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本书阅读指导应该“连续而完整”

 海阔天空sx 2022-10-27 发布于广东

本文字数:3118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整本书阅读指导应该“连续而完整”

——以《青铜葵花》为例

一、目标定位

1.情感体验目标:从日常情感到艺术情感

《青铜葵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儿童文学作品,大爱、大美、大苦难交织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时刻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不少学生在自主阅读时会情不自禁地眼眶湿润。但这样的情感还只是初步的日常情感,需要进一步凝练、升华为文学作品所表现的艺术情感。所谓艺术情感就是积极的、带有生命意义的“智慧情绪”。也就是说,《青铜葵花》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情感,更是有意义的情感。所以,情感目标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一层次,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精神的敞亮和人格的完善。笔者把《青铜葵花》这本书阅读教学的情感目标确定为:初步了解苦难的现实与永恒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稀释苦难,以美丽的姿态迎接苦难。

2.阅读方法目标:从一般阅读到文学阅读

曹文轩教授提出了“语文意义上的阅读与文学意义上的阅读”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待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用一般的阅读方式获得的只是作品的基本信息,只有通过文学阅读的方式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取文学作品的营养价值。《青铜葵花》中作者运用诗化纯净的文学语言描绘了如诗如画的优美风景,彰显了至纯至善的和谐人性。阅读这样的作品显然需要用“文学”的方式进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诵读感悟、读写交互、整体观照、画面再现、对比赏读、情境体验。笔者把《青铜葵花》这本书的阅读方法目标确定为: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欣赏文学语言,初步体验大麦地的生活图景和青铜一家人的情感世界。

3.语言学习目标:从理解到运用

整本书阅读需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青铜葵花》的语言风格:一是简洁明快;二是形象生动;三是具有节奏美和色彩美。这本书的语言学习目标为: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在日常表达中运用简洁形象、有一定美感的语言。五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三四年级“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的学习后,是“跳一跳,能够到”上述目标的。

二、阶段安排

《青铜葵花》的阅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检视阅读阶段、分析阅读阶段、主题阅读阶段,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五年级学生,所以直接省去了基础阅读阶段。

图片

检视阅读,即整体浏览,粗知大意。这个阶段主要由学生利用暑假或寒假的时间自主阅读。这一阶段,需要提出学生思考的核心话题,确定合适的阅读成果展示形式。

分析阅读阶段,需要从人物的欣赏与评价、环境的创设与烘托、情节的平缓与起伏、矛盾的冲突与化解、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内容的详略与先后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意义和语文意义上的阅读。

主题阅读阶段,主要是拓展比较阅读,重点比较《草房子》和《桥下一家人》这两本书。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同样写“苦难”,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作家是如何表现的。

三个阶段,持续3个月左右,师生沉浸于整本书中,交流不断深入,精神不断敞亮,语文素养也不断提升,文学作品的整体育人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阅读指导策略

1.与心灵共振

文学对儿童心灵的影响不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实现的,而是儿童在亲身感知作品中人物形象美的过程中获得的。《青铜葵花》中的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就是青铜与葵花。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他们身上感受亲情、责任、感恩等精神品质必不可少。整本书除了青铜、葵花这两个主要人物外,还有两个关键人物:奶奶和村长。笔者以为,奶奶和村长也是曹文轩塑造得十分成功的两个形象。村长是大麦地的灵魂,奶奶是青铜家的灯塔,他们总是在全村或全家出现重大危机时及时出现,解燃眉之急。

笔者在引导学生发现奶奶的人性之美时,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指导策略。通过比较人物的第一次出场,比较青铜与青狗,比较情节发展中作者对奶奶的外貌描写等,引导学生发现“奶奶是大麦地最有风采的老人”。

笔者设计了以下思考题:

认真阅读书中描写青狗的相关内容,思考:(1)青铜与青狗这两个差不多同龄的孩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为什么这两个孩子会有不同的命运呢?

