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34) 陆俨少画论

 新用户2567VVmd 2022-10-28 发布于河北

配图:陈安茗山水画作品

陆俨少

1909-1993年

陆俨少倡导沉的下来,心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应该是单纯的。学画早年成名,不一定是好事。成了名,应酬多了,妨碍基本功的锻炼,也没有工夫去写字读书,有碍于提高。

年纪轻,扎扎实实做些基本的功去,博收众长,冶炉自铸,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但这种风格也不宜凝固不变。30岁定了型,到60岁还是这样,说明不再探索,坐吃老本。所以必须变,不断地变。学会思考。一个成名的画家,有早年、中年、晚年之分,各个阶段,虽然可以看到有一条线挂下来,其个性笔性有踪迹可寻。而其风貌,每个时期,各不相同。因之可贵者老年变法。黄宾虹早、中年画,在70岁以前,无甚可观,及其晚年,当八九十岁时,突然一变,墨法神奇,开了面目,这点精神,我们应该学习。

1,万丈泉43x43cm

画切忌有甜俗气、犷悍气、陈腐气以及黑气。

犯甜俗气就是用笔没有沉着痛快的感觉,也就是不辣,一味软疲疲,用墨浮涨,用色无方,绚红搭绿,甜腻不清,一股馊气,令人作呕。

犯犷悍气的就是大笔挥洒,力量外露,有筋无肉,有笔无韵,对待物象,交代不清,但求快意,毫无含蓄,看似雄壮,实则外强而中干,内部虚弱。

犯陈腐气的为前人法度所拘,不能自拔,即学前人,也只学到一些糟粕,陈腔滥调,酸溜溜一点也不新鲜。

以上三病,是容易看出,独有黑气,不是画面上多用了焦墨浓墨,就有黑气。殊不知黑气的有无,不关用墨的浓淡。所以没有黑气的画,即使通体用浓墨焦墨,甚至用宿墨,横涂竖抹,也不觉有黑气。有黑气的,即使淡淡几笔,还是有黑气。此种关键,全在看它气清不清,从外表看是在用墨上,实则用笔占主要的因素。

墨仅仅是记录笔的运动,所以墨也是从笔出来的。其所以气清最为紧要,不论粗服乱头,不事修饰,或则用笔狼藉,泼墨淋漓,或则境界重叠,笔墨繁复,或则矜持严正,一丝不苟,面目虽异,首要清气往来,灵光四射,笔墨精妙,令人享受到一种新鲜而美的感觉,方是好画。

2,婺源69x69cm

“偶然欲书”要借笔墨发泄出来

称赞一幅好画,往往有这样的评语,叫做“神完气足"。就是说这幅画笔墨精湛,章法严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造作,不疲沓,精神饱满,气势旺盛,面面俱到,无懈可击。

要做到这点,首先画的人也要神完气足。如得到好好休息之后,早上起来,脑子清醒,思路开通,对纸凝想,有得于心,于是全神贯注,目无旁骛,解衣盘礴,旁若无人,全部思想,进入画里,再有平日基本功的扎实,加上明窗净几,纸笔称手,创作的条件齐备,然后可以达到这个境地,所以绝对不是偶然的。否则笔欲下而又止,划未到而已断,心中无数,疑虑重重,色厉内荏,冒充雄强,或则病体奄奄,昏昏欲睡,头重脚轻,失去重心,得过且过,懒于动弹,如果象这样的情况,且宜停画几天,等精神恢复,有所振作之时,心中好象有一幅画等着要画,酝酿成熟,然后动笔为好。

从前人谈到书法,有“偶然欲书,一合也”的说法。这个“偶然欲书”就是说胸中有一股冲动的力量,要借笔墨发泄出来。那末写出的字,也合乎要求。画亦同然。所以下笔之际,要有激情。我们对新时代,是有热爱的激情,看到新的事物,新的山川风貌,发生热爱,要借笔墨以发之,有一股激情不自禁地要求把它描写出来。

