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放弃50万年薪去捡破烂,逆袭成女首富,曾给汶川捐1000万元

 朱小鹿 2022-10-28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2006年10月,黄光裕估计气得直骂娘。
 
2004年,黄光裕以105亿身家直冲云霄,坐上中国首富。
 
第二年,中国首富还是他,他就差脑门上刻“中国首富”几个大字。
 
王健林找他合作,黄光裕一副大佬姿态,猛喝两杯茶,旁边的老王瞬间成了小王。
 
 
结果,2006年他打瞌睡的功夫,中国首富的位置就被人抢走了,而且还是个名儿都没听过的女人。
 
那年,张茵凭空出现,以270亿身家空降中国首富之位。

黄光裕只能退居第二,身家只有70亿元,只是人家的零头而已。
 
才70亿,这么点钱哪够花?
 
毕竟,当黄光裕还是黄首富时,上了一档节目,主持人问他,如果105亿元摆在黄先生面前,您是怎么想的?
 
黄光裕十指交叉,云淡风轻地回了三个字:“不够花。”
 
首富宝座易主,想必黄光裕有多不爽,然而老王比他更不服气。
 
当然,此老王非彼老王。
 
王石得知2006年首富不仅是个女的,还是捡破烂的。
 
他掐指一算女首富上位,肯定不简单,背后指不定走了哪门子歪门邪道。
 
于是,八卦的他托中国环保总局的副局长,偷偷查一查张茵。
 
 
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对方告诉他,张茵清清白白,就连黑名单上都没有她。
 
抓不到张茵的小辫子,王石只能甘拜下风。

了解了张茵的过往,王石更敬她是条女汉子。
 
 

 
当年,张茵母亲王济芳一口气,生了八个娃。

每天上床睡觉,她都要挨个点名,清点人数,生怕漏了个孩子。
 
在那个年代,多子多孙并不是什么好事,生儿一时爽,养娃愁断肠。
 
虽说父亲是部队连长,听着很神气,月底领工资就真的很生气。
 
因为赚不到几个钱,更养不了一家十口人,张家一年半载都吃不上肉。
 
 
作为老大姐,张茵唯一的好处就是,衣服都是穿第一手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她穿不下了就给老二,老二再给老三。

衣服到了老八手上,已经打满补丁,堪比传家宝。
 
作为老大,张茵一直有“形象包袱”,希望自己能处处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
 
上中学的时候,张茵每天都要走十多里山路上学,但她从没迟到过,成绩一直顶呱呱。
 
如果她在学习上掉链子了,那弟弟妹妹也会跟着偷懒。

上梁正了,下梁歪不到哪里去。
 
最后,赶在改革春风的高潮,张茵如愿考上大学,成了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毕业后,张茵进厂当了个工业会计。

由于表现实在太突出,张茵又被深圳一家合资企业挖走,先后当了财务部部长、贸易部部长。
 
 
凡是与张茵打过交道的客户,无一不臣服在她的能力之下。
 
张茵没日没夜打工,兜里的银子没日没夜地响个不停,到1985年张茵已经赚了3万元。
 
看着这3万,张茵觉得索然无味,浑身不舒服,要是能在后面多加几个0,张茵吃饭也香。
 
这时,有个客户给她指了条路,建议她去香港闯一闯,那里遍地黄金,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捡。
 