通过比较两个孩子背后的家庭,学生们就会发现,正是因为有了奶奶这样一座灯塔,青铜一家才会在每次遭遇灾难时都能转危为安,也正因为有了奶奶,青铜虽然不幸,也仍然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在指导《芦花鞋》一章时,笔者提出两个核心话题:(1)作者为什么详写了青铜渴望上学,而不详写葵花渴望上学?(2)日常生活中,当你的渴望没有满足时,你和青铜的心理有什么区别?这两个核心话题重点关注读者、青铜、葵花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比,让学生初步明白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的区别。

2.与作家呼应

曹文轩特别看重景色描写,在他的文学理论书籍《小说门》中,作者用一个章节的篇幅专门阐述了风景对小说的重要意义。《青铜葵花》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如诗如画、有情有义的风景描写来稀释苦难,实现“美丽的痛苦”这一哲学主张。现举教学中的一例:

出示小说中的片段:大河,一条不见头尾的大河……水与芦苇就这样互不厌烦地嬉闹着。

师:是的,从表面看,这是一段景色描写,作者把原本普通的流水和芦苇写得活灵活现。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注意这几个关键词,我相信,这次你会有新的发现。

(加粗红色显示:护送、情意绵绵的絮语、耳鬓厮磨、调皮地胳肢、互不厌烦地嬉闹。)

生:我感觉这段写景表面是写河水、芦苇,实际上是在写人。

师:写谁呢?

生:我感觉写的是青铜和葵花这两个人,因为全书中只有青铜与葵花才会互相“胳肢”“嬉闹”。

师:完全正确。大家完全读懂了这一段景色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化景物为情思是作家常用的手法,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大家再找找看,努力发现景物背后的情思。

3.与实践结合

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不能仅仅停留在“读过”的层面,必须充分挖掘规范、新鲜、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在积累与仿写、朗读与表演、想象与预测、赏析与评价等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大量运用了具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有的适合仿写,如“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教学中,笔者创设情境,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描写自己的孤独。有的学生写:“我很孤独,是那种一个人拥有四个房间却看不见另外一个人的孤独。”有的适合朗读与表演。在第三章,青铜因为爸爸不肯领养葵花而负气,坐在水中的水泥桩上不肯下来,爸爸、妈妈、奶奶三个人都劝青铜回家。奶奶劝说的语言和爸爸妈妈完全不同,这一部分特别适合运用“朗读与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奶奶的语言智慧。

4.与教材勾连

统编版教材的语境下,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已经融为一体。语文要素的学习、巩固、运用不能仅仅局限在教科书内,必须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中。《青铜葵花》中作者写葵花很喜欢那条大河、葵花爸爸对向日葵从早晨到中午所呈现出的美等内容都与统编教材中“连续细致的观察”“准确生动的表达”结合得非常紧密,这些内容自然要成为巩固课内所学的教学内容。此外,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两个语文要素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自然不可忽略。

四、成果展示

1.文字类成果

主要包括书上的圈画批注、日常的摘抄、习作中的引用与仿写、读后感等。在阅读《青铜葵花》期间,笔者和学生约定:如果在习作中引用了书中的原话,或仿写了书中的言语形式,就自行在习作中标出来,老师会根据情况酌情加分。为了便于集中展示,笔者以“六个最”为抓手,引导学生完善文字类的阅读成果。这“六个最”分别是最优美的摘抄、最逼真的仿写、最自然的引用、最丰富的想象、最合理的预测、最真实的感想。

2.图文类成果

这里的图文主要参照了美国阅读教学中的八种人物分析图以及笔者自创的“最有画面感的语言”“小巴掌书”等。其中“最有画面感的语言”主要是用图画表现文字,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关注语言的形象性特点,积极融入作者营造的情境中。比如,葵花被送到大麦地的老槐树下时,作者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读起来令人心酸。学生根据文字转化成图画后,画面中的小姑娘更加可爱,也更加让人心生怜悯,特别是那双眼睛,充满了对亲情的渴望。从画面可以看出,学生不仅读懂了文字,也读懂了葵花的内心。

3.表演类成果

表演这一形式可以有效填补文本空白。比如《冰项链》中有一段文字:“他用棍子一下子一下子地敲着自己的手掌。绕着石磙转了一圈,突然扬起棍子,朝青铜劈杀了过来。”作者寥寥几笔,一个“小恶霸”的形象呼之欲出。但这段文字只是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省略了“小恶霸”的表情、眼神、心理活动等方面,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想象,通过表演的方式补充人物的表情和眼神,丰富了“小恶霸”的形象。

【本文系江苏省2020年度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一个经验’:高品质学习生活建构”(苏教基函2020年6号)的阶段性成果。】

(陈志峰 江苏泰州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