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8岁到80岁的全部诗词,见证伟人一生!

 静远德载 2022-10-28 发布于江苏

“在我们党内,只有对三个人可以称职务......”

刘少奇如是说。

在不断壮大的共产党队伍中,人们都习惯彼此互称为“同志”。1959年毛主席更是特意致信周恩来、刘少奇、彭真、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建议大家要互相称为“同志”。

那么,刘少奇口中这三个“例外的人”,又是谁?

图|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刘少奇

刘少奇:只有对三个人可以称职务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刘少奇众望所归地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也是我国的首届委员长。

有一天工作人员来向刘少奇报告工作,喊了一声“委员长”,刘少奇没意识到是在叫自己,一直没有反应,等工作人员了好几声“委员长”,刘少奇这才反应过来。

他当即责备工作人员:“你怎么能突然叫这个?以后不许这样叫。”

战争年代,一般提起“委员长”三个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蒋介石,蒋介石是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部属多称呼其为“委员长”、“蒋委员长”、“委座”,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委员长”几乎已经成为蒋介石的代名词。

刘少奇是真真切切地从那个血火岁月中走过来的,他怎么能接受自己被称呼为“委员长”,如今早已是新生的祖国,新生的人民,再不是昔日的蒋家王朝了。

工作人员受到责备,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委屈起来,正好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来了,她安慰那位工作人员:“以后别叫委员长啦,家里的人都称呼少奇同志。”

图|刘少奇与王光美

早在革命时期开始,党内上下都互称为“同志”,比起国民党习惯的“长官”、“少爷”、“小姐”,从党内领导人,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一句“同志”,瞬间拉进距离,没有那般严格的等级之分,让人觉得无比亲切。

自古时起,就已经有了“同志”一词,《国语晋语四》有言: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意思就是,有共同的道德标准,才会有共同的思想;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才会有共同的志趣。做到了同德、同心,才能成为同志。

后来,孙中山先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也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中共一大“党纲”中,最早使用“同志”这个词:

“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

所以坚定加入党的队伍的每一个人,不论性别,不论身份,不论年龄,都是“同志”。

图|程砚秋与梅兰芳

在这里我们讲一个故事:

程砚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抗战期间,程砚秋在各地演出,筹款赈济百姓,因为拒绝给日伪军演出被群殴,到后来他直接不演出,到乡下去务农,以实际行动抗击日寇的侵略暴行,程砚秋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艺术家,深受各界人士敬重。

建国前夕,周恩来专程去拜访程砚秋,邀请其助力新中国建设。周恩来去程砚秋家中时,程砚秋正好不在家,周恩来拿出纸笔,给他留信一封:

“砚秋先生:

特来拜访,值公出,不便留候驾,归为歉。”

这时候,周恩来称呼程砚秋为“先生”。

1949年7月,程砚秋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对文艺发展工作提出不少建议。程砚秋与周恩来密切交往,之后在周恩来、贺龙的介绍下,程砚秋加入共产党。

在给程砚秋写入党志愿书上写的意见时,周恩来又给程砚秋书信一封,信中他的称呼变为“砚秋同志”。

显而易见地,“同志”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称呼,是人人受用的。毛主席之前就表示,自己最喜欢称呼他为“毛泽东同志”,而不是毛主席。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

1951年,李达撰书《实践论解说》,写完后交给毛主席审阅,李达书中多次提到“毛主席”,毛主席将这些称呼都圈起来,悉数改成“毛泽东同志”。1958年给刘建勋、韦国清的通信稿中,毛主席也将标题里的“主席”二字,修改成为“毛泽东同志”。

1959年8月,毛主席特意致信周恩来、刘少奇、彭真、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建议大家互相称彼此为“同志”:

“一律称某某同志。例如:主席,称毛泽东同志;总理,称周恩来同志;林总,彭总,贺总,称林彪同志,彭德怀同志,贺龙同志。其他,以此类推。 如同意,请各组长在会上宣布一下。”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同志”的称呼迅速扩展到各行各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习惯用“同志”来称呼彼此。而且,像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也更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同志”。

图|毛主席

但,事有例外,刘少奇说:

“在我们党内,只有对三个人可以称职务,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周总理,一个是朱总司令,因为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没有必要改,对其他人,应该一律互相称同志。”

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对国家建设的意义非凡,诚如刘少奇所言,对他们的称呼由来已久,已经很难改变。

图|毛主席与刘少奇

人民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曾表示,他最喜欢大家称他为“毛泽东同志”,但“毛主席”三个字早已经在万千百姓心中扎根,“主席”这两个字早已经与他密不可分。

从1930年起,“毛主席”的称呼开始出现。

1930年10月,苏区中央局组成人员调整,项英为中央革命委员会代理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兼红军总司令,毛泽东为副主席兼政治部主任。从这时候起,就开始有了“毛主席”这一称呼。

1931年11月,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此后,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就以主席的名义发布公告,做出指示。

1943年在延安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主席;1945年的七大上,毛主席又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一人身兼数职。

实际上,毛主席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民领袖,他在群众心中的威望、对革命做出的贡献都是无可替代的。

图|毛主席旧照

1949年10月1日,在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迎来新中国的成立。

这天下午两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勤政殿召开,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毛主席正式宣布就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下午三点,毛主席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我们的祖国迎来新生,祖国的人也迎来全新的、安稳的、和平的生活。

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欢庆这一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典礼结束后,人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规模浩大的群众游行,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和群众们挥手致意。