张茵一听,人还在深圳,魂儿已经飞到香港,马上收拾东西到香港猎金。
 
当时,听说她要走,一毛不拔的老板活生生自拔一根毛,主动提出愿意给她涨工资。
 
只要她能留下来,年薪50万都好说。

可张茵铁了心要去香港,她自己算了一笔账。
 
万一自己闯出名堂了,还愁赚不到50万吗,就算自己失败了,顶多也只是损失这50万。
 
 
同事们都以为,张茵辞得那么硬气,连50万年薪都看不上,八成是挖到了发财之路。
 
结果,他们万万没想到,张茵放弃50万年薪,就是为了去收破烂……
 

 
当时,一家香港造纸厂厂长告诉她,国内纸张需求量很大,缺口也很大。
 
虽说现在还是资源造纸,但未来绝对会向再生纸转变,而废纸回收就是未来的风向标。
 
可惜,太多人看不上废纸回收,捡废纸能有什么出息,一点都不体面。
 
确实,刚开始搞废纸回收,废纸还没搞到手,张茵差点被整成废人。
 
 
当时,虽然3万元份量还挺重,但一撒到香港大地上,轻如鸿毛,一点声响也没有。
 
张茵只能栓紧裤腰带过日子,住在冬凉夏暖的出租屋。
 
冬天,外面寒风刺骨,屋里头张茵冷得叫苦。

一到夏天,香港的出租屋就是个天然桑拿房。
 
张茵只能一个劲自我催眠,心静自然凉,就是舍不得买风扇。
 
要找合作厂商,可别人一看她是外来妹,个个嗤之以鼻,关门送客。
 
残羹剩饭都吃惯了,吃几回闭门羹又何妨。

张茵直接守在人家门口,玩起了死缠烂打的招数。
 
就这样,张茵才争取到了立足的机会。
 
 
每天,张茵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猪晚,天还没亮,她就要跑去商行收购废纸。
 
除此之外,她还要时常去码头转转,确保货运安全。
 
一天下来,脚底都磨出了不少水泡,累得腰酸背痛,身体像是被掏空。
 
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油水还没捞到手,张茵反倒被呛了几口水。
 

 
当时,一澳门商人主动找上门,坐在张茵的办公室,连灌了两杯水,当场决定要与张茵合作。
 
为表诚意,他往桌上甩了一张300万元支票。

张茵瞬间腰也不酸,腿也不痛了。
 
给钱如此爽快的主儿,怕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生怕对方反悔,张茵立马答应了这买卖。
 
然而,老天从不生产免费馅饼,如果有,那很可能是陷阱。
 
 
张茵吃了年轻的亏,说好的300万港元,结果跑去兑现,300万港元成了300万韩元。
 
一字之差,钱可差了十万八千里,张茵这才如梦初醒,自己被当成猴子耍了。
 
此仇不报,更待何时?张茵立马赶到澳门,到处打听骗子的下落。
 
最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把钱追了回来,顺便把他送进局子了。
 
多亏了这些不讲武德的商人,张茵练就了一双好眼睛。

任妖精怎么变,都逃不过孙悟空火眼金睛。
 
只要跟对方聊上几句,对方是什么货色,张茵都了如指掌。
 
就这么斗智斗勇,张茵终于在香港站稳脚跟,同行都得让她三分。
 
但再怎么斗,张茵也斗不过黑社会。
 
当时,废纸回收业鱼龙混杂,慢慢地成了黑社会“三合会”的地盘。
 
按照行业规定,废纸里必须掺杂20%~30%的水分,这样才有利润可赚。
 
结果,张茵一来,不打招呼擅自将水分缩小到15%,致力于提高纸质量。
 
 
张茵这么一整,大哥们气得脸都绿了,这不是分明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了?
 
年轻人不懂事,那大哥就亲自出马教她做事,天天掐着点儿打电话威胁张茵。
 
张茵能混到现在,自然也不是纸老虎。

她完全不吃他们这一套,继续我行我素干活。
 
一看小妹不买账,大哥急了,叫上一群兄弟在路上围堵张茵。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每天出门上班,张茵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有时搭地铁,有时坐车,他们根本摸不着张茵的习惯。
 
 
人还没见着,狠话还没放出去,弟兄们已经累坏了自己,张茵还是生龙活虎,生意越做越好。
 
就这样,靠着这股不怕死的劲儿,1990年张茵成香港最大的废纸出口商。
 
然而,区区香港最大出口商,张茵还觉得缺点意思,这时她决定做点刺激的……
 

 
在国内,争来争去,都是自家人,能到别人的地盘撒野,那才是真本事。
 
当时,国外造纸已经用上原木,中国造纸还停留在掺杂草,甚至全部用草代替。
 
可想而知,用这样的废纸还原的纸浆,里面的木纤维含量少得可怜。
 
因而,国内只能靠进口废纸,解决造纸原料。
 
张茵心想,是时候出去见见世面,于是她和丈夫刘名中商量,到美国试试水。
 
就这样,1990年他们漂洋过海,到美国洛杉矶租了间70平米的公寓,成立了中南公司。
 
 
那里,白天是办公室。

到了晚上,床帘一拉,被单一铺,两人一搂,就是小两口的窝。
 
刚到美国,张茵完全吃不消。
 
不懂英语的她,与当地人沟通时,内心极度崩溃,只想问我是谁、我在哪。
 
没有什么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给点,张茵只好花钱雇了个贴身翻译。
 
出门可以忘记带手机,但不能忘带翻译和老公。
 
为了打听到废纸货源,张茵两口子带着翻译,整天开着车到处跑。
 
有时候中午来不及吃饭,三人就啃着汉堡包凑合一下,继续拜访客户。
 
(丈夫刘名中、张茵)
 
