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文学奖陈先发:诗歌,来自裂隙的光线

 亦可读书 2022-10-27 发布于安徽

       2019年3月17日下午,有幸参加了著名诗人陈先发先生《九章》中英双语版的新书分享会,聆听一场有关诗歌的真诚、智慧的对话。作者陈兴发、译者梁枫妙语连珠,讲述了现代诗歌的本真面目、汉诗外译的要义。

      《九章》,s是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作品,也是来自幽暗人生裂缝的光亮。是诗人有关困境的书写,更是对当代生活的反思。

  陈先发,1967年10月出生,安徽桐城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1994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前世》(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写碑之心》、《九章》(201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长篇小说《拉魂腔》(2006年,花城出版社),随笔集《黑池坝笔记》(201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 等。曾提出诗歌主张:"本土性在当代"与"诗哲学"。2005年曾组建若缺诗社。

  曾获"十月诗歌奖"、"十月文学奖"、"1986-2006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2008年中国年度诗人"、"1998-2008年中国十大影响力诗人"、"首届中国海南诗歌双年奖"、《作品》中国长诗奖、复旦诗歌特殊贡献奖、首届袁可嘉诗歌奖、第九届天问诗歌奖 。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等多种文字传播,并被选入国内外多所大学的文学教材。2018年8月,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终结了安徽20多年文学无大奖的尴尬”。

陈先发先生说,自从梭罗后,诗歌开启了对当代生活的反思。诗歌与乍泄的春光一样,是一种生命现象。所以,品读当代诗歌,不应用求索答案的心态进行肢解诗歌,而应用心去感受,引起情感的共鸣。当代生活是复杂的,必须用复杂的诗歌来书写。

       现代诗歌就像早晨窗外的鸟鸣,婉转嘹亮,动人心魄。可以不知所云,只要领略其中之美便可。我是个没有文化的人,所以很少去触碰着艺术王冠上最亮的一颗明珠——诗歌。但这,不影响我对陈先发先生诗歌的喜爱,只是悄悄的热爱。个人觉得,诗歌仿佛是餐桌上最浓的高汤,适合慢慢品尝一勺两勺,我从来不敢大碗大碗的牛饮,因为会消化不良。我只能慢慢品砸,在凌晨四点的万籁寂静中。

 译者梁枫,美籍华人,哈弗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译有《野果》等作。译者以精密的语言技术对诗歌进行细密的结构,精准把握了陈先发诗歌语言的密度、声调、气韵,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翻译,让英文版也是朗朗上口、妙不可言。

        陈先发先生早年诗作,是天才少年的才情万丈的折射,近年的作品是对万物生灵的悲悯体恤。天地不仁,诗人用温暖的诗心,抚慰来自裂隙中的你我。正如梁枫所言,“我终究不是他”,对一个诗人最大的热爱,就是“扒掉衣物”,跳进他的诗歌里,好好捕捉那束亮光,烛照幽暗如井的人生。春夜静谧安详,好好读读陈先生的诗歌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