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与王安石

 穿云破雾雨打风 2022-10-27 发布于甘肃

文/范小红

被王安石称为“一世之师”,并赞其“由初迄终,名节无疵”的是范仲淹,评价一个人一生名节没有瑕疵,足见王安石对范文正公的崇敬。那么,到底范仲淹和王安石有着怎样的交往?

让我们把时光追溯至北宋。

回到那个时代的杭州。

北宋时的杭州到底有多美?

其时,仁宗作诗称杭州“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皇祐元年(1049),范仲淹从邓州移至“湖山满清气,赏心甲吴越”的杭州。

据范仲淹年谱记载,在杭州这一年,除了范家的二儿子范纯仁进士及第及范氏义庄在苏州落 地 以 外,还 记 录 了 一 件“大事”——“王安石来访”。

别小看这短短的五个字,信息量极大。

王安石何许人也?

当时的王安石仅仅是个鄞县县令,但 28岁的他已显露出非凡的才华,王安石勤政爱民,动员民众浚渠川,兴水利,建县学,兴教育,短短三年,鄞县大变,尤其是经他规划治理后的东钱湖,被誉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在鄞县三年,王安石名声大震。

王安石的父亲叫王益,和范仲淹是同榜进士。王益一生笃行孝悌仁义之道,做地方官用“恩信”治理一方,曾“历岁不笞一人”,深得范仲淹认可。

范仲淹到杭州任职的消息,令王安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向往。

他先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上范资政先状》求见,得到回复后又写了《谢范资政启》,信中王安石写道:“某比者之官敝邑,取道乐郊。引舟将次于近圻,敛板即趋于前屏。瞻望麾戟,下情无任”“童乌署第,夙荷于揄扬;立鲤联荣,复深于契眷”。他以“童乌”和“立鲤”自喻晚辈和后生。期待拜见先公,并感谢范公能答应接见。

这封信从文笔到字迹都令曾经的参知政事折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杭州相见直接催生了 25年之后的“熙宁变法”。

“王安石来访”是在当年的秋天,来访必有问,有问必有答。

与范仲淹一样,王安石早就立大志,以经邦济世为己任,自言“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相遐希”。他的人生目标颇似杜甫,学“稷”和“契”辅佐君王,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庆历新政”自然成了主题,他们从北宋立国谈到当下的积贫积弱,谈政治,谈经济,谈文化,谈军事,谈庆历新政的缘起、筹备、进程,更多的是谈庆历新政失败的教训;他们谈天时,谈地利,谈人和,终究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看准时机是前提,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君臣一心。

随着谈话的深入,范仲淹愈发感到眼前的王安石和自己年轻时是何等的相似:怀忧国忧民之心,立为国为民之志,做利国利民之事!

范仲淹和盘托出了自己一生的“感悟和心得”,他告诉王安石,历朝历代,凡推行新政与改革,从商鞅变法到王莽改制,纵于国于民有利,然对既得利益者而言,却是大大不利的,故往往群起而攻之,庆历新政也不例外。

范仲淹向王安石表达着自己的心迹,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黄昏,许多国事已力不从心。而王安石让他看到了后生可畏,也让他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

临走,范仲淹整理了庆历新政的大量资料送给王安石,并将他送到大路上拱手叮嘱:“看准的事,勇往直前,虽千万人吾往矣!”

从王安石给范仲淹的感谢信《上杭州范资政书》中“粹玉之彩,开眉宇以照人;缛星之文,借谈端而饰物。羁琐方嗟于中路,逢迎下问于翘材”,不难看出,王安石对范仲淹是折服的,自己各方面的收获也是极大的。

在杭州,王安石还登顶飞来峰,写下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相见让他对未来更加踌躇满志了。

史书记载:皇祐三年(1051),在去青州的路上,范仲淹还向仁宗推荐了王安石。

第二年,范仲淹由青州赴颖州上任,中途病逝于徐州。32岁的王安石在舒州任通判,惊闻噩耗,眼泪飞洒,他挥笔写下了《祭范颖州文》。

王安石用了真心,动了真情。

《祭范颖州文》用短短 448个字,对范仲淹各个时期在不同职位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追述和褒扬,对范仲淹的为人和政绩,进行了公正、全面的评价。

文一开头说:“呜呼我公,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末尾则云:“硕人今亡,邦国之忧。”王安石认为范仲淹身系天下安危,堪称一世师表,他的死是巨大的损失,是邦国的不幸。

特别是“遂参宰相,厘我典常,扶贤赞杰,乱冗除荒……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高度称赞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也为改革半途而废表示无限惋惜。

