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中汤治疗30年腹痛一例(赖海标)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2-10-27 发布于内蒙古

患者,男,52岁

2017-9-30首诊

症见:右下腹疼痛反复30年,以隐痛为主,痛点固定,伴早上腹胀闷不适,大便后减轻,口干欲饮,喜温饮,口中和,二便调,无寒热。精神尚好,高大体壮,骨肉结实。腹诊:全腹平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舌淡,脉沉细。

中医辨为脾胃虚寒,治以健脾温中,散寒止痛,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

黑顺片(先煎)10g 干姜10g 熟党参15g

麸炒白术15g 炙甘草5g 蒸陈皮10g

桂枝10g 白芍15g

7剂,每天1剂,温服

2017-10-24二诊

诉服上药1剂后右下腹痛即明显减轻,早上稍口干欲饮。舌淡红,脉沉细。因没空就诊,按原方到药店自购中药七剂服用。现大约3-4天才偶有轻微腹痛,为求治愈希望再开药巩固。

黑顺片(先煎)10g 干姜10g 熟党参15g

麸炒白术15g 炙甘草5g 白芍20g

陈皮10 桂枝10g

7剂,每天1剂,温服

按:太阴病以吐、利、腹痛、腹满、纳差为特征,属太阴脾虚寒证,仲景提示治法是“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理中汤是治疗太阴脾虚寒证的主方,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当属“四逆辈”。脾居中州,依赖脾阳的运化功能而升清降浊,运化水谷精微而为后天之本。若中阳虚衰,脾阳不运,则寒湿不化,升降不利,即为太阴病,治用理中汤温中散寒,健脾运湿。

本例腹痛长达30年,时发时作,疼痛绵绵,喜热饮,属太阴虚寒,气血虚弱,寒凝经脉而腹痛时发,既有气血不荣而痛,又有寒凝不通而痛,而以前者为主。加附子振奋脾肾之阳,温阳散寒,补火暖土,脾阳得温,精微得化,气血得生,寒凝消解而腹痛自止。加桂枝白芍与炙甘草相配构成小建中汤基础,调和气血,缓急止痛。加陈皮理气化痰消食散积,使补而不滞,温而不燥。

理中汤、小建中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均可治疗脾阳虚弱证候。理中汤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功,用于治疗脾阳不足、脾胃升降失常之证,证虽有腹痛,但以腹泻为主;小建中汤则功在温中健脾,调和气血,用于治疗脾阳不足,气血不和之证,证以腹痛为主,兼见虚怯少气,面色无华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则用于治疗以腹胀满为主证之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气滞于腹之证,故其有健脾温运,宽中除满之功。三者虽均有温阳健脾之功,但存温中祛寒、调和气血、宽中除满之异,故临证宜审证用之。

理中汤的加味方很多,有一热一寒两味药的加入最为重要。一是理中汤加附子,即附子理中汤,也可以看作是理中汤与四逆汤的合方。加入附子后,温补脾阳之力更强,兼能温肾,适用于腹部冷痛,下利清谷,形寒肢冷等症。二是理中汤加黄连,即连理汤,出自朱丹溪《证固脉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又挟肠热者,脾虚为本,兼有郁热之象,临床运用本方的机会不少,疗效卓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