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内卷、被鸡娃、被剧场效应?哪有那么多的被迫啊!

 成长教育漫谈 2022-10-27 发布于山东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关于家长“鸡娃”或者说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给孩子制造了很多额外负担的评论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有很多人在讲家长们都是“被迫”“被焦虑”“被剧场效应”才会如此去做的。



那么有没有盲目跟风的家长呢?

肯定有!

但你觉得这样的家长,真的能帮孩子把学习成绩提高到令很多人羡慕的程度吗?

稍微跟这样的家长(包括孩子)熟悉的人恐怕最容易做出的判断不是去跟风,反而更可能得出来补课、报班、超前学等没用的结论。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喜欢谈“剧场效应”。

但我认为用“剧场效应”来解释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鸡娃是不合理的。

不要总是觉得家长鸡娃都是因为“剧场效应”被动参与的。



图片模糊,建议替换或删除×

甚至包括他们自己会这么说的时候你也不要相信。

作为先“站”起来的人,他们当中真的是被动的没有多少,反而更多的是那种积极主动去“卷”的人。

事实上反而是那些没去“站”或者压根就没参与其中的人中,更多的反而会以为那些“站”起来的人是被“剧场效应”的。



如果你身边有坚持这样观点的人你可以多跟他们交流一下看看。

然后你再对比一下和那些比较鸡血的家长们的交流。

我相信,随着交流的次数多了,你就会开始慢慢疏远前者而开始变得跟后者交流得更多。



为什么会这样?

是因为后者更有鼓动性、煽动性吗?

是因为后者先“站”起来而导致我们变得更有压力了吗?



对有的人来说或许真的能感受到这些,但最终能让很多人也“站”起来的原因并不在此,而是因为:

1、他们对孩子教育尤其是学习的认知水平变得不同了;

2、他们在孩子学业的具体规划会更长远、更具体了;



3、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幅提高,最重要的是信心很足,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4、他们相信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这样做真的会有用,最重要的是他们宁愿付出更多、牺牲更多都愿意去做的。

所以你真的认为这些家长是被动的、被迫的吗?



如果是这样的家长告诉你的,那么请你相信,他其实只是想告诉你不要总是盯着孩子,觉得孩子多优秀,“我其实也很辛苦、付出也很多的”而已……

很多人认为自己能够揣摩、分析各种人的心理。

但其实当他们跟这些人真的接触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分析完全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所谓的“剧场效应”实际上本来就是一群想鸡娃的人去鸡娃了,他们不是因为别人鸡娃让自己感到焦虑而去鸡娃的,如果真的是这样,他们也根本鸡不好,充其量最多也就是各种资料或者课程的“搬运工”而已。

那些真的鸡娃的家长有一个算一个,他们都是由内及外的,是先有如此认知、动机然后才有的行为。



当然,这不是说那些否定、批判对已经鸡娃的家长毫无影响,事实上很多反对鸡血、鸡娃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

但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的条件以及解决的方法从来都不是唯一的,且在现实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即便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其产生的影响也绝对不是唯一的。

就比如让很多人都很头疼的“学业负担重”这件事,太多人之所以认为这件事情痛苦是因为这些人本对“学习”的认知就是持有消极观点的,他们在潜意识里就已经认定学习和痛苦是紧密相关的。



但真的有人就是会享受其中的。

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累、不辛苦,而是他们本身的学习动机更积极更有意义。

就好比我们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让我们身体很辛苦、很疲惫,但却依旧能让我们乐在其中的事情。

有些人只不过是在学习上也做到了而已。



或者说,有些家长确实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到了这些。

当然,这不是说只有那些鸡娃的家长才能做到,而那些不鸡娃的就一定做不到。

在这问题上,我们无需浪费时间争论,只需要多关注那些正确、积极的方式避免采取错误的行为就好了。



例如只关注成绩不关注身心健康,例如一味否定打击而没有肯定和表扬……

实际上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被剧场效应的家长。

只要这些家长相信这么做是有用的,知道这样为什么会有用以及还需要做哪些事,那么对他们而言,就不存在被动一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