3,晚渡62x69cm

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

新事物、新山川,不同于旧事物、旧山川,客观的对象不同,在主观的描绘上,一定是老技法不够用,需要创立新技法。技法有了创新,才能情调合拍,互相统一。我们如果把新事物如新式楼房、拖拉机、高压电线等,置之于四王山水画中,一定感到别扭。因为这种山川,是旧的情调,何能与新事物相调和,发生血肉相联的关系。

所以如果仅仅只在把具体的事物,生搬硬套,而没有一股对新时代热爱的激情,即使写上新的题材,画上新的具体事物,也决不能反映出新的时代气息来。因之画要新,首先要有热爱新时代的激情,在这个基础上,创立新技法,创立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技法,才能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自古作者,能自名家,代表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者,都有所创新,创新越突出,家数也越大,也越能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

4,天外云峰69x69cm

画好山水画的点线面

山水画除点线之外,用上块面,可使画面丰富,重点突出。块的画法,前所未有,传统画法只是渲染成片,不见笔迹。只有从泼墨法中演变而出,大笔湿墨,既要有墨,又要有笔。其法笔头蘸饱墨水,紧执笔杆,使稍稍向右,下笔迅捷,如风雨骤至。笔根重压纸上,顺势点去,笔峰略作半个圈势,圈圈相续,向左往前冲,向右往后退,及其墨尽势竭,留住笔头,扭转方向,摇曳生姿,要笔尽而意不尽。墨痕边缘要毛,不宜有硬口子。此块面表现为云雾的阴面,落笔之前,须审度地势,择取山石或丛树边缘画出,这样树石是亮处,而块面点墨之处,两相对比,能增厚度。画好块面,于其上或下增添丛树或山石,或不再画树石,用作云雾边缘,再发展而为“留白”。

5,客舟还62x69cm

沉着痛快,是评画的很高标准

山水画不能一遍即了,必须一遍二遍地加,才能厚,才能使人有完工的感觉。何处应加,何处不应加,心中要有个数。大致实处重处要加,甚至有的地方加得结实,一遍二遍地加,不让它透一点风。有些地方少加,或者干脆不加,即所谓“放得下”。

沉着痛快,是评画的很高标准。沉着和痛快,是两回事,往往沉着了就不能痛快;痛快了就不能沉着。两者一静二动,好像不可兼。实则两者毫不矛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沉着,而没有痛快,笔墨就要“呆”、要“木”。如果只求痛快而没有沉着,那么所谓痛快,每每要滑道“轻”和“薄”上去。所以有了沉着,更加痛快,才能做做到笔墨运用的极致。

6,九江路远69x61cm

中国画的透视不是焦点透视

作画不能离开透视。古法,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远水无波、远人无目,又仰画飞檐等等,即是透视。所以,国画山水不是不讲透视,就是不讲到底,也不强调透视。像投影法用焦点透视,是几根线拉到一个焦点上。中国的长条立幅画怎样拉法?至于长卷就更难拉了。这样讲透视,就讲死了。但也不能违背焦点透视的规律,一根线应该向上的反而向下了,近距离应该大的反而小了,就不对。一根线在倾斜的程度上可以变动,在规律上却不能违背。违背了这些规律,看上去就不舒服,就别扭。西画强调光,其光源是从单一的方向来的,所以是统一的。中国画不是不要光,但一般不强调光,而且其光源不一定要求统一,可以从多方面来。同样情形,中国画的透视不是焦点透视,而是采取散点透视的规律;其消失点也不一定要求在同一根视平线上,而且一般部位很高,往往在画幅的顶端甚至超出顶端之上,就是采取俯视的角度。所以,中国画的光照也采取自上而下。所说石分上左右三面,上面是受光处,其光源就是自上而下或偏于上,很少是偏于下或绝对的左或右。

