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集:什么叫踢猫效应?

 Emily老师 2022-10-28 发布于广东

场景:爸爸在春节休假期间,还要忙碌工作,情绪非常不稳定。在一个早上,爸爸帮鸡翅仔穿好了衣服,接下来就是要刷牙洗脸,鸡翅仔穿好衣服后就喜欢坐在沙发上玩一下自己的玩具,和爸爸说“等一下”。爸爸叫了3次,鸡翅仔还是说:“等一下”,这个时候爸爸气得不行了,大声喊叫“我还有事情要做,老是说等一下,等到什么时候”,然后拽着鸡翅仔进厕所关门,鸡翅仔很委屈地哭了,出来也是一脸的委屈和不服气,非常不开心。接下来我叫鸡翅仔吃早餐,他撅嘴哼哼,让他喝水也是撅嘴哼哼,而且态度非常不耐烦,说话也非常刺耳大声喊叫。我也很受伤,有一点生气。一整天一家人都在较消极情绪中。

疑惑:这是什么传染呀?消极情绪恶性循环,踢猫效应: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解决方案:

1.    自我觉察:旁观者清,当我看到这一个场景后,第一时间告诉爸爸:“我看到了你很烦躁也很生气,然后嚎叫和拽儿子了,我感受到你很着急,其实你希望可以快点完成协助鸡翅仔刷牙洗脸,然后尽快进入办公状态。”说完后,爸爸情绪稍微稳定平静一点了,让他自我觉察到刚才的行为有点着急了。

2.    3F沟通法:模型是Fact事实(看到、听到…)+Feel感受(感受对方的情绪状态)+ Focus意图(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样的沟通方式让对方感觉到客观和照镜子,做到自我觉察和思考。

3.    自己安静:让爸爸自己和自己呆在一起,先稳定情绪再和我们沟通。这个时候,我协助爸爸处理鸡翅仔的事务,用客观积极的态度疏导鸡翅仔,并告知刚才的效应是怎么回事,学习复盘了。

总结:

积极氛围你我共创。一家人的情绪需要你我共创,一天积极还是消极开启非常重要,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位,当有不稳定情绪的时候,自己需要先和自己呆在一起,安静下来再去处理事情,甚至让别人协助,这对你我大家都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