游行活动持续了许久,毛主席偶尔去休息时,群众们都喊着要见毛主席,游行队伍就不动了,等毛主席出来,和大家打招呼,队伍才开始慢慢往前走。

当天晚上,北京市民提着红灯游行,一直延续到晚上的9点多,人们都争着抢着要与心中敬爱的毛主席打招呼,从此,毛主席的画像被贴到千家万户的墙上,一提到“主席”,人人皆知指的就是毛泽东,即使不能亲眼见到毛主席,看着家中悬挂的毛主席像,群众们都无比爱戴。

图|开国大典

实际上,建国之初,我国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国家主席,到1954年,毛主席提出:

“为保证国家安全起见,设个主席。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叠床架屋地设个主席,目的是为着使国家更加安全。”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毛主席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和无人可比的崇高威望,自然众望所归地当选为我国第一任主席。

当选国家主席后,毛主席的忙碌并没有比建国前少一分,他不仅要处理各种重大事务,还要出席很多活动,日理万机,这么多事情实在让毛主席有些力不从心,也让他萌生出一个想法:不再担任国家主席的职务。

1959年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少奇接替毛主席,成为第二任国家主席。而毛主席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投身于国家事务上。

尽管毛主席卸任国家主席之职,但在人们心中,他早已经和“主席”密不可分,人们提起他,一声“毛主席”,传递着对领袖的爱戴与敬仰。

从1930年起,到1976年逝世,“毛主席”这个称呼伴随他近半个世纪,这一称呼成为党、政府、军队、国家以及统一战线组织的最高领导人的代称,同时,也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图|毛主席

人民的勤务员:周总理

如果提起“总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这个称呼,是毛主席率先喊起来的,早在西柏坡时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提出:

“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职务是内阁总理。”

确实,“总理”一职,周恩来当之无愧,几十年的战斗岁月中,周恩来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在南昌起义、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他始终是毛主席身边的得力助手,多年来与毛主席相互配合,并肩作战。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部长,肩负重任。

于是,大家都开始称周恩来为“周总理”,周总理经常到群众中去,群众也都喊他“周总理”,或者直接喊“总理”,从上到下,大家习以为常,一说到“总理”,就等于周恩来。

有一位工作人员来找他,周总理恰好不在,工作人员给他留了一封纸条,上面并未写“总理”,而是写着“恩来同志”。

等周恩来回来后,看到纸条,十分高兴,他笑着表示:“这位同志保持了当年的好传统。”

周总理喜欢“同志”这个称呼,喜欢别人称他为“同志”,他时常自称为“周某人”,亦或是“人民的勤务员”。在外面碰到服务员时,周总理会和蔼地表示:“我们都是服务员,都是同志,我是总服务员。”

图|周总理

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询问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请问邓颖超女士,你们发文要求互称同志,不叫职务了,可是为什么人们见到您的先生时,却还叫'总理’呢?”

“记者先生,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邓颖超笑着说道:“我先生的大名叫周恩来,可是他的小名叫总理。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常叫一个人小名是在时时提醒他,要他好好地为人民做事,人们才会喜欢你。”

那位外国记者听不知道是否理解,只是耸耸肩,然后将双手一摊,再也没有说话。

就像邓颖超所说,对于“总理”的称呼,周恩来更将其视为责任与激励,提醒他要一直为百姓做事,将人民放在心上。

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北京长安街上演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男女老幼,泪流满面,只为“十里长街送总理”。群众送别的,正是深深扎根于心的伟大的周总理。

图|十里长街送总理

永远的总司令:朱老总

刘少奇所言:“只有对三个人可以称职务”,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周总理,还有一个就是朱总司令,即朱老总。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朱德不仅率领军官教导团加入战斗,而且利用自己在滇军中的老关系作掩护,以请客的名义宴请敌团长,及时获取情报。在这场极具历史意义的起义中,朱德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和向导”作用。

1928年,朱德率部万余人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随后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即红四军,朱德担任军长。

朱德和毛主席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地地区进军。1930年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在福建长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后改称红一军团),朱德担任总指挥。

图|毛主席与朱老总

同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省浏阳县顺利会师,并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由朱德担任总司令。

朱德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总司令,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是无数军民心中的“朱老总”。

朱老总与毛主席率领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老总又任八路军总指挥,奔赴抗日战场;解放战争时期,朱老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他指挥下,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就是他的战绩。

图|朱老总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日,朱德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正是毛主席、朱老总一前一后,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1955年授衔时,朱老总战功卓著,便是“元帅之首”。

当年毛主席打算卸任“国家主席”时,大部分人都将目光投向朱老总,认为德高望重的朱老总是接任的最佳人选。

不过朱老总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而且几十年来他都是在战场上工作,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我国的军事事业上。

但刘少奇的情况不一样,刘少奇比朱德小12岁,精力更多,不仅如此,刘少奇曾有过代理“主席”的经验,相比之下,刘少奇更为适合。

深思熟虑之后,朱德提笔给邓小平写信,深切表示:

“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从党的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无顾虑。”

一代伟人的宽阔胸襟可见一斑,众所周知,后来刘少奇接任国家主席,而朱德,自从我军设立总司令一职开始,他一直担任这个崇高的职务,从未更换,他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总司令”!

图|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刘少奇

就像刘少奇所说,“在我们党内,只有对三个人可以称职务”,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三位伟人的名字早已经深深扎根于历史的丰碑之上,从此后人不忘,永世留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