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63:文成帝的左膀右臂,陆丽和源贺登场亮相

 昵称TiFNlDv4 2022-10-28 发布于河南

文成帝即位之初,朝野依旧笼罩着一层阴云,太武帝晚年的混乱局面并没有改变。

年仅13岁的小皇帝能否镇住场子关系到北魏王朝能否化险为夷,皇帝认为当务之急就是铲除那些威胁皇权的势力。

首当其冲的就是皇帝的叔叔们。

文成帝即位后,太武帝的儿子健在的只剩广阳王拓跋建和临淮王拓跋谭二人。在皇位尚未稳固之时,两位壮年叔叔的存在,无疑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隐患呢?如果是换了汉唐明清这些王朝,常规操作就是把叔叔们贬往外地做藩王,不许回京。但鲜卑人不愧是游牧民族出身,就喜欢简单粗暴,一步到位。

他们的解决办法就是肉体消灭,连罪名都懒得找,而且还特别猴急。

文成帝是正平二年(452年)十月即位的,到了十一月,他就迫不及待动手了。

史书记载:癸未,广阳王建薨,临淮王谭薨。”——《魏书·高宗纪》

两位叔叔同一天死亡,没有提到什么原因,查阅这二人的传记,只有一个“薨”字。前面还在描写领兵打仗,攻无不克,后面直接就“薨”了。这如果是正常死亡,那连猴子都笑了。

同月被杀的还有另外两个大臣,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拓跋寿乐和尚书令、加仪同三司长孙渇侯。这俩人都是鲜卑贵族,也是拥戴文成帝即位的重臣之一,因此文成帝一即位就对他们加官进爵。这俩人仗着拥戴之功,争权夺利,互不相让,引起了文成帝的不满。

于是就在赐死两位叔叔的同月,捎带手赐死了这二人。大臣争斗自古以来都很常见,历代皇帝常用的办法就是搞平衡,让双方互相牵制。然而像文成帝这样绑起来全杀了的做法,确实很罕见。

杀人容易,问题是朝政还得有人去处理,文成帝赐死拓跋寿乐等人后,又擢升平南将军、宋子侯周忸为乐陵王,南部尚书、章安子陆丽为平原王,司空杜元宝为京兆王,将朝政交给这几人处理。

然而周忸和杜元宝并未吸取拓跋寿乐等人的教训,依旧争权夺利。甚至不把文成帝放在眼里,这是文成帝不能容忍的。年轻的皇帝脾气确实不太好,到了十二月便又处死了周忸。

兴安二年(453年)二月,杜元宝也被冠以“谋反”之罪处死。杜元宝出身外戚之家,他的姑姑杜贵嫔就是太武帝的生母,死后追封密皇后。杜元宝在太武帝时期备受宠信,文成帝即位时也对他表示出了优待,从镇西将军直升司空,再封京兆王。

但最终还是难逃小皇帝的猜忌,死于非命。

文成帝即位后短短半年时间,便清洗了大批元老重臣,消除了不利于皇权的因素。在加强皇权的同时,文成帝也很注重组建自己的嫡系团队。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当初拥戴文成帝即位的两大老臣陆丽和源贺。

陆丽的父亲陆俟是鲜卑贵族,陆家世代辅佐拓跋氏开创大业,在鲜卑统治阶层里有很高的地位。

宗爱之乱中,陆丽首倡大义,迎立文成帝。为了表示酬谢,文成帝一上台就封他为平原王,谦逊的陆丽再三辞让王位,这与长孙渇侯之流形成了鲜明对比,也难怪文成帝会对他信赖有加。

源贺也是鲜卑贵族,不过他出身于河西鲜卑,自称是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太武帝时,源贺自河西来投,太武帝以其和拓跋氏同源,赐姓源。

源贺也是拥戴文成帝即位的功臣之一,文成帝即位后曾对源贺说:“你想要什么随便拿。”但源贺却拜谢道:“现在南北尚未统一,不可浪费国家的钱财。”最后他只要了一匹马,从中足以看出源贺卓越的才干和政治眼光。

陆丽和源贺成为文成帝的左膀右臂,全力协助文成帝稳定局势,将北魏王朝带上了正轨。

除了这两位鲜卑贵族外,文成帝还重用了一个汉人,那就是前面出场的高允。

高允出身渤海高氏,神䴥三年(430年),入为中书博士,开始为太武帝效力。高允于太平真君年间参与了崔浩主持的修史工作,后来国史之狱事发,在太子拓跋晃的搭救下,高允逃过一劫。

进入文成帝时期,高允受到重用,他以“切谏”出名,堪称北魏的魏征。

但文成帝并没有那么大的胸怀,他还不能接受在朝堂上被高允挑刺,因此每次都是屏退侍从,单独召见高允。高允也不客气,一谈就是一天,从早到晚,外臣根本不清楚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有时候高允的语气过于激烈,令文成帝下不来台,实在听不下去的文成帝就命人将他拖出去,但并没有为难他。

除了忠心,高允另一个优点就是清廉。

北魏前期没有俸禄,百官上班是没有货币工资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分配战利品。这点东西根本不够一家老小吃喝,很多官员被迫贪污受贿,贪贿之风盛行。但高允好像有点精神洁癖,他也缺钱,但他宁肯派儿子上山砍柴卖钱也不选择贪污。

有人向文成帝报告了高允的窘况,文成帝前去高宅探视。结果发现高家只有几间草屋,屋中只有一些破旧的被褥,厨房里只有一些食盐和野菜。眼前的景象令文成帝感慨不已,高允之清廉眼见为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