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阳市奋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让南阳中医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灵山白水 2022-10-28 发布于河南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仲景文化发源地、中医药文明重要发祥地。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好机遇,创新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打响仲景文化品牌,奋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推动南阳中医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医药事业: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全市共有75家中医医院、737家中医诊所,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0361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0045人,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产业:全市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种植面积190万亩;南阳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拥有以宛西制药、河南福森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55家,其中获得GMP认证的中药企业30家;建成9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中医药文化:我市中医药文化底蕴厚重,老百姓有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传统。医圣张仲景奠定了南阳在全国中医药界的历史地位,医圣祠成为仲景文化展示交流的窗口;成功举办了15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10届仲景论坛。

全力推进六大标志性工程增强中医药发展引擎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精心谋划50多个中医药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六大标志性工程。

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程2021年12月,张仲景国医大学新校区建设正式开工。围绕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成立以张伯礼院士牵头的专家咨询组,奋力打造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高地。

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依托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合作共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该工程被纳入国家第三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2022年7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南阳医院正式挂牌,全面推进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在人才、专科、技术、品牌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度居全省该批项目第一位。

医圣文化园工程以医圣祠为核心,着力打造集文物保护、收藏展览、文化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文旅综合体。该项目于2020年7月启动,总投资56亿元;一期工程占地432亩,于2021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目前中轴线主体建筑已全部封顶;按照计划,一期工程将于2023年5月12日开园。

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工程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70亩,一期工程占地196亩,投资12亿元,设计床位1500张,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于2021年12月开工,截至2022年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58亿元。

张仲景实验室建设工程依托张仲景国医大学、市中医院、宛西制药等,整合全市高校科研资源,筹建张仲景实验室,争取纳入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艾草产业园建设工程在卧龙、社旗、南召、高新区建设4个艾草产业园,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集聚。其中,卧龙艾草产业园南区项目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旗艾草产业园一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南召县艾草产业园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高新区仲源艾城已有120家艾草企业入驻。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夯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基石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区,推进新野、内乡、镇平、方城、唐河5个县中医院项目建设,立项5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项目。打造龙头中医院,规划建设市中医院“一馆六院多中心”。

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组织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活动”,为“一老一少一残一优抚”等重点人群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目前已签约400多万人。配套开展经方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工作。联合中国信通院同步开发App软件,建设共享药房,实现免煎配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这一做法被省卫健委全省推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相关文件中采纳。

实施中医药科研创新工程通过省部共建、成立分中心、合作共建等方式,搭建多层次科研平台。

打响仲景文化品牌擦亮南阳城市名片

全方位、多渠道弘扬仲景文化,打响仲景文化品牌,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擦亮南阳城市名片。

打造节会品牌成功举办15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10届仲景论坛、5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取得办会实效。

弘扬仲景文化将张仲景诞辰日所在周设立为仲景文化宣传周,策划举办医圣拜谒大典;设立张仲景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创办“中医药文化夜市”,深受群众欢迎。

加强仲景文化交流张仲景博物院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在市中医院开设南阳市中医抗疫国际远程医疗中心,充分发挥仲景经方在抗疫中的优势,将中医药文化传播至海外,进一步宣传推介南阳中医药。

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提升中医药发展能级

将中医药产业链作为全市支柱产业链,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实施宛药振兴计划,打造“宛药经济走廊”依托“两山两源”中药材资源优势,在淅川、西峡等地布局种植基地;申报“国字号”标志,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8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5个定制药园;打造龙头中药企业,开展新药研发、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促进品种、药号、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质优势企业集中。

实施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打造“世界艾乡”南阳艾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世界艾乡”品牌正在打响。“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强产业链建设,研究解决艾产业标准体系、品牌创建、质量提升等问题,全市19家艾草企业获批药品生产许可证。

实施“中医药+”计划,培育健康产业新业态推动中医药与健康旅游、养生养老结合,开发特色药膳产品、中药保健饮品等;建成9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利用我市东北和西北区域优势资源,规划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卧龙区紫山麒麟湖、鸭河3个中医药康养片区,建设宜居、宜养、宜游的中医药康养综合体,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城。

记者 王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