幸好,刘名中还懂点其他语言。

双方在洽谈的时候,刘名中见缝插针,跟对方介绍张茵的苦逼创业经历、成就。
 
对方一听,顿时对她刮目相看,合作就这么谈成了。
 
为了最大程度促成合作,张茵甚至主动当冤大头,与对方签订长期合同。
 
也就是说,一旦废纸价格下跌,就算亏到心在滴血、肉在疼,张茵依旧要面带微笑,以原先价格买对方的货。
 
不到一年,张茵就已经在美国占有一席之地。
 
 
1993年,张茵忙着造纸,也不忘造人,意外怀上第二胎。
 
这孩子来得不是时候,张茵忙得焦头烂额,哪还有时间养胎。

孩子在肚子里跟着母亲跑上跑下,跑到最后差点歇工。
 
思考再三,张茵只好决定流掉孩子。

可就在流产手术前一晚,张茵碰见一件玄乎的事……
 


那天晚上,张茵做了个梦,梦见有个小男孩慢慢朝自己走来。
 
张茵心想,这难不成是老天给我的旨意,要是流掉这个崽,那岂不是触犯天规?
 
于是,张茵改变心意,决定留下这个孩子。
 
那段时间,张茵挺着大肚子,满世界跑,跑到孩子都累了。

才刚满八个月,儿子就跑出来了。
 
 
刚出生时,儿子还有点水分,到了第三天,整个人缩成一团。

张茵悔不当初,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哭了两天。
 
结果,鼻涕还没擤干净,公司一通电话,张茵抛下孩子又出差去了。
 
这一去,就是三个多月。
 
虽然老母亲辜负了儿子,但儿子一出生,就给老母亲带来了好运。
 
那时候,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出现井喷态势,中国船只源源不断扑向美国港口。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在这热闹的场面中,张茵看出了一丝猫腻。
 
 
每次,中国船只来到美国时,船上货物满满当当,可回去却是半仓。
 
张茵心里的如意算盘又开始工作了,她寻思着,要是能搭上这班“顺风船”,将自家的纸运回中国,单是省下运输成本,她就赚翻了。
 
之后,中南公司一跃成为全美废纸出口老大,被称为“废纸大王”,还有幸上了一次全美知名女性企业家。
 
2001年,单是使用的集装箱,中南一个就碾压了通用电气公司、菲利浦莫里斯和杜邦的总和。
 
毫不夸张地说,中南每年向中国出售的废纸总量差不多就是17艘航母。
 
然而说到底,收废纸技术含量不高,只能赚一时的钱。
 
要想靠着摇钱树,过上乘凉的好生活,造纸才是王道。
 
 
于是,张茵砸了1.1亿美元在东莞建立“玖龙纸业”造纸集团,玩上了造纸。
 
当时,大部分造纸厂的机器还只是5万吨左右的年产规模,毕竟囊中羞涩、技术有限。
 
张茵有钱任性,直接买了20万吨年产规模的机器,惊呆了小伙伴们。
 
第二年,张茵再次使出钞能力,豪掷1亿美元,新增一条年产40万吨的生产线。
 
同行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的背影,目送她一步步走上巅峰,成为造纸巨头。
 
然而,就在她赚钱赚得乐呵呵,她被人盯上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些年,张茵只想默默赚钱,不想抛头露面招惹是非。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有一天张茵和丈夫同时收到一份传真,刚打开一看,两人再也笑不出来了。
 
 
发传真的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扫帚星”胡润。
 
圈内开玩笑说,谁要是上了胡润榜,过不久准出事,这一点黄光裕应该有发言权。
 
那时候,胡润满中国找富人,有钱的张茵就这样落入了他的射程里。
 
胡润也很客气,先给人家发了份传真,想让对方核实一下材料。
 
结果,他左等右等,等来的是张茵的律师函。
 
 
刘名中还算仁慈,给胡润留了点面子,只是含蓄地回复:
 
“贵公司关于中国大陆百富榜的传真收悉,非常感谢。

经研究,有关贵公司要求敝公司给予答复的内容,我公司不考虑出版。谢谢!”
 
他们还很贴心,兴许是想起胡润可能看不懂中文,随即又追加了一封英文邮件:
 
“再次提醒,我们不同意贵公司发布关于我们的任何信息,否则后果自负。”
 
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想上富豪榜,勿扰!否则,有你好看的!
 
