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光的样子
不知不觉今天又是星期五了,想到等会我就要去上课,我要在这几十分钟内完成一篇原创,也就是超300字,我就觉得很刺激。 要写点什么呢?这一周一直在做工作上的事情,不是开会、上课就是工作,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加起来,我简直成为了一个时间管理大师。 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我翻着自己的书架,又是一周没有输入的星期。打开一本没有看完的书籍,《清醒思考的策略》。 自己看到第八章,标题叫做内省错觉,你要把感受当回事,但不是自己的感受。 在作者看来,自我探究不可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身认识的局限,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我们阅读他人的能力会明显强于阅读自己的能力。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做自己评判的时候,不会有任何人站出来辩驳,没有冲突的思考是不会有进步的。 这让我想到上周根源老师上的一堂咨询课,是我的主编搭档吉吉做的逐字稿。我又逃课了,但是我在和吉吉一起整理逐字稿的时候,我又补课了。 在这节课,老师问了一个排序的问题。(到这还有10分钟七点~我只能停下来,只写了388个字) 对自己的了解,对于自己的婚姻,对于自己的工作,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这四个点哪个最重要? 我的排序是1432,在我看来了解自己更重要 其次才是人际关系。我认为了解自己才可以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而在老师看来了解自己是一种概念,而建立良好人机关系是做的层面。只要解了人际关系,就可以解决以上三个所有问题。在做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就是在人际关系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现在想来,其中的联系很微妙,两者相辅相成。你知道为什么一个人会得忧郁症吗?因为他从来没有去吸收外界的资讯,他是封闭的一个人,只要过于开放,很多问题,他会在聊天的过程中就解决自己的内心。——这是老师的原话。结合自己今天看到的内容,我才真的意识到人际关系意味着什么。人际关系意味着自己的开放程度、自己的个人魅力、自己的解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自己成长的能力。不管人际关系的好与坏,都能给自己带来成长,人际关系是自己外显的投射,是另一个自己,而自己的关系也是自己选择的。而这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很少去吸收外界的资讯,慢慢地成长的速度也没有之前那么快了。现在想来还是自己害怕去扩展自己的关系,因为不熟悉,不是自己擅长的,所以一直在逃避,逃避和未知、不确定约会。害怕人靠近了真实的自己,会来一句感叹。啊~原来你就是这样子啊~说到底还是害怕自己被评价,为了逃避社交带来的压力,我封闭了自己。慢慢不主动,慢慢静下来,最后停下来。向内的自我成长,是扎根。向外的成长,是反射。要成为一棵大树,扎得深,长得高,看得远,打开自己的认知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