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是基因的生存机器

 雅云小落 2022-10-27 发布于浙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谈论生存和繁衍的时候似乎总是以个体或者种群为基本单位。

我们也说“人是万物之灵”,人类似乎一直以来都是大自然的宠儿,现在更是拥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但我们可能没有想过,大自然真正的“宠儿”——或者说最适应自然选择的——是塑造每个生物的“基因”

基因

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原始目的,可能就是帮助这些“基因”更好地生存与传播。说得再骇人听闻一点,我们是基因生存的终极机器。


从海洋到陆地,从分子到“机器人”

在30亿到40亿年前的海洋里,各种各样的原子聚集在一起,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下组成了更大一点的分子甚至再大一点的实体。

原始汤

打一个形象一点的比喻,这就像我们把所有的文字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停地晃动它,总有几个文字粘在了一起成为了大一点的“词语”或者“句子”。

而在其中出现了一种能复制自己的实体-我们暂且叫它复制因子。

这些复制因子很快就霸占了整片海洋,但海洋中的资源是有限的。

有些复制因子碰巧“学会”了制造化学物质来打散其它的复制因子,以便给自己提供原料复制自己。这些复制因子在海洋里蓬勃发展了起来。

又有些复制因子碰巧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了对这些化学物质的保护膜。这些复制因子也蓬勃发展起来。

而剩下的没有一技之长的复制因子们则慢慢消亡了。

复制因子们在自然选择下学会了制造把自己储存在内的容器,并且容器越大越复杂越能在和其它复制因子的争夺中占到上风。

我们可以把这些容器叫做复制因子的“生存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生存机器”体积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机器人

但在今日,别以为它们还会浮游于海洋之中了。

很久以前,它们已经放弃了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了。

在今天,它们群集相处,安稳地寄居在庞大的步履蹒跚的“机器”人体内,与外界隔开来,通过迂回曲折的间接途径与外部世界联系,并通过遥控操纵外部世界。

它们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

这些复制基因源远流长。今天,我们称它们为基因,而我们就是它们的生存机器。

-《自私的基因》


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

我们的文化中一直保有利他是一种美德的观念,而认为自私是恶劣的品行。

不过,抛开人类的自我意识不谈,利他行为很多时候都是自私行为的一种表现。(这里用很多时候而不是所有时候主要是怕引起大家的反感)

这里说的自私行为,是指基因的自私行为

基因为了自己的生存和传播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它们无意识地寻求最适应自己生存的方式并遥控它们的生存机器体现出来。

减数分裂

大多数生物体内的基因分别聚集在我们体内每个细胞核中的两条染色体上,而繁殖所需的配子基本是是减数分裂而来的,精子或者卵子在产生的时候随机获得两条染色体的一条,最终在交配的时候结合成为受精卵,从此成长为一个新的生命体。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女中有50%的基因与父亲相同,另外50%的基因来自于母亲(抛开偶然的基因变异不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只老鹰发现了一窝燕子,雄燕子需要做出一些危险的动作引开老鹰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由于一窝燕子生三个孩子,引发这只燕子做出危险动作的基因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构。它本身100%具有这“个”基因,而它的孩子中这“个”基因的存在量是150%(50%×3),所以这个动作是有利于这“个”基因自身的生存传播的。

而如果是另外一种一窝生一个的动物,控制它做出危险动作的基因在自然选择下就不太可能成功。

所以从基因的角度上来说,蚂蚁等群居昆虫明显的利他行为是有利于引发该行为的基因生存传播的。


人类的独特之处

虽然我们人类也算是基因生存的终极机器,但基因由于无法即时对外界做出反应而赋予了我们意识-自觉的预见未来的能力

而这些意识的交流最终形成了人类独特的文化

我们的意识甚至可以对基因做出反抗。

意识

比如我们的避孕行为,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它希望它的生存机器能够生育抚养能力内足够多的孩子,而人类每一次的避孕行为都是对身体内基因的一种反抗。

更不要说有些人奉行了独身主义,对自身的基因更是一种灾难。或许未来的人工智能也会具有这样的能力反抗人类。

基因的决定性仅有统计上的意义,而“自然选择有利于”也不等于符合道德准则,所以不必对一本生物学上的书牵强附会加以道德上的批评。

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拥有反抗基因独立选择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