淡薄的,但往往需要适当的活动,需要配合,毕竟面子的问题少不了。


网络运营也是各种关系的集成,每一块业务的对接,平台负责人,都要及时沟通,对接。


包括开通各种权益权限,拿出自己的法器进行“面试”,越优秀越专业,通过的机会越高!


能力再强,不懂得沟通和协调,也难以把业务做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善于把握业务与平台之间的合作与扶持关系,学会利用各种扶持资源,开通尝试新业务。


在原来业务基础上,不断升级,从点到面,从单一到矩阵式发展,形成“车轮”、“复利”、“滚雪球”模式。在新业务不熟悉的情况下,要胆大心细,小心驶得万年船,并摸索着积累的经验逐渐前进。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任何事情在成功之前,切勿随便透露,以免造成项目流产。很多没有做成的项目,提前说了,就是一种“灾难”。好业务慢慢慢打磨,切不可张扬,以免被人“穿小鞋”,造成不好的影响。


修好自己的内心,才能看到外边的世界。很多事情,只有内心足够清澈,才能看到外部的世界。 一个人修行高了,自然能够参透很多道理,看透很多规律。


《道德经》就是一部处世哲学,更是包揽万物的规律,它作为“万经之王”,是中华智慧的老祖宗。


《道德经》雕塑刻文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里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意思是说,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很多人都说自己一直在修行,其实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内心若是不安宁,即便是住在山上,也依然是无法修行。一个人内心不安宁,外部做再多,那都是一种徒劳。


只有内心“入定”,把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忘记俗世的烦恼与忧愁,彻底放松自己的身心,你看到便是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上, 很多事物发展都有规律,只是我们很难发现而已。往往那些一眼看透社会大规律的人,他们才能把握趋势,获得真正的成功。


心是一个人做事情的根基,这一点非常重要,普通人肯定了解不了,也发现不了。一个人的心态是什么样子,往往影响着他做事情的专注力。浮躁的人,做事情不专注,急于求成,无法守住内心,内心被各种外部的事情纠缠着,也就无法专注了,所以失败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不管处于什么状态,内心始终保持安宁,这才是高人。王阳明说:“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就是告诉我们内心安定,才能看清外部世界,更有助于做出合理的决策。


很多事情本来有转机,就是因为一个人内息浮躁,不愿意静下来,也就把事情搞砸了。尤其是一个人生气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决定,因为大概率会后悔。一些情侣吵架了,双方开始冲动,然后就离婚了。其实,过了一段时间,对方又后悔了,但另一半可能又找到了对象,就怕这种情况。


尤其是晚上的时候,也是不能做决定,因为这个时候人的情绪比较凌乱,无法镇定,做出的决定并非合理。


不管什么时候,人保持内心镇定,就是保持一种安全感。自身修行不够,其实就是内心不通透,看不清自己,看不清规律,对事情依旧迷茫。


很多人都说自己放下,然而很多人做不到放下,放下就是忘记怨恨,忘记得失,忘记过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人这一生,其实有些事情做到了,感到快乐;有些事情做不到,然后就感觉伤心。


真正的放下,需要一种修行,需要一种高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


《道德经》里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就是告诉人们做人要柔软,要灵活,才能更长久。一个人太刚了,他注定走不远。人只有能屈能伸,学会柔软,才是长久之计。太刚的东西容易被折断,只有柔软的东西才长存。这说明,人要刚柔并济,学会变通,才是发展之道,这些都是《道德经》给我们的启示。


《道德经》虽然全文只有八十一章,但字字珠玑,道理极深,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中华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却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