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念念不忘|25条,一份朴实的心灵养护清单

 shineboy1 2022-10-28 发布于加拿大

图片

图片


早上好,秋天好😊🍁
今天的分享,关于一份实用贴心的打卡清单。
它的内容说来简单,却也需要不辞时日,时刻督促着自己——关于如何让我们的心,保持在进步的道路上,并有所积累与收获。

它的名字,叫“二十五方便行打卡清单”,出自五阶线上课「静定的滋养」的《童蒙止观》精讲部分。

在同学们的学习,由「方便行」进入「正修行」之时,为了大家巩固所学内容,于是诞生出了这一份清单,25条,每一条,皆来自林曦老师的躬身总结。

(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


耗费多日时间,细细揣摩,林曦老师将25条「方便行」古文,转译为我们可于日常践行的行动内容,结构清晰,能够真正地于我们心性的修持与提升,有所助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些为了获得静定智慧所需具备的前行,只有真正地付于日常,才会令改变发生。
一起来打卡吧,与你共勉,共进步😊

图片

《童蒙止观》是一部关于静坐方法与止观智慧的经典,由隋代的智顗大师所作。这本书有可遵照依循的操作性,体系严密,语言精炼,朴实而又情真意切地告诉你,如果要享受到心灵的滋养与安宁,你该怎么做。

它的前半部分,是「方便行」——关于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完成的前行准备工作,共有五章,每章分为五部分,是为“二十五方便行”。

很具体,很恳切,我们一点一点,来看看它😊


图片

1-5|“五缘”即是五种条件,想要定慧的种子,能从心灵的土壤中生长,我们先要让身心的种种条件具足,这也是对我们心灵的充分保护。

图片

1、在学习和生活中自律完成目标,并及时反省和修正。

持戒清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要有想完成的目标,便需要遵循某些原则。护持这些原则本身,即是定力的体现。
但有时,我们没法好好坚持自己定下的原则——没关系,智顗大师向我们阐明,“于诸轻戒多所毁损,为修定故即能如法忏悔,亦名持戒清净,能生定慧”,重要的是及时反省和修正,不陷入情绪的懊恼中,这同样,是一种持戒。

2、为自己的基本生活品质保障负责,同时感到满足
衣食具足|之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保障好自己的基本衣食并不难,难得的是知量知足。“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令心安稳,不匮乏,不因衣食给自己制造额外的压力与烦扰。

3、为自己创造一处安宁的学习时空。
闲居静处|“闲者,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给自己一处清净的地方,一段安静的时间,只要进入这一时空,便如“结界”一般,收敛心神,专注精进。

4、能在需要专注的时候不被打扰分心。

息诸缘务|记不记得弘一法师信中的那八个字——“谢绝诸事,闭关用功”

关键是制心一处,在读书、写字或精进任何事项时,都先放下手机,不思虑其他,若心散乱,则很难有一事达成。
图片
弘一法师手书

5、珍惜促使自己正面发展和进步的老师、家人和朋友,向他们表达感谢。

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正面影响的人,无论是老师、家人或朋友,他们教授我们知识,给我们衣食与庇护,带来鼓励与帮助——善知识令我们并非独自前行。

所以真诚地感谢他们吧,也愿善知识,在我们的生命里,出现得多一些,再多一些😊

图片

林曦水墨作品


图片

6-10|《童蒙止观》中说:“五欲者,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欲求本身,乃是生命力的体现,真正的问题,在于对五欲的执着。所以“呵欲”,是呵责而非舍弃。

而所有的这些形式体验——视觉的美感、听觉的滋养、香气、美食与触觉的丰富,若是能不被困扰,善加转化利用,同样可以成为智慧的滋养。

觉察我们的动机,善用色声香味触的福气,让熊熊燃起的生命力,成为前行的营养与动力。

图片

来自游园惊梦Jiting同学

6、色欲|善于提升视觉的美感,并接纳不同形式的视觉体验和不被困扰。

7、享受声音与美妙听觉的滋养,并接纳不同形式的听觉体验和不被困扰。


8、呵香欲享受嗅觉的灵敏和香气的快乐,并接纳不同形式的味道体验和不被困扰。


9、味欲珍惜美食的滋养和喜悦,并接纳不同形式的味觉体验和不被困扰。


10、触欲充分感受、分辨触觉带来的丰富世界,并接纳不同形式的触觉感受和不被困扰。

图片

11-15|在《童蒙止观》的「弃盖」篇中,“盖”代表着我们面对的一些阻碍、障碍。“除此五盖,其心安隐清凉快乐”,那些遮蔽我们明净本性的“盖子”,将它们一一去除,便可如拨云见日,重获内心的清凉与快乐。

那个很好的自己一直都在,就像衣服本身从未脏过,要洗去的,只是上面的污渍。所谓的信心,便在于此了。相信自己,找到自己吧😊
图片

11、当对外界、人、事物的得失持续烦恼的时候,能够放下,回归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弃贪欲盖|关于贪欲对我们心性的覆盖,智顗大师很精辟地总结为:“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处。”