7,江南曲64x68cm

看似无法实则处处是法

一幅画看上去很繁复,但其用笔用墨、章法位置一定有个规律。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则百病丛生、众乖俱至。然而,有些画的规律容易寻到,有些画的规律就不那么容易寻到。大凡艺术性越高者,则规律越不容易寻到。因其变化多,看似无法实则处处是法。掌握几个原则,如取势是避免平而突出重点、章法上不外繁简轻重虚实相间、用笔用墨则干湿浓淡互用且起倒徐疾并行,这些就是规律。用得巧妙,变化多端,出人意外而尽合法度,乃是高手。看名作,就是要注意这些,寻到它的规律所在,铭记在心,融会贯通,自然能用到自己的创作上去。

8,晓起42x62cm

下笔挥洒自如、毫不经意,方见功夫。

作画,要求做到能工能写、能粗能细、能大能小。如果只能工不能写,或能写而不能工、能粗而不能细、能细而不能粗、能大而不能小、能小而不能大,这都叫作未尽能事。心有定力,笔有定法,以我为主,不为外物犹豫彷徨。如是,则粗细、工写、大小,皆能心手相应,惟所命之。自古以来,大家往往能在粗中带细、细中带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写意用工笔打底,看似粗服乱头,其势似急风骤雨,而在关键之处交代清楚、一丝不苟。工笔间写意,看似精工细琢,而下笔挥洒自如、毫不经意,方见功夫。

9,湾外45x70cm

每个时代,各有它的时代气息

一个画家,总是要求他的作品变化多端、方面甚广,风格可以相同,而面目必须时常变异。我听到老辈人说:卷子易好,册页难工。这是因为,卷子可以用同一个笔墨面目画下去,册页必须每页各具面目,切忌雷同。通常,一本册页一共十二开,如果同一面目,多看会使人意倦,看了二三幅就不想再看下去了。所以,必须面目不同,才可让人看了上幅还想看下幅,幅幅有新鲜的感觉,才算是达到艺术的目的。如果只在章法上动脑筋求变异,这也是必要的。不过,仅仅是这样技法不变,看上去难免有差不多、老一套的感觉。所以必须技法变,才能出新的面目。而且,描写的对象不同,如黄山、雁荡山、井冈山、北方的山、南方的山,山山各异,加之风雾雨雪、朝暮阴晴之变,四时之景千变万状,表现的方法也就不同。有了创新,才有变异。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者,主张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总要先有一个对象,然后决定创作的意图;也总要有一种特殊的技法,来迎合这个意图。每个时代,各有它的时代气息。在同一个时代中,尽管各人的风格不同,气息总是相近的。我们要表达时代精神,但表达的方法甚多,所以面目也各异。让我们在这满园春色中,百花齐放吧!

10,东村62x69cm

笔无虚设各尽其用

高手作画,能做到只疏疏几笔不见繁冗,笔虽少,而表现的东西却很多。我们临摹名画,原本三笔五笔,笔不多而能表现出不少东西;及至临本,七笔八笔甚至更多笔,而所反映的东西反而少于原本。或则同样三笔五笔,原本已够,而临本总觉不够;不够再加,笔又多了。其原因,便是原本笔无虚设各尽其用,故虽少见多;临本笔不管用,滥竽充数甚至互相打架,作用抵消,故虽多见少。(资料来源于网络)

【陈安茗山水画艺韵阁书画院作品展】

11,舟人夜雨42x62cm

12,云开远见43x20cm

13,江行45x78cm

14,宏村50x60cm

15,春潮带雨96x178cm

16,更问黄山67x133cm

17,望江南96x178cm

18,江头45x78cm

19,绿江高浪70x178cm

20,清晓45x179cm

21,天路识归舟35x136cm

22,放翁小艇轻如叶70x238cm

23,秋风片帆急70x178cm

24,山水随处碧70x178cm

25,水调歌头176x92cm

26,银河低泻63x126cm

27,湘东碧烟122x244cm

陈安茗画展合影

陈安茗,原名安明,北京艺韵阁书画院院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人文艺术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网、中华诗词论坛高级顾问和导师。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入编《当代美术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陈安明美术作品集》《贵有古意·山水画作品集》《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陈安明卷》《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陈安茗山水画作品集》等个人画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