但刘名中生怕出差错,胡润听不懂他的弦外之音,又发了一封邮件,再次警告他:
 
“我们是一家私人公司,请尊重我们的隐私。

如果没有经过我们同意擅自发布关于我们的任何信息和数据,那就只好对簿公堂了。”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胡润,胡润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怎么可能被这点小伎俩吓唬到?
 
他们说他们的,胡润做他自己的,2003年10月20日,胡润发布“胡润百富榜”。
 
张茵排在第17位,财富25亿元。
 
事情已经发生了,张茵也只能接受,并没有问责胡润。
 
当时,她想着17名而已,前面都是大神,没什么人注意到自己的,问题不大。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完全不受她控制……
 
 
2006年10月11日,张茵正在外地出差,公司高管打了通电话给她:
 
“老板大事不好了,您又上富豪榜了,这次是首富!”
 
张茵坐飞机回国,空姐路过她座位,惊呼问道:“您就是张小姐吧?”
 
没办法,财力不允许她低调,张茵只能认栽,被迫接受“2006年中国最有钱人”头衔。
 
可惜,张茵还是把中国首富想得过于简单,这背后的东西可不简单。
 
很快,她就摊上大事了。
 

 
2008年北京两会,张茵一语惊人,连续提出了三个提案,个个都完美地踩中大众的雷区。
 
张茵提议,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她轻飘飘一句话,等同于搅了打工人的生活,于是张茵被集体炮轰。
 
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孔祥鸿更是坐不住了,直接公开喊话张茵,表示两会一结束,他就要代表劳动者会一会张茵。
 
他甚至提倡,两人在电视台公开PK,看谁更有理。
 
 
终于有个明事理的人站出来为大家说话了,大家纷纷为孔祥鸿欢呼,催促张茵快点应战。
 
结果,张茵回应,搞这么大阵仗没必要,她也没时间陪他玩。
 
而张茵天不怕地不怕,再次口出狂言,提议为月薪10万以上的富人降税减负。
 
“调高税率会吓跑富人,个税太高影响白领为国服务。”
 
 
此言一出,张茵差点被口水淹死,被斥其是“资方代言人”。
 
而她的第三个提案,更是为这场闹剧再添了一把火。
 
她认为,鼓励企业进口先进高效的节能环保设备,给予5年至7年的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过渡期限。
 
而她自己的企业就是重污染的大头,这不是摆明为自己争取利益吗?
 
老板自己讲得尽兴,底下的员工慌得一批,最后个个哀求,“董事长闭麦吧!您可别再说了!”
 
人一旦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提案门这事还没擦干净,那边脏水又泼过来了。
 

 
2008年4月,香港大学生团体整理了一份《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业内陆血汗工厂报告》。
 
张茵的玖龙纸业“光荣”上榜,被指为“港企之耻”。
 
 
当然,这也不是捕风捉影,而是有图有真相。
 
曾在2007年12月,玖龙东莞工厂发生一起罢工事件,传言是因为公司恶意调低临时工人工资。
 
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正义。

香港大学生团体顺藤摸瓜,混入东莞工厂,想一探究竟。
 
他们就在工厂门口“守株待工”,一看到工人散工,他们就借机过去跟他们套近乎。
 
这一套,竟然套出惊天内幕。
 
没有一点点防备,玖龙纸业临时工9月被降薪200元,10月被降500元,11月强迫他们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说是合同,里面全是陷阱,合同上工资只剩下960元,比正式工人少了足足四成。
 
临时工人惨,辅助工更是有苦说不出。
 
辅助工全年工作363天,春节放两天假,要啥啥都没有,没有保险、没有补助、没有加班费。
 
有个工人做了近10年辅助工,最后被转为正式工,只是因为他够“听话”。
 
 
张茵马上出来回应,“真金不怕火炼,我们绝非所谓的血汗工厂。”
 
广东总工会马上介入调查,最后调查结果表明,玖龙纸业确实有管理漏洞,但还谈不上“血汗工厂”。
 
有官方辟谣,吃瓜群众也造不了大风浪,只能散会嗑瓜子去了。
 
后来,汶川爆发地震,张茵财大气粗,一口气捐款1000万元。
 
面对各路称赞,张茵感慨地说:
 
“我们是一个捡破烂起家的企业,我们真心愿意为灾区人民、为社会做点事,希望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别把人心踩扁了。”
 
 
捡破烂是一门技术活,只有把腰弯得很低,才可能捡到宝贝。

若是将姿态越放越高,只怕捡了宝贝又丢了初心。
 
 
作者:朱小鹿&罗小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