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沙曼翁先生的师生缘 刘云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经苏州的印友高石丁引见,携拙作印稿拜会请教沙曼翁先生。当时先生住在碧凤坊十一号。沙老年过花甲,精力充沛,和蔼可亲,坦诚耿介。此前我经丁吉甫、孙龙父、陈寿荣等老师教诲,由偏爱齐白石、吴昌硕印风,而改为潜心汉印白文一路,沙老十分认可,并予热情鼓励。主张书法从小篆入手,汉印是学习篆刻的“不二法门”,应打稳扎实的基本功。“大器晚成”的好。此后,我经常利用出差机会去苏州拜会沙老,并在书信中请教。 忆起当年,如同昨日。沙老曾带我去网师园品茗;曾留我在他家做客;曾在他家为我当场挥毫、刻印;曾对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殷切关怀;也曾委托我为他办点小事。总之,我与沙老很投缘,关系密切,无话不谈。在他贈我的书法篆刻作品和示我的书信中,称我为“云鹤老弟”、“云鹤弟”、“云鹤子”、“云鹤”,使我愧不敢当。 沙老考虑我当时的工作单位不能发挥我的能力,为此曾请与沙老关系甚好的原任苏州地委副书记、时任淮阴地委副书记的路澈同志予以关心。沙老在给我的信中说:“春节届至,路澈书记要回苏州的,而且早两个月说过,要找我到他家做客。你的事我会见他同他谈谈,托他留意。”(1981年2月3日给云鹤的信)。惜路澈书记在淮阴地委任上时间很短,我的事便告夭折。然从中可看出沙老古道热肠! 我曾从上海潘德熙先生处学得,以宣纸钤拓的印蛻和边款代替胶质的“底片”,在照相感光机上“曝光”,再“显影、定影”,即成“翻黒为白”的反字的印蛻和边款。再以此作“底片”,重复操作一遍,即复原为与原作丝毫不差的印蛻和边款的黒白照片。我曾用此法将方介堪先生赐我的印蛻复制成照片寄给沙老。沙老很感兴趣,谓之“拍摄之印”,委托我为他的篆刻作品复制,以应付各地报刊的约稿。手钤印蛻颇费事,手拓边款更麻烦。沙老的边款多为他的女弟子魏穆之代劳。那时候我曾为沙老复制多批印蛻和边款黑白照片。沙老还将之镶嵌在玻璃框内,展示于“苏州书画社南林饭店门市部(即接待外宾的招待所)和文物商店。”(1979年清明节给云鹤的信)。用沙老的话说,我助了他“一臂之力”,这其实在我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的。 沙老的艺术造诣为艺术界所推崇。南京的丁吉甫、陈大羽、萧平等著名书画篆刻家,盛情邀请沙老在南京办展。1980年7月南京博物院举办“沙曼翁书法篆刻展览”。由当代草圣、老友林散之题写展标,并作诗对沙老予以褒扬。展期延至两个月,引起书法篆刻界的轰动,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后,1982年应邀去河南讲学,并在河南省博物馆举办个展。以后4次去新加坡讲学、办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邀请沙老赴京讲学,等等。 1985年秋,河南省书协举办“国际书法展览”。沙老和弟子言恭达应邀去郑州参加开幕式活动。我作为参展者参加盛会,曾去沙老的住地拜见他。当时西安的印友傅嘉仪找到我,要发起召集前来郑州参展的全国各地印人开“座谈会”,鼓动成立印社。这是一次自发的印人自愿的集会。当时我承担邀请沙老和上海的潘德熙先生出席“座谈会”的任务。集会地点在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的场地上,与会者约数十人。沙、潘二老欣然赴会。二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大家很大的鼓舞,对推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印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988年夏,我去苏州大学参加“全省市县志主编研讨班”学习,学期一个月。苏州大学距沙老家不远,晚饭后散步可达。此期间,我多次去沙老家闲谈。谈家庭,谈社会,谈沙老去新加坡办展,谈艺术大师的凋零,谈佛,谈緣,等等。记得印象深刻的是,我问他为何不加入西泠印社?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事。沙老早年曾加入潘天寿等书画篆刻家组成的杭州“龙渊印社”,和参加上海著名艺术家所组成的“上海金石篆刻研究社”,并任常务理事。这些社员基本上都转为“西泠印社”社员了。只是世事变迁,政治运动频仍,沙老阴差阳错的与西泠印社社员名号失之交臂。沙老清高,不愿追究个中原委。这就是症结之所在。但这无损于沙老崇高的艺术成就和在我国印坛的影响。 2000年中秋节,我应邀参加苏州寒山寺建寺1500周年书画展览活动。我提前一天去苏州沙老家拜会。那天下午3时,是沙老大女儿在此伺候二老的。沙老午睡已毕,精神尚好,思维仍敏捷。沙老热情的接待我,询问我工作和家庭情况。我把多年积存的印稿呈沙老指教。沙老一边认真的逐页翻看,一边点评。他感慨的说:“现在这么规矩刻印的人太少了!”又说:“现在没有几个人会刻印。”这确实值得我们寻味、反思。我按沙老的指示对印稿作了最后一次的删减,留待日后出版。沙老毕竟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今非昔比,且沙师母正染病在身,我不便过久打扰,便起身告辞。
2011年10月8日,沙曼翁先生逝世。当时我正在外地,消息闭塞。事后才得知噩耗,甚痛甚憾!我在沙老给我的遗物中,整理出示我的书信27封。按年月编排,复印一份留存,将原件寄呈沙老哲嗣沙培德师兄,以作为日后“沙曼翁艺术馆”的藏品之一。 2015年11月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沙曼翁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福宫举行。中国文联、江苏省文联、故宫博物院领导,和全国各地数十位书法篆刻界的学者,参加了纪念活动,我有幸与会。会上我简短的宣读论文的要点。随后,论文《须读书,求学问,立品德,重修养》收入言恭达主编的《沙曼翁研究文集》之中,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日月如梭,恩师已仙逝近10年了。谨以此文作为对恩师沙曼翁先生的永恒纪念! 2021年元旦于烟台寓所还我堂,时年七十有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