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特律汽车的衰落探究——读【美】比尔•弗拉斯科著《底特律往事:汽车之城衰落史》

 云蔚志读书 2022-10-28 发布于上海

一、底特律汽车的衰落

底特律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汽车城,也是三大美国汽车生产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总部。

其中的通用汽车长期霸占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一度拥有32.4万名员工,在32个国家建有装配基地,旗下的车型及品牌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汽车生产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好景不再,三家美国汽车生产商都面临产品滞销、财务状况恶化,股价大跌,市场份额流失等困境。于是,底特律不断出现企业破产、工厂关闭、工人失业,原来欣欣向荣的城市也转为一派废弃的景象。

二、衰落原因

根据作者的描述,我们可将底特律的衰败分为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一)外因

对底特律汽车生产商不利的外因大致有工会、油价和海外竞争者三个。

1. 强势的工会

在美国,汽车工会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可以通过罢工瘫痪任何一家企业。在与资方的谈判中,工会为工人会员提供工资、津贴、岗位、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的保护。最夸张的一项福利是职位银行,可让失业的工人继续领取不低于他们原有工资95%的津贴,直到他们原来的工厂重新开始生产或者另外一家工厂有相应的职位空缺,而且公司不能强迫他们前往50英里以外的地方工作。由于相邻的工厂很少会出现类似的工作,许多工人会在职位银行中无所事事地待上好几年。

通用汽车的职位银行中已经汇集了将近8000名失业工人,公司将被迫为这些不继续从事生产的工人提供每年高达10亿美元的补助。克莱斯勒的职位银行里有2500人,福特也有大约1000人。

显然,在美国建厂的非工会日本工厂比三巨头拥有更多的成本优势。

2. 油价升高

三巨头的主力车型都是油耗较高的卡车、小货车以及SUV。在燃料价格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下,这些车型很难成为制胜法宝。当汽油涨到每加仑3.5美元,消费者开始抛弃SUV和卡车,转而蜂拥购买小型车了。

3. 海外竞争者

全球汽车工业的变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日本的丰田、本田以及韩国的现代等品牌,无论是在创新还是在更为重要的节能设计方面,都已超越了通用汽车。丰田在2007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售出了235万辆汽车,超越了同期通用汽车226万辆的销售总量。这也是通用汽车70年来头一次丢掉冠军的宝座。

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奋起直追,凭借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尝试将自己的产品打入欧美市场。

(二)内因

而导致底特律衰败的最重要原因一定是内因。

1. 官僚主义盛行

在内部执行上,这些大型的汽车公司都有着庞大的官僚体系,到处充斥着官僚习气,激励和整顿已经失效,根本无法推动任何新的构想。

高管之间明争暗斗,即便不断地重组和建设公司的高管团队,仍然改变不了内部的混乱局面。

2. 研发滞后

在产品开发上,三大汽车公司的产品众多,却没有什么新意,跟不上市场的要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油价飙升导致皮卡和SUV的总体需求迅速下降,全球各地小型轿车的需求量却在急速上升,油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概念车也开始出现。而通用汽车的设计师仍然在抱残守缺,还专注于改进SUV,升级座椅的皮革、方向盘的塑料材质以及仪表盘上的木纹处理等,而固执地拒绝对车辆的发动机、变速器以及悬挂系统进行任何调整。

3. 人力包袱重

在成本方面,三巨头更是背负着沉重的人力包袱。

以通用汽车为例,平均每天要花费1500万美元的医疗费用,年度总费用高达60亿美元。通用汽车的在职工人每年自付的医保费用只有7%,而全美工人自付的平均医保费用为30%。另外,通用汽车还要负担将近50万退休工人以及去世员工配偶的医疗福利开支。

综合考虑在职工人的薪资和福利,以及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大笔额外费用,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工人的小时工资高达每小时70~75美元,而丰田、本田和日产工人的小时工资则为40~45美元。

三、拯救底特律

(一)三巨头的自救

面对严峻的财务状况,以及投资者的担忧,三巨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无非是增收、节支、开发新产品三途。

1. 增加现金流

首先是尽量增加营业收入,减少库存车辆。通用汽车甚至不惜推广“通用汽车员工价与大众同享”活动,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付出了将近10亿美元的代价。

出售自有品牌也是一个选项。通用汽车要养活太多品牌,包括萨博、悍马以及土星在内的品牌都耗费了公司大量的现金资源,而且每个品牌都在赔钱。福特就把捷豹和路虎卖了个好价钱,并准备继续卖掉沃尔沃。(后来,吉利收购了沃尔沃。)

通用情急之下,甚至把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这样为数不多的赢利部门也卖了,以便凑够足够的资金来支付买断员工费用、研发新产品以及改善公司越来越糟糕的资产负债表。

2. 削减人力成本

针对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汽车生产商与工会展开艰苦的谈判,争取工会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不仅大幅降低了退休工人的医保费用,也控制住了在职工人的时薪涨幅。

为了进一步减少人力支出,三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大幅裁员,削减臃肿的职位,并关闭了部分工厂,转移到低工资国家生产。不再追求拥有自己的零件工厂,而是尽可能选择最便宜的零部件供应商。

2005年11月21日,通用汽车宣布将进行自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将会裁去3万个职位,关闭9家工厂。与裁员并行的是买断,避免给职位银行持续输血。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通用汽车还建立起一个信托基金VEBA,使用巨额的现金和股票资金来提供资助,最终让工会建立起自己的医保体系来支持退休人员。

3. 开发新产品

改变产品线才是增强竞争力的源泉,三巨头也开始转而生产节能型汽车,小型轿车、油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概念车等新车型也逐渐开发出来。

(二)争取外援

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争取外援就十分重要了。

1. 商业合作

事实上,这三家汽车生产商有过不少商业合作的机会。

雷诺-日产有兴趣邀请通用汽车加入他们的联盟,并有意购买一大笔通用汽车的股份。看似两家可以通过结盟,共同采购零部件,节省30亿~50亿美元的开支。但通用并没有诚意,也拒绝了通用与福特两家合并的私下提议。

工会工人和退休工人的长期养老金以及医保费用预计高达190亿美元,克莱斯勒对此已无能为力。一家私募基金赛伯乐愿意提供支持,计划收购克莱斯勒80.1%的股权。克莱斯勒又找到了合作伙伴菲亚特,从资金和技术上获得了必要的资源。

2. 美国政府的救助

美国汽车产业发生的一切情况都极具政治意义,且涉及到了国家利益的层面。全美有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与汽车制造业有关,从工厂到供应链,再从经销商到依赖于三巨头的社区。如果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就此崩盘,整个汽车行业都会垮掉,连在美国的日资工厂也会受到零件供应不足的影响。

然而,即使收到了财政部的救助,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仍然需要更多的贷款,只得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然后,挂着原有公司名头的空壳公司将旗下最好的品牌、工厂以及资产都“出售”给了新成立的公司。正当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忙于外科手术之时,福特的销售报告变得更加健康。在2009年第三财季,福特获得了出乎意料的10亿美元盈利,证明了其过去三年实施新车战略的正确性。

四、小结

该书的译文极为流畅生动,几乎没有常见的机械和生硬之感,读起来非常舒服。

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了三巨头的衰败源于过高的人力成本,他的这种观点可能有失偏颇。而如何在改善和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的同时,又不跌入高福利的陷阱,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这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都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并不那么简单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