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掣纲领、把握神气,来自学院派的中医人对气学中医班的感受之一

 逍遥_书斋 2022-10-28 发布于河南

文:不二

文章图片1

看看这些书,哪些你也有?

学习中医的经历

我是一名中医药相关工作的从业者,研究生学的是中药学专业。工作后先是自学了中医,后来又找了老师跟诊抄方,再后来,有人向我推荐了大千老师的气学中医教材。学习教材过程中,我对大千老师的理论越发地认同,于是就加入了得明。一眨眼,在得明学习已经六年了。

2022年秋,大千老师开授气学中医班,学制三年,六个学期。这是大千老师时隔十年之久,再次系统性地教授中医。机会如此难得,当然第一时间我就报名了。

按照规划,第一学期是通过解读《黄帝内经》原文内容,来讲解中医基础理论。

关于《黄帝内经》,我是通读过的。第一次接触,直接看的就是郭霭春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和《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在当时算是所知比较权威的版本,初看非常吃力,并且因为是第一次读内经,所以读的囫囵吞枣。虽说是勉强地看完了,却也只是有些模糊的印象。

之后,其他《黄帝内经》相关的资料也看过不少,江湖派的有徐文兵、南怀瑾、周潜川等人,学院派的有王洪图、凌耀星等人。

自学的同时,我也跟从了一位老师跟诊抄方。他是我的中医启蒙恩师,非常强调经典原文的学习,自然也包括《黄帝内经》。他引经据典地给我们做了讲解,曾经专门为素问前三篇的做过注解,我也都认真仔细的学习了,受益颇多。

加入得明后,我把大千老师气学中医教材全都看了个遍,包括大千老师讲《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

文章图片2

黄帝内经难住了多少英雄好汉?

开学前,既有疑虑,又很好奇

基于以上经历,当了解到气学中医班第一学期是讲内经原文时,我是既有疑虑,又很好奇。

疑虑在于,有了之前的内经学习基础,而且大千老师以前对《黄帝内经》很多内容都逐字逐句地做过讲解。那么这次内经课,自己会有新的收获吗?

好奇则在于,大千老师说,这十年来,他的思想有了长足的进步。我非常期待在这次内经课上可以听到差异和新意。

文章图片3

目标已经出现!就不怕道路崎岖了 图:源宝

感受大为不同,赞叹不已

9月28日,正式开始了气学中医班第一次课,每周三晚上一次,到目前已经上了三次课。就我个人而言,感受大为不同!

这次讲课不再是对照原文逐字逐句讲解了,而是只讲大千老师标红的内容。更特殊的是,标红的内容有的甚至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比如上古天真论篇,“女子七岁”、“丈夫八岁”那一段。这段内容历代注解很多,甚至可能因为存在错简,导致众说纷纭。我自学以后是挺晕的,等后来好不容易理顺了,也并没有记得很牢。

而大千老师的这次讲解颇为不同,只讲了每个七和八的首两句,后面的细节描述直接略过。

这种讲法对初学者特别“友好”,让他们很快、很容易地抓住重点。如女子七岁肾气“盛”,男子则是八岁肾气“实”,然后二八才肾气“盛”;女子四七是筋骨“坚”,男子四八则筋骨“隆盛”,抓住了这些点,男女的生理特性,一下子就清晰了

在做整篇总结时,大千老师又将标红的内容更进一步浓缩,概括为真,精,神,气,形,道,德等几个字对应的概念,并着重围绕这些概念讲解,立刻让我们抓住了全篇核心。

作为内经的首篇,《上古天真论》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抓住了这篇的核心,就是抓住了整个中医,或者说是抓住了中国古代对生命认知的核心与源头。

文章图片4

去繁就简、抓住主干

去繁就简,抓住主干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在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没有发明的年代里,这本书能流传至今,相当不易!而在传抄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导致内经原文中有很多上下文不连贯、 词意无法衔接的地方。

历代的注家在注解这些错误时,也是花费了大量笔墨。注解越来越多,各家又莫衷一是。现代人学习内经,如果跟着这些海量的解释,来琢磨一词一句的含义,很容易深陷谜团之中,越学越糊涂,反而不知道是在讲啥了。这也导致很多刚接触内经的人,将其称之为天书,最后只能望而却步了。

大千老师的讲解,是从这些谜团中找到了一条主线,并一以贯之。这样做,极大地方便了初学者理解原文意图。当我们抓住主线后,如果学有余力,还想深入研究、还希望更详细了解内经的内容,就再去找那些注解看,这时就不那么容易迷失方向了。

“接续上古文化,建立气学思维”,大千老师计划用三年时间,以“气”为核心主线教授中医经典,带领大家认识生命的本相和疾病的实质,培养中医临证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