王安石敬佩范仲淹,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和学习的楷模,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夙愿,那就是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宏图。

文从心出,“矧鄙不肖,辱公知尤”还对杭州面授赐教又一次表达感激和感恩。

王安石牢牢记得范仲淹的教诲,其间宰相文彦博向仁宗举荐“安石恬然自守,未易多得”,包括韩琦、富弼、欧阳修都推荐他,朝廷每次诏他进京做官,王安石的态度总是辞,固辞,坚辞不就。

直到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进京做了度支判官,相当于掌管财政方面的官员,此时距离他进入仕途已经 16年了,16年的基层经验已经让王安石将民间的世事洞察于心。雄心勃勃的他写下了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堪比范仲淹当年的万言《上执政书》。

书中,王安石系统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并举出晋武帝、唐玄宗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例,企望“图强变法”。

仁宗没有回应。

第二年,他接着写了《拟上殿札子》提出改革方案,仁宗仍然没有回应。

第三年,他又写了《上时政疏》,完善方案,仁宗依然没有回音。

然而,王安石并没有气馁,瞅准机会又离京到了地方,他要继续实践,进一步完善方案,变法兴邦。

仁宗崩,英宗立。除了“丁忧”在家,王安石依然坚持在地方,英宗在位时间很短,还不足以启动变法。

治平四年(1067),英宗崩,神宗立。王安石被起用江宁知府,旋诏为翰林学士。他用“百年冠盖风云会,万里山川日月明”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

熙宁元年(1068)四月,宋神宗诏王安石进京越次入对。

王安石知道,他想要的机会终于来了,进京的路上他创作了一首《松间》:“偶向松间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以此来向世人昭示“大丈夫要担当大任”。

一切都了然于胸,一切都成竹在胸。王安石向宋神宗呈上了《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导思想就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札子》指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待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所建树,坚定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君臣一拍即合!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直接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启动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

“一定要汲取庆历新政失败的教训”,范仲淹的话犹在耳畔。

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亲自掌管。他又委任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派遣提举官 40多人,颁行新法。青苗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随之颁布。

不承想,率先出来反对变法的是御史中丞吕诲,他一下子罗列变法有十大过失,不过,第二天宋神宗就下诏将吕诲贬出京城。

令王安石始料未及的是,反对力量最为集中,也最为猛烈的几乎全是来自范仲淹“庆历新政”时的主将们,三朝宰相的韩琦、富弼包括文彦博以及时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也有与王安石相交莫逆的好友司马光、吕公著、韩维等,甚至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也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反对变法。

王安石想到了范仲淹在杭州给他讲到的商鞅变法的故事,此时的王安石多么想念他的“一世之师”。

随即,他写了一首《商鞅》: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他以商鞅为鉴,希望大家要支持而不要非议新法。

此后不久,宋神宗即封王安石为宰相。

接着,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保甲法依次推出。

宋神宗不遗余力地支持变法,王安石也坚信变法“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没有错,那么“余心之所向,虽九死其犹未悔也”!

史书记载: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随着农田水利法的实施,全国 1万多座水库相继建成,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国库积蓄甚至可供 20年财政支出之用。特别是保甲法、裁军法、将军法、保马法、军器监法等强兵之法的施行,也在节省军费开支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熙宁四年(1071)“熙河之役”对西夏的战斗取得了辉煌战果,王韶率军收复了熙、河、洮、岷、宕、亹五州,开拓疆土达 2000余里,这场战争成为北宋以来 80年间,对外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

变法还是疾风暴雨般被强力推行着,规模、声势、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阻力也是空前的。

大官僚、大贵族、大地主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因为各种原因,新法在推动过程中也出现了“变形”的情况。

直到郑侠一幅《流民图》呈到神宗的面前——

看到流民流离失所,神宗动摇了,连太皇太后都喊出了“要王安石罢辞”。

王安石不甘心,他想起了范仲淹的“勇往直前”的嘱咐,于是向神宗“喊”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人言可畏,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还是被罢相,他归居江宁府的钟山。在人生的夕阳里,在远离庙堂江湖里,王安石念念不忘“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回忆着范仲淹和自己的得失成败。

在荒野里,他一遍一遍重复着范仲淹的《西溪见牡丹》“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和自己的《梅花》“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

元丰八年(1085),神宗崩,哲宗立。拜司马光为相,随之将“新法尽弃”。

次年,王安石在钟山病逝。一个被列宁称为“1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钟山,王安石也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本文原载于《时代报告》2022年第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