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之瑰宝,中国传统纹饰系列之“几何纹样”,你认识几种?

 ycsyhrp2018 2022-10-27 发布于陕西

中国传统纹饰,从新石器时代出现在彩陶器物上的“几何纹”开始,我们依次看到粗朴的“植物纹”,“动物纹”,以及极少出现的“人物纹”等。

文章图片1

新石器时代 刻/画在陶器上的纹样

几何纹,由直线、曲线、折线、交叉、变形、回环等形式构成,可以说,是我们先祖,用手工创作的“原始艺术造型”,更是创造者们与周边世界的“直观对话”。

文章图片2

云雷纹

研究过中国纹样,一定会在内里,发现许多有趣的历史痕迹。比如,黄河及长江流域的彩陶器出土,你会看到先民们“依水而居”的自然纹样,像鱼纹、网纹、蛙纹等,就是最好的图证。

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引领生活,仿佛正是我们文明的“发展轨迹”。

文章图片3

原始先民“渔猎生活”的“纹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原始社会时期(约前170万年—约前21世纪),人类生活在渔猎与农作的自然环境中,他们对太阳、月亮、水、火、山石等自然形象的观察及崇拜,以及原始劳动中,慢慢地,以“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为原型,创造了最初的原始纹样。

这些纹样,它们出现在与先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陶器和崖壁之上,造型简单,外观庄重。

然而,再仔细看看它们,你就会感受到一种自然协调的内在力量,这些线条图案,注重“点线面、黑与白、疏与密”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重复、条理、节奏”的朴素美学。

大家是否注意,中国最早期的文学作品《诗经》,其文字朴素真挚,结构回环重复的艺术形式背后,不正是我们先民,在原始农耕文明下,所呈现出来的生活样貌吗?

追根溯源,世界上,所有我们肉眼所见的客观存在,都有它的历史成长轨迹……,抽丝剥茧地走近它,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

所谓“纹饰/纹样”,简单说,就是用“图形符号”为形式的,另一种“生活语言”。

文章图片4

外圈双龙戏珠/内圈海水江崖纹 云鹤纹

上面的纹样,叫“一品朝贺”(谐音:一品潮鹤)。分为外圈纹饰和内圈纹饰。

外圈之“二龙戏珠纹”,以“上下对称”及“环绕回环”形式设计的二龙戏珠纹,有一种对“龙”和“火珠/太阳”的崇拜之意。龙,行风布雨,上天入海,变幻莫测,是祥瑞的意向。

内圈之“瑞鹤纹”,有仙瑞、长寿、高洁之意,鹤也是明清官服中“一品文官”的图案。

内圈之“祥云纹”,源自云气的变幻莫测,常与龙、鹤、仙相伴。

内圈之“海水江崖纹”,源自“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之意,明清官服前胸及下摆上,可常见这类纹样。

OK,以上是纹样热身~,接下来,谈今天的正题。

中国传统纹样,包罗万象,大致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器物纹、吉祥纹、花鸟昆虫纹等。

今天,咱们翻牌子——几何纹。喜欢中国传统纹饰的亲,喜欢设计,喜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可以持续关注我。

绳纹、蒲纹、绳络纹(编织纹)

文章图片5

绳纹,比较古朴的纹饰

文章图片6

蒲纹,源于“蒲席”的编织排列结构

文章图片7

绳络纹,模仿绳索绑系的款式

云纹、云雷纹、漩涡纹(云水纹)

文章图片8

云纹,源自先祖对流云的崇拜

文章图片9

云纹,汉代的云气纹,有一种道家风骨

文章图片10

云雷纹,圆形为云纹,方形为回纹

云雷纹的主流时期,在商周青铜器时代,多见于铜鼎的底纹装饰,是以一种辅助的形式,衬托“饕餮纹”或“兽面纹”。另外,商周时期,特别流行占卜问卦,而龟背上的纹样,与云雷纹有不谋而合之处,我个人认为,流行于商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并非巧合,而是一种时代的文化选择,即对天、对先祖的敬仰与崇拜。

文章图片11

漩涡纹,又叫水窝纹

大家留意一下,水涡,人头顶的漩涡,蛇盘旋的曲形,草发芽时的蜷曲,卫星云图上显示出来的台风漩涡等等,都在为我们展示出一种生命运转的力量。

条纹、弦纹、网纹、曲折纹(线条纹)

文章图片12

组合条纹

文章图片13

上部网纹,下部网纹构成的曲折纹

文章图片14

拍印出来的折线纹

文章图片15

类似琴弦的“弦纹”

谷纹、乳钉纹、连珠纹(圆形纹)

文章图片16

谷纹,预示五谷丰登,多见于汉代玉器上

文章图片17

谷纹

文章图片18

器腹:联珠纹包裹网纹|肩部:弦纹

文章图片19

器腹:弦纹/联珠纹/折线纹

通过地下出土的实物,大家可以看到,原始瓷出现的汉代,纹样大多是朴素的弦纹、联珠纹、折线纹。弦纹,简单大方;联珠纹,代表圆满及连续不断;折线纹,是一种相对于联珠纹的平衡装饰。

文章图片20

垂珠纹,结合稻穗纹,浓厚的农业氛围

文章图片21

乳钉纹,生殖力的崇拜

看完这些纹饰,大家有何感想......,然而这些几何纹,只是中华纹饰中的小小一部分。除此之外,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器物纹、吉祥纹等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朝代,都会有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化产物,地上有书籍,地下有文物,相互印证,互为历史的佐证,让我们走近我们的先祖,知来处,明去处,我们才知道,我们是先祖文化的见证者,更加是传承人。

古董器物埋藏在地底下,随随便便就是六、七千年,当你去博物馆看它们的时候,它更像一个老人,看得懂你,你却不懂它。

我是史髻官,喜欢和古代有关的东西,喜欢我,就点赞关注我,最喜欢和粉丝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