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善良?善良的人会得到报答吗?

 知鱼之乐uo5wuu 2022-10-27 发布于河南

善良可以,行善积德也许是这个世界最好的事情之一。但是善良要带有锋芒,不能做烂好人,更不要做那种没有原则的假善。生活中的烂好人,往往受欺负,之后还得不到任何感恩或理解。因为那些作恶成性的坏人早已看穿了你的善,进而把你的善或好当做了理所应当,把你当成了利用的对象和工具。

但即便如此,即便我们看清生活的真相,看透人性的恶的一面,即便我们尝遍人间的酸甜苦辣,我们依然不能作恶,这是底线,是做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突破,整个世界以及内在建立的秩序和良知,将会坍塌。人和人类将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好人多,这是对的,毕竟多数人都想好好地活着,认真地对待家人和朋友,但好人一生平安,这就无法保证了,相信这句话的人可能只是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因为无论好人还是坏人,无论善还是恶,都无法做到一生平安。

人生就是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无人能逃过,所以老子说,大道无情,把百姓当刍狗。大自然是无情的,因此往往能做到客观和公正,我们要辩证理性地理解这句话,否则就会被人的自我主见和好恶情感所带偏。

行善积德,不一定非得要回报。我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是有条件的,要具体深入到生活情境中去。如果做好事当善人一定要有回报的话,不妨把这个回报理解为当事人对善本身做出的回应,或者通过做好事行善积德,让他获得一种价值,一种内在的提升,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如果能这样看,我们做好人,行善事,就有了内在的依据。

总之,做好人,行善事,不是为了什么才去做,而是应该这样才去做,做好事没有动机,而是一种本性。这样对待的话,我们就能心安理得。

善的基础是道德,有德之人必然会从内在要求自己,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内在的自我要求,有德之人才实现了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

相反,作恶之人本质上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背叛了自己,违背了自己的良知意愿,让自己的内在处于无知和不安之中,而这样的人,世界对他是关闭的,他和他的人生都处于无边的黑暗之中。

从这个意义讲,善、道德、德性,就是生命中的光,如果说行善做好人有益处的话,那照亮前行的路,让自身变得美好而自足,算是益处的一种。

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话题其实本身就是错的。因为你一旦如此认为,就把人和人性想得简单了,在人性面前,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善恶交织。按照尼采的说法,人生是个动态的体验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性侧面。

人是动物,往好了说,是高级动物。从出生后,人就是一张白纸,他的善恶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家庭、社会、朋友、学校教育等等,还有他个人的人生经历,这些决定着他将来是成为一个善人还是恶人。现实中,哪有一出生就善或者一出生就恶的人呢?

一般情况下,人性是跟着利益或自我保存自我发展走的,也就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所以,人性并不能非黑即白地对待,不能非善即恶地理解。人性很复杂,尤其是现代社会,人性在物质和资本的异化或同化的逼迫下,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对待事物要辩证地看,多方面理解。人性中往往是善恶交织的,由于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愿力和利益场,人会表现出不同的一面,也即他可能在这一时一地表现为善,在另外一时一地表现为恶。

非黑即白,一刀切,并不利于我们正确、全面、客观地理解世界,对于善恶的区分,同样如此。生活中之所以会出现好人难做、好人没好报等等这样的理解,那是因为你没有深刻地理解好和好人,以及善本身的意义。

不要因为做些好事就要求回报,一旦这样做,善本身就失去了意义。行善发自本心,是一种境界提升、灵魂净化的自我选择,其前提就是自愿。人类对善恶的定义,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应对问题,让身处的周围变得更好。

所以,面对危机和苦难,关键不是去说,而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本质,然后解决它。

行善事,心安宁。做恶事,遭审判(不是法律,而是自我的良知和道德)。一切都逃不过时间的安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