想来确是如此,我们持续地陷于得失的计较中,得或失都没有甜头可言。而真正令自己感到甜蜜的满足感,其实并不来自外在。去找到内心稳定的快乐来源,让它,成为你的光源。

图片

林曦水墨作品

12、当持续无意识抱怨和负面语言表达的时候,能够及时觉察并停止。
弃嗔恚盖语言创造实相,警醒我们出口的言语,从表达的柔软和顺,练就内心的慈忍与安定。

13、当散乱昏沉的时候,能够意识到世间无常,需要持续精进。

弃睡眠盖在我们失去对自身与周遭的觉知时,很容易一天散乱昏沉地度过,所以更应体察世间无常,生命有限,在不确定的当下,更应勇猛精进。

图片

林曦水墨作品


14、不沉溺在提不起又放不下的散乱和后悔中,回到当下,投入行动。

弃掉悔盖其实掉悔,最为消耗我们的精力与元气,陷入无力感中,提不起又放不下。对治的办法依然是回到当下,“不应常念着”,从这一刻起,停止事件的蔓延与影响,投入到积极的行动中。看好脚下,打起精神来。


15、不把自己的目标与责任推脱给别人。

弃疑盖|其实怀疑的本质,是不相信自己,把责任推脱给别人。智顗大师在这里叮嘱我们“勿当自轻”,温柔地对待自己,相信不疑,承担起对自己的全部责任来。


图片

16-20|什么是“调和”呢?智顗大师举例,就像陶艺师傅做器物,先要调和陶泥,让它“不强不懦”,不软也不硬。也像弹琴前调琴弦,令它“宽急得所”,不松不紧,刚刚好。

我们的身心息也是如此。要知道对自己而言,怎样才是刚刚好的度,与自己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耐心体察,不宽不急,认真地对待自己的食物、睡眠,乃至行住坐卧,每一个姿势,每一次呼吸。
图片

16、认真对待自己的食物,营养摄取充分,饮食有节。

调食|饮食之重要,在于滋养我们的身与心。把自己供养好,才有足够的能量,在智慧的道路上持续跋涉。所以好好吃饭,身安则道隆。

17、认真对待自己的睡眠,精神充足,思维敏捷。
调睡眠调伏好我们的睡眠,质量优于长度。“令神气清白”,睡饱足了,才有更好的精神,更敏捷的思维,应对种种变化与挑战。

图片

林曦水墨作品

18、在平时和静坐练习中,都充分觉察并放松身体,令骨骼正位,不松懈不紧张。
调身放松也需要一个觉察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无意识地紧张我们的身体。在日常里,保持充分的觉察,不松懈也不紧张,不给自己施加多余的力,是为身体的“调和”。

19、在平时和静坐练习中,放松意识,让呼吸细静绵匀,不阻碍不浮躁。
调息我们的呼吸对应着心灵的状态,将呼吸调整至细静绵匀,需要一个慢慢调节并感受的过程,给自己多一些时间,不宽不急。

图片
林曦水墨作品局部
20、在平时和静坐练习中,让意识不昏沉不兴奋,保持清明的觉知和内省观照。
调心意识不昏沉不兴奋,是一种又放松又有觉知的状态。先慢慢来,由粗入细,摸到自己的念头,试着保持清明觉知和内省观照,令心安静。

图片

21-25|“方便”也叫“善巧”,是与究竟圆满相对而言的应机变通之门。好比指向月亮的手指,你要通过手指去看到月亮,而非执着在手指本身。

在进入「正修行」的学习阶段,去正式观照智慧之前,「方便行」的五个法门,带领我们做好准备,从一个善好的愿心开始,勇猛精进,知取舍,善护念,让自己真正地于道路上前行。
图片

21、对自己正面有益的愿望,肯定和鼓励自己,忽略来自外界和自我的反对或打击。

欲|佛说,一切善法,欲为其本。启发自己那颗向善向好的心,肯定和鼓励自己。一个美好的愿心,是一切的开始。

22、对于自己的目标,付出足够的努力,不因为一时的得失成败而停止前进。

精进在《童蒙止观》中,智顗大师对于精进的形容是,“譬如钻火未热终不休息”。如同钻木取火,不到火热之时,便不停息。精进的真义,在于不因一时的得失成败而止步不前,那不竭的驱动力,在内心。

图片

林曦水墨作品


23、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梳理如实的价值体系。

“念”是清晰的价值体系,在我们面临选择时,我们的价值观会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梳理出如实的价值体系,自利利他,随着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到更多的人,形成完满的循环。


24、在需要做取舍的时候,总是能平衡和优先自己的内在目标。

巧慧在价值观清晰的基础上,便在需要做取舍时,有了能够分辨的智慧。知晓孰轻孰重,并能平衡和优先自己的内在目标。

25、无论何时,都有清晰的信念和分辨能力,智慧应对外界。

一心分明|巧慧与一心,正像硬币的两面,当有了能够取舍分辨的智慧,信念也会非常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便“心如金刚”,一心一意,涉路而进。

图片

林曦水墨作品

以上便是25条「方便行」的打卡内容了,不知是否会心,若是觉得很有帮助,也欢迎你,分享给更多的人。

整理过后,也想和大家说,可以按照条目逐一地检查自己,但实在不必对自己过分苛刻。每一条都没有做到,是正常,也是好事,说明你有广阔的进步空间呢😊

正如「方便行」自身的含义一般,它是方法与途径,而不是目标本身,温柔地对待自己,也正是前行的一部分。

终究地,知行合一是一生的功课。愿你心怀善法,砥砺前行,这条道路,真的很值得❤️

图片
来自徐之之同学
愿无论何时,不忘前行
明澈,静定,我们携手并进
🌸💛

文中照片除注明外皆来自林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